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12个字的经典小品,难怪你不辨真伪,网友:小白惹的祸

卓子聊聊书 2024-09-04 19:50:36

这是毛主席的一幅书法小品,一共只写了十二个草体字迹,虽然字数不多,却因书写流畅,用笔巧妙,等各方面精彩的融合,堪称是毛主席的一幅书法经典之作。

整幅作品在大小字体的搭配上堪称经典,细心的小伙伴从中看出了,这幅作品是以大字为基础的,其中搭配了几个小字。就算是有几个字体比较小的字,他老人家也是用多个字连在一起进行书写的方式,让观赏的小伙伴感觉到这幅作品的字体大小的变化非常平稳。

这幅作品采用的是从右往左传统竖写的方式。第一竖行写了五个字,开头三个字是连在一起写的,后面两个字也是连在一起写的。细心的小伙伴可从整幅作品中看到,他老人家基本上都是用了这种连体字。最后一竖行是“吹萧”两个字,而有些小伙伴将最后的“萧”字硬生生的看成了两个字,这是不对的。

毛主席这幅小品的内容是唐朝大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最后两句。杜牧的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律诗,每句七个字,两句十四个字,而毛主席在书写时进行了改动,将每句话中各减了一个字,这样一来,就成了十二个字。细心的小伙伴可根据我发的杜牧原诗去对照一下,毛主席减去了哪两个字。

这幅书法小品,是毛主席在工作的间隙,作为休息大脑的一种方式,进行书写的。细心的小伙伴可以看出,这幅作品并没有像他老人家其它书法作品那样写上标点符号,也没有按原文去进行书写,而且也没有落款签名。

所以有些小伙伴误认为这样的书写方式肯定不是出自毛主席之手,尤其是不按原文进行书写。这说明书写者的记忆力不好,与毛主席超强的记忆力是不相符的。

其实,毛主席在书写古诗文时,常常是不按原文进行书写的,比如他老人家在书写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琵琶行》时,改动是很大的。还有他老人家在书写王羲之《兰亭序》时,也有较大的改动。所以鉴定毛主席手稿时,不能依据有没有标点符号,以及是不是按原文进行了书写而作为判断是不是真迹的标准。

毛主席这幅书法小品一直在网上持续热搜,网友们争相观赏他老人家这幅经典的书法小品。经过仔细观赏,许多网友说道: 他老人家这幅小品真迹,经过这样稍稍的改动后,比原文更精妙了。

还有的网友直言: “真品就是真品,不论带不带标点,更不论是不是按原文进行书写。有些小伙伴说话不走脑子,他们掌握的这点知识,不足以成为鉴定他老人家书法真伪的依据。这点必须要说清楚,如果按他们的思维去鉴定,必定就会将大家带沟里了。”

3 阅读:1171

卓子聊聊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