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华师乐集》:以跨学科美育,弘扬中国教育家精神

数在湾区 2024-12-13 03:45:51

来源: 香港经济导报 通讯员:李嘉怡

2024年12月6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园图书馆一楼中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与艺术盛会——《华师乐集》第十期高水平的跨学科音乐沙龙。此次乐集以“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由图书馆、音乐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联合主办,以诠释蔡元培、陶行知与林砺儒三位教育家光辉卓越的教育理念为主线,再用音乐的悠扬旋律贯穿其中,让每一位在场的师生都在这场心灵的对话中,感受教育思想的震撼与艺术的升华。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的跨学科文化及美育项目,《华师乐集》自启动以来,便以“知识感动生命”为核心理念,一方面成为连接阅读、学术以及艺术的桥梁,亦推动了美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自2022年秋季起,活动联合不同学院定期推出各类高水平的创意沙龙,主题涵盖哲学、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文学、心理、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使音乐,成为了思想的载体;也使艺术,成为了学术的表达。在这些缤纷的音符中,文化的火种点亮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图1 -《华师乐集》“教育家精神”活动现场

【拍摄:黄浩然】

图2 -《华师乐集》“教育家精神”主题书展

【拍摄:刘晓晴】

本期“乐集”请来了多位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作嘉宾,他们分别是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院长李盛兵,以及老师陈先哲和陈卓君,音乐学院的杨天君、任蓓、姜瑞娟、王瑞、叶思思、陈仰平。除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学者和音乐家以外,“乐集”也邀请了钢琴家,来自中山大学艺术学院的苏莹莹、以及澳门小提琴演奏家,来自澳门大学教育学院的何扬晴,任蓓老师的两位儿子——现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读的卢出宁和任屿行,还有特别邀请了由区内的大学生组建广州小谷围室内乐团参与演出。同时现场也展示了美术学院的书法老师杨利鸿为本次活动题写的《华师赋》巨型书法,并以落地屏风形式展示,以及美术学院的雕塑老师张海鹏去年为华南师范大学90周年校庆制作的林砺儒先生铜像的小型室内版的摆设。

图3 -《华师乐集》“教育家精神”张海鹏制作的林砺儒铜像展示

【拍摄:黄浩然】

图4-《华师乐集》“教育家精神”杨利鸿《华师赋》书法作品展示

【拍摄:黄浩然】

而出席本次活动的观众有来自校本科生院、工会、教育科学学院、音乐学院、图书馆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共20余人,以及其他师生校友约200人。

在主持人一段激动人心的开幕词后,杨天君与叶思思联袂演绎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创作的《问》,如同一阵风,轻轻拨动心弦,并在思想与音乐交织下,拉开了这场盛会的帷幕。

图6 -萧友梅《问》(演唱:杨天君 | 钢琴:叶思思)

【拍摄:郑永进】

接着陈先哲通过一连串发人深思的提问,唤起在场每个人对“教育的真正意义”的深刻反思。紧随其后,叶思思独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咏叹调主题,在宁静动人的旋律中铺展出蔡元培教育理念的广阔与深邃。杨天君与叶思思再次联袂演绎由民国另一位大先生赵元任创作的《听雨》,这不仅是对雨声的聆听,更像一次心灵的洗涤。音符的流动与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互相辉映,浸润了在场每位听者的内心,催人深思。在接下来德国作曲家舒曼为单簧管及钢琴创作的《三首浪漫曲》之二“朴实而发自内心的”中,在陈仰平与叶思思的配合下单簧管与钢琴相得益彰,宛如蔡元培胸怀天下、追求文化人的弘道之心。在演奏家们乐音中既有理性深刻的思考,又有情感丰盈的表达,教育的精神与艺术无缝地连接起来。

图7 - 主题一:中国的大学精神(演讲:陈先哲)

【拍摄:黄浩然】

图8 -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咏叹调主题(钢琴:叶思思)

【拍摄:刘晓晴】

图9 - 赵元任的《听雨》(演唱:杨天君 | 钢琴:叶思思)

【拍摄:黄浩然】

图10 - 舒曼的《三首浪漫曲》之二(单簧管:陈仰平 | 钢琴:叶思思)

【拍摄:黄浩然】

当陈卓君走上讲台,她细腻的讲述带领观众走进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她以自己在重庆育才学校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地呈现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随之,苏莹莹演绎另一位德国作曲家,也是舒曼的学生,勃拉姆斯的钢琴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以及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拥抱我》,在复杂的旋律中融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想。仿佛每一段音符都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深情回应,让人从音乐的音浪中感受到他全人教育的力量。这次乐集另一个最为感人环节莫过由任蓓与两位小嘉宾卢出宁及任屿行带来的《小先生歌》,此儿童歌曲是由陶行知作词,赵元任作曲。纯净童声回响着这意味深长的创作,仿佛在教室与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它不仅传递了陶行知“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更使两位大教育家对教育的未来和期盼回荡在听者的心中。

图11 - 主题二:教育理想的历史足迹与当代回响(演讲:陈卓君)

【拍摄:黄浩然】

图12 - 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和格什温的《拥抱我》(钢琴:苏莹莹)

【拍摄:徐仪】

图13- 赵元任及陶行知的《小先生歌》(演唱:卢出宁、任屿行 | 钢琴:任蓓)

【拍摄:黄浩然】

李盛兵院长从林砺儒先生的教育思想入手,回顾了这位华南师范大学创始校长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林砺儒”教育是文化生长”的理念,深刻而温润,如同一股清流,让人心旷神怡。随着由何扬晴、姜瑞娟、王瑞携手广州小谷围室内乐团共同演绎的,由华师学生连钰昕根据《数码宝贝大冒险》主题曲改编的《展开双翼》的奏响,音乐如同一对翅膀,带领思想飞翔更高远的天。最后何扬晴、姜瑞娟、王瑞三位弦乐老师共同演绎三重奏版的巴哈《哥德堡变奏曲》,当咏叹调主题再次响起,艺术与崇高的思想浑然天成地结合起来,仿佛都在为林砺儒的教育理念注入新的生命,带着温暖的力量在空气中悠然回荡,久久不散。

图14 - 主题三:师范教育与湾区发展(演讲:李盛兵)

【拍摄:黄浩然】

图15 - 连钰昕根据动画《数码宝贝大冒险》主题曲改编的《展开双翼》

(小提琴:何扬晴 | 中提琴:姜瑞娟 | 大提琴:王瑞 | 广州小谷围室内乐团)

【拍摄:郑永进】

图16 -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弦乐三重奏版

(小提琴:何扬晴 | 中提琴:姜瑞娟 | 大提琴:王瑞)

【拍摄:徐仪】

刚刚获广东省教育厅评为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的《华师乐集》至今已经举办第十期,它远非一场简单的学术交流或音乐演出,而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一次心灵的洗礼。音乐与教育家精神在此交织碰撞,音乐不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它变成了教育思想的鲜活载体,将每一位参与者的思维深深触动,促使他们在艺术的感召中获得更深的理解与共鸣。

图17 -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系统工程成果,跨学科美育品牌《华师乐集》

【拍摄:冯竞】

图19 - 《华师乐集》至今已举办第十期

【拍摄:林希瑶】

图18 - 《华师乐集》至今已举办第十期

【拍摄:冯竞】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成果,华南师范大学继续像推动《华师乐集》这样的跨学科交流,使阅读、艺术与大学中各个不同的学术在更广阔的领域里相互激荡。在大学这片知识的沃土将继续培育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的时代人才,也让音乐、思想与创意在这片校园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0 阅读:0

数在湾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