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当当网)
最近,刚好去看了沈腾的电影《飞驰人生2》,恰巧又刚好看完了这本《囚鸟》,在某个瞬间,突然觉得,其实生活的节奏一直都是如此。不管你身处哪一个年代,其实,有些故事的版本都是差不多的。
而我们也都只是在不同的空间里,上演着差不多的人生悲喜剧。
《囚鸟》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库尔特.冯古内特,他是20世纪美国有名的黑色幽默文学作家,在他的那个时代,他的小说作品是很多人人手一册都会入手的。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一个青年的一生,贯穿了20世纪美国诸多的历史事件,向我们揭示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之下,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
在我个人看来,我一直觉得,那些能够把小人物置身于大背景之下的作家是很厉害的。因为他们的思考早就超越了个人的想法,把个人放在大环境之中,这样一来,我们才能看到,身处在社会大潮之下的人们,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或许书中的很多就像书名那般,是一只囚鸟。或许,你我他也是,我们也是囚鸟。但是,看过了囚鸟的一般状态,你是否会生出打破规则的勇气呢?你是否可以让自己活在不被驯化之下呢?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每个人都是囚鸟,我们都渴望逃离现实
66岁的老斯巴塔克即将第三次入狱。这一次,是他心甘情愿想要走进监狱的。
你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呢?按照这样的年纪,本该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岁数,为何却主动选择进了监狱呢?毕竟,在很多人看来,进监狱了,名声可就不好了。
对于老斯巴塔克来说,他或许觉得这才是晚年最好的归属。毕竟,出走半生,归来却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囚牢。
到哪里都不自由。
想当初,年轻时候的他,可是哈佛大学的学生,还是先锋报刊的编辑,进过美国的政府部门工作,为了年少时,对未来生活中的那种和平、富裕、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好青年。
类似的人,其实不只有老斯巴塔克,还有成千上万个当初和他一样的有志青年,或许也如今天的你我他。生命有的时候,在最年轻的时候,在最纯粹的时代里,我们所求的一切,不过是相信每个人心中燃起的小火苗,用一己之力,让未来变得更好。
电影《飞驰人生》中,张驰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的。他有他的能力,天赋,以及他的坚持。他也相信,未来,仿佛已经到来了。那些自己看不惯的,不喜欢的东西,那些目前自己看不惯的现实,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慢慢逃离的。
然后,和那些拥有同款梦想的人,去筑造一个新的社会生态。
所以,年轻,有想法,有梦想,有追求,逃离现实,是很多刚进入社会,刚自我觉醒的人都会去做的事情。这样的生命状态中,或许莽撞,或许狂妄,或许大胆,但是确确实实是鲜活的个体。
仿佛刚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浑身散发着一种不认命的气质,他们一直都在扑腾着翅膀,为未来的某一天,冲出笼子做好冲刺。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每个人都是囚鸟,我们又贪图享受已有的安逸
然而,生活很多时候,和我们想象的好像有点不同。我记得电影《飞驰人生2》中,张弛在职业生涯遭遇挫折之后,他深有感慨地说了句:“有些事,并不是努力就会有回报的。”
就好像老斯巴塔克,哈佛大学毕业后的他,进了社会,天之骄子的光环就消失了。虽然最终进入到政府部门工作,却被安排在一个没有存在感的职位上,这个部门的工作只有他自己,工作的地方在地下室里。
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就青年的言行写电报,还附了脚注、参考书目、附录等等,虽然他知道,他写的这些东西没有人会看,但是他还是一直在写着,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看的。
突然地,让我想起了《飞驰人生2》中的小海,当他后来被人关注到,他的车咋开得这么好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那些年他验车验了无数量的结果。
所以,老斯巴塔克也是如此,他相信,自己当下的这些努力,总有一天会被看到的。
有养过鸟的同学都知道,一开始的时候,鸟儿在笼子里是闹腾的,后面慢慢地都习惯了。再然后,哪怕你打开笼子,它也不会飞走了。
因为,舒舒服服地被养着,好像也不错。
老斯巴塔克有一段时间也是这么觉得,所以他放下了心中的追求,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不是咳嗽咳得太厉害了,所有人都不知道,在办公室的底下还安排着一个人。
其实,这样的体验又有点像工作一些年之后的我们,我们开始接受那些无能为力,我们也开始接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规则,然后,我们调整自己,让自己与这些规则适应,哪怕是与我们的坚持相悖的。
因为你发现,如果你要扑腾,你面对的整个社会中的同款人士,随之而来的压力与失望会更大,所以,默认被规则,生活中不要起太大的波澜,安逸一些,好像也可以。
就像《飞驰人生2》里的张驰,那场事故之后,五年的时间里,他开始接纳自己是一个教练,遇见问题的时候,他会选择把小海转会,因为这样一来,少了一些风险,还是赚一些安逸。
就像笼子里鸟儿一般,飞鸟不想飞过沧海,主要是因为笼子里待着,好像活得更舒服一些。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心若被驯化,到哪里都不自由
然而,这样就是好吗?老斯巴塔克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入狱了,再出狱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的妻子已经离开人世了,孩子因为从小疏于照顾,后来直接断了联系。
当他一次又一次地来到那些年曾经熟悉的地方时,其实一切早已经变了。
在狱中,他和那些哈佛大学的狱友们也没浪费他们的学历能力,考了很多的文凭与证书,对于出狱后的生活,他们是有期待的,比如老斯巴塔克想去做一名调酒师。
这或许是他想过的终老的方式。
然而,出狱后的一切和他想象的,有些不同吧。他见到了多年前的好友,曾经喜欢过的人,甚至那些走在岁月中公司老人。这让他觉得,他与这个时代更加格格不入。
再后来,他遇见了那个他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过的人,此时此刻,却成了一个乞讨者。当他了解完她的一生后,甚至陪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时刻,接手了她留下的东西。他决定再次回到狱中。或许,在那里,依旧有他期待的自由之地。
就像他的这位恋人,她依旧记得当初读书的时候,他们的志向和梦想是什么,甚至于后来一有机会她都会努力地做他们当初坚持的一切。
可是,最后,她并未能体会到梦想成真带给她的成就感,反而是把她逼疯了。为了安全地活着,她只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乞讨者,哪怕她身家很高。
就像张驰,他和朋友开着一家驾校兼汽车修理厂,他们可以过日子。可是,受过伤的张驰还是会默默地做复健,晚上偷偷地开车上路,那条曾经没跑完的巴音布鲁克的赛道一直是他心中过不了的弯。
所以,最后的最后,他说出了那句“他还是想开车”。哪怕自己老了,哪怕手脚还没恢复好,哪怕车子还没调适到最佳状态,或许,飞驰起来的感觉,才是生命中最自由的状态。
这大概也是每个人生命最好的状态吧。不管你岁数几何,你依然可以守住自己心中信仰,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被规则驯化。就像张驰说的:“我尊重规则,但是前提是,他得公平。”
如果不是,那就用实力让自己不做那只囚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