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快30岁,我才真正明白,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也不是财富,而是能否在情绪汹涌而来时,强忍住即将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我曾天真地认为,情绪就该被表达,发泄自己的情绪是一种“真诚”。然而,经过几年的职场磨练,我意识到,情绪其实是最无用的东西。成年人之间的交流,最好是剥离情感。
现在网络上总有人鼓吹“有事直接发疯”,可千万别被这种言论迷惑。现实中,真正发疯的人,往往是最先被淘汰的。去年我在公司拼命写文案时,有些同事因为被裁员而无法接受,竟在领导办公室与领导对峙,闹得不可开交,差点动手。结果可想而知,双方都受了损失。
后来,那位被裁的同事在我失业后还问我是否找到新工作。他失业后投了很多简历,却始终杳无音讯,同城的新媒体公司,几乎没有一家能给他面试的机会。这就是现实,情绪的宣泄只会让你在职场上更加孤立无援。
我想他至今可能还没意识到,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就是那次离职时的闹剧。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透明可查。你得罪了一个人,当时或许觉得没什么,但迟早会遭到反噬,痛苦无比。
所谓的情绪稳定,其实就是为未来的自己留一扇后门。门后可能是柳暗花明,也可能一片空荡,但至少不会让过去的自己亲手焊死这扇门。
那些喜欢随便说“我脾气直”的人,和人相处时是最危险的。比如,有些人在嘲讽同事之后,竟然辩解说“我就是心直口快”。其实,别人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心直口快,得罪了就是得罪了。人家可能大度不计较,那算你运气好。
但如果惹到一个同样小肚鸡肠的人,他可能表面上不发作,背地里却绝对会给你穿小鞋,工作和生活中有机会绊你一脚时,绝不会手软。而且,很多时候你甚至忘了他为什么会对你如此,你会百思不得其解,想不通这人为何总是针对你。
实际上,职场和生活中的大多数矛盾,往往源于你某句“无心之语”或一次情绪化的表达。因此,成年人在做事和待人时,必须保持冷静,戒除情绪化的表达。曾有位前辈教过我一个“十分钟法则”:遇到让你气血上涌的事情,强迫自己先做十分钟无关的事情。
比如,洗个杯子、整理文件夹,甚至坐着发呆。这些方法比当场与人对峙,引发冲突要有效得多。
带着理智与他人相处,就像给自己撑了一把伞,能够有效抵挡许多不必要的“暴雨”,保护自己不被突如其来的坏事所困扰。归根结底,情绪稳定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革命。并不是要你消灭内心的激情,而是在心中树立一座灯塔。有了这座灯塔,你就不会在生活的暴风雨中迷失方向,不会被愤怒冲昏头脑,从而做出损人不利己的决定。
或许你会说,面对不讲理的人,保持理性确实很难。
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你更要保持清醒。无理取闹的人正等着你失控,期待你做出过激反应,以便占据道德高地。
许多人在争吵中说出无法挽回的话,或做出无法收场的事。等冷静下来后,后悔已无济于事。那些一时冲动的言行,就像扔出的飞镖,覆水难收。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有些人在职场上步步高升,而有些人却屡屡碰壁。答案其实不言而喻。
会控制情绪的人,能在关键时刻保持定力。他们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种分寸感,正是他们立足之本。
任何成年人的成功都不是靠发脾气得来的。那些动不动就“有事直接发疯”的人,最终往往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惨痛代价。别人可能会暂时忌惮你的疯狂,但从长远来看,没人愿意和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共事或相处。
我有个朋友说得特别好,他提到情绪稳定的人,通常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他们不会被一时的愤怒或委屈冲昏头脑,而是能够保持清醒,看清事情的本质。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带着理智与人相处,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很多看似无足轻重的日常交往,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而你今天的情绪控制,就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情绪化的人,缺的是能够在风浪中保持清醒的人。
真正的成熟,不在于你有多么锋利的棱角,而在于你如何把这些棱角打磨得圆润,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过得更从容一些。成熟的人懂得,情绪的管理不仅关乎自身的成长,也关乎与他人的关系和未来的机会。保持冷静,善用情绪,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