“妈妈,我真的好累”: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最后都怎么样了

大果小果妈妈 2021-05-01 20:03:32

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怕孩子学习成绩比别人家孩子差,怕孩子成绩差上不了好学校,怕孩子没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怕孩子毕业后不够优秀争不赢别人家的孩子……

只要孩子一上学,家长的焦虑神经就立马上紧了发条,时时刻刻地运转着。为了孩子有个好成绩,不少父母更是不惜下血本,补习班跟不要钱似的往上冲,似乎培训班就是提升孩子成绩的致胜法宝。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你对校外补习班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小舍得》中,蒋欣扮演的妈妈,对成绩的那种执着,有点让人窒息,堪称是行走的人间焦虑贩卖机。

儿子子悠的生活不是学习就是学习,成绩只要稍微有点下滑,妈妈就会十分严厉地逼他学习提升,各种培训班争着上。

孩子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大声控诉“妈妈根本不爱我,爱的只是考满分的我”。

最后生生把孩子逼出病来。这一刻,当妈的才意识到自己到底给了孩子多少压力。

这种情况,并不是只出现在电视剧中,而是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缩影。

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综艺《少年说》,有很多孩子站在高高的台上,向父母诉说自己上培训班的苦恼。有个孩子印象特别深刻,他叫周子皓,是一名小学生。

上台之前,他深吸了一口气:

“妈妈,我能不能求你个事,我有12个补习班,我真的好累,我可不可以不要上这么多?我为什么休息的时候要上这么多的补习班?写字班,奥数班,还有一些我自己名字都记不住……”

这是孩子积压已久的心声,他多么渴望能得到妈妈的理解,多么渴望有一点点可以自由自在休息的时间。

但妈妈并没有同意,“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你有更多的快乐,崽崽”。男孩失落地走下了台。

一个孩子快乐还是不快乐,脸上就能看出来。那些被培训班填满了所有休息时间的孩子,最后你都难以在他脸上看到明媚的笑容。

切勿简单地将重视程度与花多少钱对等,否则劳财还伤娃。

一直玩和上培训班的孩子,区别在哪里?

我们容易把事情坏的一面无限放大,给自己制造恐惧,比如说,孩子嫌苦嫌累就答应他不上,那不是在害他吗?这就是无意中把“不上”绝对化以及危害放大了。

这个问题,想必我们都会很关心: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上培训班的孩子有何区别?

先看一个真实故事。

杨语嫣在10岁的时候,就已经走过了全世界的40多个地区,二年级以前,她从未上过任何培训班,大多数时间都在旅途中。

当她说出自己的这一番经历之后,所有同学都爆发出羡慕的掌声和无比向往的笑声。

这样的教育方式,你认同吗?你又是否会担忧这孩子的学习成绩该怎么办?

杨语嫣吐露心声:

“升到初中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和别人的不同,生物课时,我能想起上海自然博物馆;历史课时,浮现在我眼前的是秦兵马俑;地理课上的吐鲁番盆地和帕米乐高原我都去过;课本上的插图和一些知识点,都是我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途上我也在学习,增长见识,我也养成了记游记,画下沿途风景的习惯。”

语嫣的父母顶着身边巨大的质疑和压力,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让我们看到一位闪闪发光的“神仙少女”。

这就是旅途中长大的孩子。

杨妈妈表示,更希望女儿在旅行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也能够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到更好的自己。

不上培训班,满世界跑,看似在玩,实则是玩中学,在见世面的同时,长见识、学知识。

说这个案例,只是想告诉大家,一直玩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到底有何不同,答案只有一个:关键在于家长。家长的育儿理念,才是孩子的方向标。

该怎么样缓解自己的焦虑?

我们之所以鸡娃,是因为我们太焦虑了,生怕孩子落后。通过花钱给孩子报培训班,我们的焦虑一定程度上也就转嫁到孩子身上了,家长是松了口气,但孩子却紧巴巴。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焦虑都会让我们感到恐慌,感到压迫,很不舒服,孩子也会被逼得很痛苦,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我们无法摆脱焦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焦虑感降低,唯一的办法就是“明确这么做的目的”。

不管是给孩子报培训班,还是带孩子旅行,行万里路,不是说“别人那么做,做得还好,一羡慕一冲动就跟着做了”,而是要主动思考: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我是看身边人都这么做我才跟着做的吗?我对孩子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能帮助我们看清不少问题。

【今日话题】:你为孩子报了几个培训班呢?孩子是嫌多还是嫌少了?

※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0 阅读:61
大果小果妈妈

大果小果妈妈

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解决爸妈育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