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过去了,济宁地标太白楼和通信大厦,容颜依旧

翰棋谈旅游 2024-02-28 11:08:27

20多年来,太白楼和通信大厦,一直是济宁市的地标建筑。

20年前,网络还没有普及,电视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电视上,济宁城市的宣传影像,肯定会有通信大厦、运河、太白楼,这样的画面,估计很多老济宁人都记得。

通信大厦与太白楼,在运河北岸比肩而立,分别代表了济宁的现代与过去。运河流经千年不涸,穿越了过去和现代,见证了通信大厦和太白楼的历史。

两个建筑物一个耸立蓝天下,一个横卧城墙上;一个现代,一个古朴;

高耸的通信大厦,直插云霄,玻璃幕墙熠熠生辉,显得高调张扬,现代时尚;

横卧的太白楼,青砖碧瓦红墙,显得古朴庄重,传统内敛。

济宁通信大厦高33层,耸立于蓝天白云之下,那种傲视群雄的高姿态,让老济宁人记忆深刻。20年前,如果有机会在顶部的旋转餐厅吃上一顿饭,俯瞰一下红尘世界,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能在亲朋好友面前吹嘘一年。那时,对我一个贫穷的农村娃来说,到旋转餐厅吃上一顿饭,是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济宁的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不知道通信大厦还是不是最高建筑?但是,它给老济宁人带来的情怀,是其他建筑无可比拟的。

我重点说一下太白楼。

提起太白楼,不能不说李白与济宁的关系,按照政府官网的说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家居济宁23年,济宁是李白的第二故乡”。

济宁太白楼原名贺兰氏酒楼,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名,经历代修葺,延存至今约1200年。那个时候的太白楼,是真正的楼,现在的太白楼,看上去像古城墙,这是因为,后人把太白酒楼迁移到城墙上去了。

记得90年代初上中学时,去济宁走亲戚,多次从太白楼下经过,古朴庄重的太白楼上,挂着红灯笼,与周围建筑明显不同,特别显眼。

那时候,太白楼周围,是济宁最繁华的区域,百货大楼、太白楼、新华书店、邮电局一字排开,街道两侧有很多摊贩,很多人推着自行车行走,时不时的停下来与周围商贩讨价还价,耳边还经常传来船只的鸣笛声,那是太白楼对岸老运河中的船只。

大概在2000年前后,又去过一次,太白楼周围变化最大的,是邮电局变成了摩天大楼,亲戚说,这是济宁最高的楼。

20多年后,故地重游,道路宽阔了不少,视野也开阔了,环境也干净整洁了,但缺乏以前的烟火气。邮电局已经变成了通信大厦,百货大楼已经挂上了中央商场的招牌,新华书店还在老地方,太白楼周围一些低矮的房子已经不见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变化了不少,现在看到的人比较悠闲,走路都慢吞吞的,不像20年前,很多都是灰头土脸,骑着自行车忙于生计奔波的人。

以前穷啊!每次经过饱饱眼福而已,从来没有买过东西,心中也没有太多的想法,现在老啦,想法多了,我特想知道唐朝时的济宁,怎么能吸引到李白这个超级大神。

我们都知道李白一生潇洒,除了喝酒作诗,就是游玩,可以说是中国驴友的鼻祖。唐朝时期的山东济宁,十八线城市都算不上,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不知道李白为何到济宁来?

在太白楼内的四周墙壁上,都是介绍李白的诗词和李白生平的内容,其中有“移家东鲁,再入长安”的篇幅,说明了李白来济宁的原因,那是736年,李白开始了“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的生活,后来又去了长安。

从“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可以看出来李白当初心情不爽,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回顾自己,当不成公务员,还是到山东学剑吧!"一个善于酒后舞文弄墨的大诗人,却去学剑,真不知道李白怎么想的?用赵本山的话说就是,“厨师不看菜谱,研究兵法了”。

就因为他这句心情不爽的诗词,可苦了以后的许多历史专家,李白移家东鲁,居住二十多年,但是家庭具体地址,历史学者们研究了多年,一直悬而未决。

李白在山东作了很多诗词,比如《鲁东门泛舟二首》、《送梁四归东平》、《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鲁东门观刈蒲》、《沙丘城下寄杜甫》等,诗词中提到了山东很多地方。地方太多了,导致现代人也不知道他到底居住在何处。

现在大部分人认为,李白当时在兖州泗河一带居住的,唐朝时的兖州叫瑕丘、沙丘,李白诗中提到“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也说过“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泗河上的金口坝后来出土了沙丘碑,至今兖州仍有青莲阁,酒仙桥等纪念李白的古迹。

0 阅读:6

翰棋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