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女替爷爷回大陆寻根,谁料找到老家时,却发现爷爷已成独苗

Talk科普 2024-11-18 12:20:04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1972年,作家余光中写出了这篇作品——《乡愁》,从1949年离开大陆,次年来到台湾后,他就一直渴望回到大陆。

而和他一样有思乡的人在台湾不计其数,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而遗留在台湾的大陆人。

对于那些被迫离开家乡的台湾老兵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伤疤,一个永远无法弥合的伤口,有人踏上了新的征程,也有人被时代洪流无情地冲散。

不过,还有很多人开始了寻亲,他们背井离乡,被迫与家人分离,从此踏上了一条漫长而充满辛酸的寻亲之路。

何灿南,正是这千千万万个老兵中的一个,他的故事,浓缩了那个时代无数人的悲欢离合...

被迫分离的骨肉亲情

1949年的广东,空气中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味,时局动荡,人心惶惶,对于生活在高要一个小村庄的何灿南来说,本该和家人一起迎接着新中国的到来。

可命运的齿轮却在这一年发生了剧烈的转折,当时,国民党统治实际上已经宣告灭亡,但残缺的国民党政府退守到广州,仍准备确保广州。

为了保证人力,无数青壮年男丁被强制征兵,而何灿南也没能逃过这一劫,当时,何家有三个孩子,老大何灿南,老二也是儿子,老三是女儿,名叫何巧如。

而何灿南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还没来得及和家人道别,就被匆匆地送上了战场,之后国民党退台湾后,他也跟随着部队来到了台湾。

对于何灿南来说,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的世界崩塌了,他不知道这次一别,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家人,他更无法想象,这突如其来的离别,会成为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到了台湾后,何灿南开始了艰难的异乡生活,他尽力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会,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下过去,重新开始,何灿南在台湾安了家,有了老婆孩子。

但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无法忘记家乡的一切,故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亲人朋友,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他常常独自一人,用家乡的方言低吟浅唱,以此来排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一遍遍地回忆着家乡的点点滴滴,仿佛这样就能离家乡更近一些。

他经常跟孩子们讲起老家的故事,老家门口的大榕树,夏天的天热,将西瓜泡在井里捞出来吃,清凉解暑,这些记忆,是他与家乡最后的联系。

他告诉儿子们,之所以他们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家”字,是按照何氏族谱的辈分取的,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与此同时,大陆上,何灿南的妹妹何巧如,也在苦苦地等待着哥哥的归来...

其实,当初何灿南被抓后,爹娘一直在等着孩子回家,一天一天过去,也始终没有何灿南的消息,二老也在一天天的等待中离开了人世。

何巧如和二哥从老家迁往肇庆定居,而他们也常常思念着大哥,但无奈,由于种种因素,大陆和台湾地区无法直接联系。

二哥也因病逝世,遗憾的是,二哥在去世前没有子女,好在,何巧如婚后育有四个孩子,可孩子都是随父的巫姓,这就导致大陆上,何家仅剩下何巧如一人。

而她也总是在担心台湾的哥哥,她不确定哥哥是否还活着,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子女讲起陈年往事,让孩子们知道,隔海相望的台湾,有亲舅舅在那边。

直到1987年,何巧如的手上,多了一封从台湾寄过来的信...

信封

信封不是何灿南亲自送的,而是辗转到香港,让香港一个名为冯少东的朋友送来的,当何巧如打开这封信后,上面的字是何巧如从未见过的,而且信封的署名为何家祥,难道送错了?

