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做出一个惊人决定 —— 停止接受来自中国的新订单。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科技领域引发强烈震动。此前,英伟达的AI芯片在中国的销量可以说是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很大一部分,短期内几乎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替代其在芯片领域的绝对地位。英伟达的突然“断供”,不仅意味着中国的AI产业将面临一场“芯片危机”,同时也标志着全球芯片产业格局的剧烈动荡。
根据公开数据分析,2023年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130亿美元,这样一个蛋糕,自然是各国都想要分一杯羹的。但与其说是“分蛋糕”,不如说是“抢蛋糕”,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AI市场的竞争正变得愈发白热化,而各国的对抗性措施也在不断升级。美国试图通过出口禁令来遏制中国AI产业的发展,但却不曾想这一举动反而成全了其对手。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销售的AI芯片已经突破了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6.7%。虽然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还有不小的差距,但这一增速显然已经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惕。禁令出台后,美国希望通过限制高端芯片的出口来打压中国的AI产业,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失去英伟达芯片支持的AI企业虽然短期内会遭遇一些困难,但很快便发现了新的出路。
中科曙光、寒武纪等国内高端芯片企业已经开始在高性能芯片领域有所突破,虽然距离英伟达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至少不再是完全依赖国际供应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禁令的深入和技术壁垒的不断攻破,中国芯片产业有了崛起的契机。
挑战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虽然国内企业在高端芯片领域已经开始发力,但短期内显然无法完全替代英伟达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此外,缺乏高端芯片支持,中国AI产业在研发上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那么以往的研发速度势必会大打折扣。
此外,当前国际形势愈发紧张,各国之间的对抗也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AI产业如果仍然依赖于国际供应链,那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命运拴在了别人手上,一旦发生什么突发状况,很可能就会像现在一样面临“断供”的局面。如何打破这一局面,将是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当前全球半导体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压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试图通过政策来吸引半导体企业落地生根。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过去一直在努力,但受限于国际形势,一直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如今恰好可以借助这一“芯片危机”,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未来的AI竞争将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全方位比拼。在这一点上,中国并非没有优势。以中科曙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高端芯片企业已经开始在技术攻关上投入大量精力,相信很快就能有新的成果。当局和社会也应当给予更多支持,共同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