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活得最可怜。”

漂在一座城的水哥 2023-09-26 22:58:04

某些方面,我是个懂事儿挺早的孩子。

一个是男女方面。

小时候读的书,家里没什么玩具,也没有很多电视可以看,就看书。

我看过的书既多且杂,家里能找到的所有书我都会看,不管是不是给孩子看的。

别的孩子都还在看《淘气包马小跳》时,我最喜欢的读物是《故事会》。

作为一本通俗刊物,那上面有痴男怨女,市井百态,森罗万象,饮食男女。

就在那些故事里,我了解很多成年人的世界。

除了《故事会》,还有《妇女之友》,甚至是在父母书柜里找到的《新婚夫妇指南》,以及初中的时候,在我爸枕头底下翻出来的一本《少X白洁》。

那知识,何止是学杂了,简直杂的没边儿了。

所以那些所谓的成人话题,在我这儿根本不是个事儿。

我至今还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跟我妈讲在树上看到的一个偷情捉奸的故事,我妈脸上的尴尬表情。

另一个,则是偏成年人的思考方式。

除了通俗读物,我们家还有很多名著。

我在小学三年级就看完了《茶花女》和《复活》。

用现在的话说,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书这种东西很神奇,有些书即看即用,有些书却是在脑子里种下种子,慢慢影响你的思维。

我在很小就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经济不独立,就谈不上人格独立。

这个道理,可能很多成年人都不懂。

我是我们那一片,唯一的独生子。

虽然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是独生子女政策落实最严格的时候,但除了体制内的严格执行,其他人都会想办法至少生两个,甚至是三个。

但我家却只有我一个。

别人家的独生子女,可能万千宠爱集于一身。

但坦白的说,我们家不存在这回事。

我们家的教育方式,属于从不惯着,什么要啥给啥,什么溺爱,根本不存在。

我小时候唯一的一台游戏机,还是盗版的,才三十块钱,还是我考了全班第二我爸给的奖励。

至于其他什么零食啊玩具啊,统统不存在。

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已经承担起家里的洗碗重任了。

衣服自己洗,被子自己叠,唯一没能学会的家务是做饭。

以前在我们家,我和我爸都不会做饭。

因为我妈有中餐厨师证,她见不得我俩糟蹋食物。

但一个不太被宠爱的孩子,总是会尝试着自己学一些东西。

我的厨艺就是后来自己照着网上学的。

身边人总会夸奖一个会做饭的人。

我从小会被夸懂事。

在学校就好好学习,在家里就多做家务,出门在外就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小学作文课,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出来当范文念,尤其是类似于《我的妈妈》这样,老师们都夸写的真情实感。

我也很乐于顶着这样的一个名头,当个好孩子。

也是为了被夸一声“好孩子”,我学会了各种家务。

但实话实话,哪个孩子会真的喜欢做家务呢?

记得有个暑假,跟着我妈到我二姨开的饭馆里玩,中午的时候店里太忙,WAN都来不及刷,我就自告奋勇帮忙刷碗。

饭馆很小,刷碗的地方就在室外,挨着厨房,两个大盆子。

我这边刷好码在盆里,厨房的小哥就过来端走。

大夏天,大中午,三十来度的天气,10岁的我就坐在大太阳底下,一刷刷两个小时的碗。

现在想想,我根本不知道为啥要干这个事儿。

仅仅是因为想要在母亲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勤劳和懂事,打造自己“好孩子”的人设?

二姨还说要给我工钱,被我妈笑着拒绝了。

我本来并没有想过还有工钱这回事,但她拒绝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那就是,当你被贴上了懂事的标签之后,你干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

好孩子就应该主动帮家长干活,好孩子就应该听话不让父母操心,好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

为了当好孩子,就只能不断地去迎合父母长辈老师的期望。

看上去,“好孩子”的生活顺风顺水,拥有一切。

除了真正的快乐。

“懂事”是一种属于家长的奖励机制。

但问题是,这可能是一种错误的机制。

孩子还小,他还没有被足够的生活经历构建出完整的三观。

而父母,则是他人生道路上第一个能影响三观的存在。

可能有些道理他还没有那么明白,但基本事实,他能感知到。

听从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就会得到夸奖,就会是“懂事的孩子”。

在学校认真学习,不调皮捣蛋,不打架,老师说啥就是啥,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不哭不闹,不乱花钱。

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

我就是这样的孩子。

可问题是,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我好好学习这个事儿,一直是个无意识行为,大家都说学习好,那我就学习好了。

我当然也不想做那些家务,但每次母亲带着我向那些同事们骄傲炫耀时,我在旁边露出腼腆的微笑,然后回去再接再厉。

我也想要玩具,要买好吃的,好零花钱,但母亲总说什么挣钱不容易,总说家里条件不好,那我想要零花钱,就自己攒,从伙食费里攒,或者去隔壁厂子里捡一些废铁去卖。

……

谁说孩子就不会带上面具的?

“懂事”的面具我带了十几年,大学毕业后才慢慢摘掉。

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经济独立才能真正的人格独立。

道理懂得太早,是件挺悲伤的事。

小孩子跟大人,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吃一样的食物,看一样的世界。

他可能看不懂人情世故,但大概弄的清黑白。

可能有些道理他还没有那么明白,但基本事实,他都懂。

一方面说着“孩子还小,不懂事”,一方面又期待着孩子像个大人一样懂事。

大人们就是这么奇怪。

孩子能感受到这种矛盾,却解决不了这种矛盾。

那他就只能扮演一个“懂事”的孩子。

注意,是扮演。

当家长还在为自己家孩子的“懂事”而沾沾自喜时,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丧失了自己和孩子真实沟通的机会。

不吵不闹,只是因为把一切都藏在了心里。

然后戴上面具,迎接这个世界对好孩子的“奖励”。

2 阅读:413

漂在一座城的水哥

简介:在这座城市,我们都是没有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