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类家长令老师最反感,孩子再优秀也不被待见,希望你不在其中

海雪聊教育 2023-09-02 08:03:03

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种教育相辅相成,在最为主要的四大教育中,家庭教育起的作用,排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前面。

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才是所有教育的老大哥。也难怪有那么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不退休的老师。

我们养儿育女的日常中,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很多家长都把学校教育当成了孩子的最主要教育。

他们认为孩子成绩不好,全是学校教育不行,老师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的。

随着家校共育理念的宣传和推广,让家长走进课堂受到广大家长喜欢,不仅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机会,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但有一些家长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让老师很是伤脑筋。其中有4类家长,引起老师强烈反感,当然也不喜欢他家的孩子。

过度关注孩子

家长群是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桥梁,而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却把这种公共资源占为己用。

比如老师发些学生日常在校照片在群里,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就会指挥老师多给自家孩子拍照,并且在群里问东问西。

明明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还要求老师多加提醒和关注。就连孩子喝水、上厕所这样的小事,都要老师帮忙监管。

老师遇到这样的家长非常无语、无奈又无助,不仅影响了日常教学工作,还会让老师有一种被遥控、指挥的感觉。

不遵守学校规定

我们都知道“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都要学生遵守,家长也负有监督和提醒的责任。

记得有句话这样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修炼个性的过程。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所以无惧无畏是因为不懂得危险的存在。

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让孩子在遵守一定规则下成长,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有理有节,懂得分寸。

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更别说想融入集体团队。我们早已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走进团队合作互惠互利的新时代。

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规则意识,就更加得重要和必要了。孩子入学后的校园生活也会受到限制,这样做才能让孩子逐渐养成正确的习惯。

而有些家长生怕委屈孩子,与学校对着干。学校不让学生带零食,家长偏要在孩子书包里塞满糖果、饼干。

学校要求学生进出校园要穿校服,而家长却认为校服会埋没孩子的个性,偏要孩子穿奇装异服打扮成“异类”。

老师遇到这种情况,脑海里很自然地冒出“子不教,父之过”这一句话。

试想想,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都不漫不经心,老师为什么要尽职尽责?

爱斤斤计较

有些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护犊子的做法难以接受。孩子在学校里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情,与同学之间闹不愉快也是再正常不过。

可家长一听到孩子在学校里有点风吹草动,就非常找老师给个解释,找对方同学的家长要个说法。

一会儿要求校方做出赔偿,一会儿要求老师多加照顾孩子,搞得学校、老师非常被动。

家长过于斤斤计较,不仅会让老师非常反感,还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坚强性格的形成。

拒绝与老师沟通

有天天缠着老师的家长,自然也有对老师不理不睬的家长。对这类家长来说,把孩子送进学校,一切事情就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完全可以做个甩手掌柜。

即使老师提前通知了要家访,家长也不管不顾爽老师的约。家长这样做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而且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拒绝与老师沟通,不能及时掌握孩子在校表现,老师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

如果家校在教育孩子上不能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对孩子身心健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有位读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近段时间上课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常常看到她一个人双目无神地发呆。

班主任问她怎么回事,学生不肯回答。班主任只好把她的情况反映给家长,而家长并没有回复。

后来,语文老师从这位学生的作文内容中得知,她的父母正在天天吵吵闹闹要离婚。妈妈把爸爸赶出了家门,不允许爸爸与女儿见面。

为此,班主任特意安排家访,打电话与妈妈约时间,却遭到妈妈的拒绝;打电话给爸爸,又说见不到女儿。

有人说,父母离婚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这倒不一定。但这种情况的离婚,一定会伤害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是一种合作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尊重,并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和分寸感,让彼此相处感到舒适、愉悦,才到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作用。

0 阅读:230

海雪聊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