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即将打满3年,在这1000多天的时间内,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多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仍带有明显的保留,即西方阵营国家并未真正以“竭尽全力”的方式实施对乌军援。但必须承认的是,乌克兰军队之所以能够坚持作战到现在,绝对与来自西方的大量武器装备密不可分。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部分西方国家发现了一件令自己“很不爽的事情”,那就是乌军有些过于“大手大脚”了。

英国媒体的相关报道
英国媒体援引英国军方消息人士的话称,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在肆意浪费昂贵的西方武器,原因在于乌军不愿在训练和作战中“转向北约标准”。许多乌军士兵甚至表示,西方国家军队教官无法教导他们任何东西,因为这些教官对真正的战场情况一无所知。举例来说,在实战中打击俄军坦克时,乌军往往会向同一个目标发射多枚反坦克导弹。但在西方国家军队的训练大纲中,先进的现代反坦克导弹有着足够高的命中率和毁伤效能,故只需发射一枚即可。

部分乌军在英国接受训练
不仅如此,乌军被认为经常随意遗弃发射后的美制“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器,似乎没有意识到其是可重复使用的。因而有英国军队官员抱怨称,“俄罗斯军队缴获到手的‘标枪’数量,比英国陆军保有的‘标枪’还要多”。对于上述做法和习惯,英国教官曾试图对接受训练的乌军部队加以纠正,但乌军士兵却根本不听。受分歧巨大且争执激烈的影响,曾有英军教官因受乌军士兵的暴力威胁而拔出配枪,险些酿成双方互射的惨剧……

英国陆军士兵
很显然,这些现象直观地说明了一件事,即西方国家军队和乌克兰军队互相看不上,双方都无比坚定地认为“对方不会打仗”。究其原因,倒是也不难理解,那就是二者的实战经验完全不在同一个维度上。对于英国军队来说,上一次打大规模、高强度地面战争,还是30多年前的那场海湾战争,之后就是跟在美国的后面,打各种“治安战”式的反恐战争。

多国部队手握100%的制空权
而即便是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也是在掌握100%的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等优势下,辅以装备质量远胜于伊拉克陆军的地面战力,进而完成了对伊军的“单向碾压”。说白了就是,无论是在海湾战争中迎战伊拉克军队,还是在“治安战”中扫荡各路游击队式的当地武装,参与行动的英国陆军等西方国家地面战力,基本都是在打妥妥的“顺风局”,己方拥有无可争议的“单项不对称优势”。但这种实战经验能照搬到乌克兰战场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战场上的乌军
在陆地交战为主的俄乌冲突中,乌军基本没有制空权可言,也无法夺取可靠的制电磁权,坦克装甲车辆等技术密集型重装备的数量亦少于俄军,炮火打击力度更是劣势明显。可以说,除了可用兵员总数比俄军多,乌克兰武装部队几乎就是在打一场毫无争议的“逆风局”。西方国家军队玩惯了的“以强打弱”的实战经验,自然难以为乌军所接受。

乌军发射“标枪”
就以英军官员抱怨的“乌军随意遗弃‘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器”为例。诚然,“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发射装置可重复多次使用,价格也不便宜,被当成“打完就扔”的一次性发射器确实有些可惜。但请注意,在枪林弹雨、尤其是己方火力强度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反坦克导弹发射小组在完成一次发射后,必然需要快速转移位置,否则就可能招致对方的火力打击。

“标枪”导弹发射瞬间
正因己方能提供的掩护火力十分有限,故此类位置转移的过程基本不可能是从容的,只会是“撒丫子就跑”,能快一秒就是一秒。此时,究竟是完成一次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更重要,还是士兵的性命更重要呢?答案很显然是后者。士兵为提高自身存活概率,而在移动过程中抛弃沉重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俄军修理厂正在修复战伤坦克
至于说“乌军经常以多枚导弹打击一辆坦克”,那就更是个无可指摘的事情了。要知道,坦克是一种“既脆弱又坚固”的装备。击伤一辆坦克往往并不难,但想让一辆坦克出现彻底失去修复价值的损毁,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冷战期间的几次中东战争,还是如今的俄乌冲突,被反装甲武器击伤的坦克仍可保持一定的持续作战能力,抑或是送到前线或后方修理厂维修后,很快就能再度重返战场的例子,可谓是比比皆是。

西方军队教官训练乌克兰士兵
而部分西方国家军队所认为的“只需一枚反坦克导弹,就能摧毁一辆坦克”,也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认知,是缺乏“大规模甲弹对抗”经验所带来的结果,自然同样不可能为乌克兰武装部队所认同和接受。如此一来,双方都认为对方不会打仗,乃至是发展到互相看不上的程度,也就是很正常的了。这么一想,若是未来某天,早已被“顺风局”惯坏了的西方国家军队真与俄罗斯军队“交上了火”,那战况会是怎样的呢?不知各位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