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事实不谈,单以《三国演义》记载为准。
刘备在起兵当保安之前,就是个无证经营的卖鞋小贩,当然如果往上追溯,刘备的来历的确不凡。
不过自打刘邦建立汉朝,到刘备出生,他们老刘家的各种后代,至少要用万来计算了,所以刘备虽然算是汉室宗亲,但这种个身份一开始并不值钱,因此可以狭义的认为,刘备一开始时,不过就是个普通人。
后来黄巾起义,大汉朝廷开始募兵平叛,刘备在机缘巧合之下,和关羽、张飞拜把子混社会,当时的刘备已经28岁,这个年龄不管在那个年代,也都不算年轻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但年麾下最得用的两位义弟,也都没有高门大户的背景,手头稍微宽裕点的张飞不过是个卖猪肉的,而关羽还算是犯罪嫌疑人。
刘备桃园结义之后,慢慢开启了自己的打工之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大汉朝廷的临时工,在这份工作中,刘备干的非常卖力,但是因为不懂事,可能也没有实力跑关系,所以干不下去了。
后来刘备又陆陆续续的跟了好几个大哥当保安,不过干的一直都不顺心,后来刘备遇到了大龄青年诸葛亮,彼时以务农为生的诸葛亮已经奔三,刘备已经奔五。
在农民兄弟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才开始走向辉煌,做大做强,刘备后来最高光的时候,是荣任了蜀汉集团的皇帝。
单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刘备来看,实在是太励志了,一个普通人,起步不高,创业过程都不能说是坎坷,简直是九死一生,但是因为足够仁义和努力,人家最后竟然混成了皇帝。
你说这样的创业故事,哪个普通人不爱看,纵观各朝历史,谁的创业之路能比的过刘备。
刘备的祖宗刘邦,再不济人家早年也算是吃的公家饭,而且刘邦的创业,更像是捡漏,明太祖朱元璋,动不动念叨自己以布衣起家,但是懂的人都懂,他的起点也比刘备高,而且他也是一路捡漏才成就的帝业。
截止到目前,创业之路能比刘备还艰辛的,也不过只有一人而已。
因此单看刘备的个人经历,就足以让《三国演义》成为古代普通人向往的励志故事,这种鸡汤是基层群众最喜闻乐见的。
而且《三国演义》中,可不止刘备一个普通人,单说刘备阵营这边,一个当年没有立锥之地的通缉犯关羽,因为忠肝义胆,最后竟然后混成了神,你让谁看这种故事,谁能不心动。
《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神人诸葛亮,人家不过就是个普通农民,但是因为好学,所以不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捧出了一位皇帝,创业期间所用的手段,更是让人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三国演义》的传播,不光是因为普通人的喜欢,还有读书人的传播,那么读书人为什么会喜欢一本神话小说呢?
还是抛开事实不谈,单以小说为论据,你看不管是刘备这个普通出身的也好,还是孙权、曹操那样有根脚的也罢,他们虽然个人能力都很强,但是到了关键时候,他们还不是要求助于那些饱读诗书的谋士,由此可见,不管是谁,要想成就大事业,都离不开读书人。
既然《三国演义》的三观这么正,那么读书人自然就会喜欢。
不过在古代,一本书的传播,可不是基层群众喜欢就行了,你还要符合朝廷的三观,那么对于朝廷上下来说,《三国演义》又是本什么样的书呢?
皇帝:我看这书的核心价值观,表现的是臣子对于君主的“忠”,因此此书值得推广;
文臣:我们看这本书隐晦的表示,皇帝如果不行,那么大臣就能把他换掉,大臣才是朝廷的中流砥柱,这书的作者是明白人;
武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干大事还要靠我们刀把子,让天下人都看看,谁掌握了刀把子,谁才真正掌控了天下;
总而言之一句话,《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除了曲改了历史之外,没有什么大毛病,而且还非常广谱,从皇帝到百姓,都能从中看到想看的东西,这种书列入四大名著,那是丝毫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