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月十七,提醒中老年人:1要打、2要忌、3要避、别犯忌讳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2025-02-14 15:42:35

“正月新春乐逍遥,初一十五闹元宵。十七来到规矩瞧,宜忌牢记忧愁抛。”老话说得好,这年啊,过了十五还不算完,正月十七同样有讲究。尤其是咱中老年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更盼着日子过得顺顺当当,无病无灾,所以这 1 要打、2 要忌、3 要避,可得牢记心间。

先说这“1 要打”,啥要打呢?打囤。在过去的农耕岁月,粮食可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传说有个小村落,连年饥荒,村民们食不果腹。有一年正月十七,村里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教大伙在这天用灶灰在院子里画出粮囤的模样,再用棍棒轻轻敲打,边敲边念叨“粮囤满,谷满仓,一年四季不饥荒”。说来也神奇,打那之后,村里的收成渐渐好了起来。虽说如今咱们不愁吃穿,可这老习俗传下来,正月十七打囤,打的是对富足生活的期盼。大清早,中老年人就会起身,拿着烧完的草木灰,在房前屋后画几个圆圈,权当是粮囤,再用小棍轻轻敲,祈愿新的一年家里物资充裕,生活安稳。

“2 要忌”,其一忌争吵。老祖宗讲“家和万事兴”,正月里图的就是个喜庆团圆。想想看,一家人围坐,要是因为鸡毛蒜皮吵得面红耳赤,多败兴。就好比那《六尺巷》的故事,张家和吴家为了宅基地起争执,本是剑拔弩张,可张家一寻思,“让他三尺又何妨”,吴家见了也羞愧,后退三尺,结果留出个六尺巷,传为美谈。咱正月十七,哪怕有个小摩擦,也得压着火气,和和气气,这一年家里才能顺风顺水。其二忌远行。老话讲“七不出,八不归”,虽说说法各异,但正月里,尤其是十七,大地还未完全回暖,路途上变数多,中老年人身子骨不比年轻人,在家守着,等过了这阵倒春寒,再出行访友、办事不迟,也是图个平安稳妥。

还有“3 要避”。一要避债务,正月里讨债还钱,在老一辈眼里那是不吉利的事儿。年关刚过,大家都盼着新岁有个好开头,要是债主上门,双方心里都添堵。好比《白毛女》里,黄世仁年关讨债,把杨白劳逼得走投无路,那场景多揪心。所以,这正月十七,能缓的债就缓一缓,别给人添晦气,自己也落个心安。二要避晦气之地,像那些荒坟野冢、破旧老屋,阴气重,平日里中老年人阳气就相对弱些,正月里更要避开,别冲撞了“不干净”的东西,招惹病灾。三要避利器。正月里,家里的剪刀、菜刀这些利器都收好了,中老年人眼神、手脚没那么灵便,万一不小心伤着,新年见红可不好,寓意着血光之灾,平白让家人担惊受怕。

咱中老年人,守着这些老规矩,不是迂腐,是对生活的敬重,对家人的爱护。正月十七,依着这些宜忌,把日子过得稳稳当当。早上打囤祈愿,一天和和气气,不走远路,远离是非晦气,安安稳稳享受这新一年的开篇。如此,方能在蛇年里身康体健,看着子孙满堂欢笑,尽享天伦之乐,让这岁月的每一日都如春日暖阳般和煦,福气满当当。

0 阅读:13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