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围绕着国乒商业化又刮起了一阵风波。作为一名关注乒乓球运动多年的体育评论员,我不得不说,这次事件展现了体育商业化过程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郭斌那句“沾屁光”的言论虽然粗鲁,但也暴露出他内心的憋屈。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王楠夫妇对国乒的支持:东京奥运会后送出7套房产,巴黎奥运会期间又拿出3公斤重的纯金金牌奖励运动员。光是这几块金牌,按当前市价计算就超过500万。
我了解到,王楠夫妇在威海建立的训练基地,已经成为国乒重要的备战场所。他们投资的体育小镇项目,计划总投资达500亿元。这哪是蹭热度能做到的事?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沟通方式。郭斌选择用这么直白甚至有点冲的方式回应质疑,在我看来并不明智。体育界向来讲究谦逊内敛,运动员和商业投资人之间需要建立互信互重的关系。
让我想起了NBA球星乔丹和他的经纪人大卫-法尔克。法尔克帮助乔丹打造了完美的商业帝国,但从不会用强硬的方式回应质疑。他们深知,商业合作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郭斌的底气我能理解。这些年我采访过不少国乒队员,他们私下都说王楠夫妇是真心实意在帮助国乒。但商业合作讲究方式方法,硬怼网友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这事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姚明和NBA的故事。姚明进入NBA后,确实帮助火箭队打开了中国市场。但姚明从不会说自己给NBA带来了多大商业价值,反而常说是NBA成就了他。这种谦逊的态度,让他赢得了更多尊重。
其实现代体育的商业化早已不可逆转。在我看来,王楠夫妇的投入对国乒发展是利好。一支世界顶级运动队伍的发展,光靠体制内资源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不过体育商业化也要把握好度。前些天我去威海采访,亲眼看到他们的训练基地确实一流,但商业开发也要考虑球迷的感受。过度商业化可能会伤害球迷对国乒的那份纯粹感情。
说到底,这是体育商业化进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阵痛。我建议郭斌多学习一下姚明的处事方式,把好事办得更漂亮。毕竟国乒是国家队,承载着太多人的情感寄托。
正如我多年前采访王楠时她说过的:“商业合作和竞技体育要相辅相成,但绝不能本末倒置。”这话现在听来依然发人深省。
这次争议会过去,但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体育精神,依然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个老体育人,我由衷希望看到更多像王楠夫妇这样的社会力量支持体育发展,但也期待他们能用更智慧的方式来化解争议。
体育商业化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它。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