在期待和失落中,何巧如仔细读着信封上的内容,落下了眼泪,原来,何家祥是大哥何灿南的大儿子,之所以落笔为何家祥,是因为何灿南已经无法写字,由大儿子写下了这封信。

何巧如从信中得知大哥已经在台湾结婚生子,但他也了解到,大哥从未放弃对父母、弟弟妹妹及家乡的思念。

得知大哥还健在,她立刻让小儿子起笔回信,再次经过冯少东之手传回台湾,但两年后,当何巧如再次得到哥哥的消息后,却是一个噩耗。

1989年,何灿南因病去世,一直到走他都没能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乡,在弥留之际,他紧紧地握着大儿子何家祥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嘱托他一定要回大陆寻亲,完成他未能实现的夙愿。

跨越时空的思念与期盼

何灿南的去世,给何家祥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父亲的遗愿成了他心里的一块疙瘩,他知道,自己必须完成父亲的遗愿,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妻子和弟弟们也理解他的心情,他们都支持他完成父亲的遗愿,当他再次起草信的时候,却得知送信的冯少东也离世,这下,他们和大陆又断了联系。

而何巧如那边,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一样,刚刚得知哥哥健在,还未亲眼互相见一面,大哥就走了...从那之后,何巧如每天以泪洗面。

她常常拿出哥哥的信件和照片一遍遍地抚摸,也一遍遍地跟孩子们讲述舅舅的故事,嘱咐他们不要忘记台湾的亲人,希望孩子们能替她完成一家团圆的梦想。

2007年,何巧如带着对哥哥无尽的思念,离开了这个世界,临终前,她将哥哥的信件和照片交给了大女儿巫洁华保管,并再次嘱咐孩子们,一定要找到台湾的亲人,完成她未竟的心愿。

第三代的寻亲接力

时间流逝,转眼间到了2019年,何家祥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但一直没忘了父亲的嘱托,他将寻亲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而二弟的女儿何詠芝,接下了这个家族夙愿,何詠芝,小名娜娜,“詠”,正是何氏族谱“家”字后的辈分,从小,娜娜就听着伯父讲述大陆的故事长大。

虽然她从未见过爷爷,但她从小和大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得上学时,填写籍贯信息,她自己的籍贯是广东高要,这让她对大陆有了更深的认知。

长大后,何詠芝对大陆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趁着假期去了北京、上海等地,感受了各地不同的风情,更感受到了祖国这些大都市的繁华。

可她却一直不敢去广东,她知道,那里有她的亲人,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也不敢接下大梁,直到伯父何家祥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何詠芝意识到,不能再等下去了。

她必须尽快完成爷爷和伯父的遗愿,让老人家在有生之年能够见到大陆的亲人,2019年,何詠芝开始了她的寻亲之旅。

巧儿

那个时候,网络寻亲已经成为常态,抱着试试的态度,娜娜也尝试了网上寻亲,可遗憾的是,因为时间久远,信息有限,网络寻亲只能以失败告终。

之后,娜娜想起当年姑婆从广东送来的信,她意识到,必须亲自去一趟广东,才能找到更多的线索,在广东,何詠芝联系上了当地的民警。

在民警的帮助下,根据何巧如的名字查人口的时候,却发现暂无此人,民警尝试了多次都无法查询到何巧如的资料。

就在大家感到失望的时候,一位细心的民警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意识到,“如”这个字,在粤语中的发音与“儿”非常相似。

于是,他们再次输入了“何巧儿”这个名字,奇迹终于发生了,系统中出现了匹配的信息,但遗憾的是,何巧儿的户口已于2007年被注销了。

不过,民警很快就查询到了何巧儿子女的信息,并联系上了她的子女,当得知有台湾亲戚的时候,子女们显然是激动的。

跨越海峡的重逢

何詠芝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伯父何家祥,何家祥激动不已,他终于可以完成父亲的遗愿了,2019年,何家终于踏上了回乡的飞机。

在广州白云机场,他们与翘首以盼的巫家姐弟相聚,虽然他们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们却真的像骨肉一样亲近,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夺眶而出。

何家祥激动地告诉表弟妹们,他想去看一看父亲口中经常提到的七星岩,想去找寻那棵承载着父亲童年回忆的大榕树。

在去高要之前,何家祥想要去看看何巧儿,不过,他最终因为腿疾无法上山,但何家其他人还是和巫家一起来到了何巧儿的墓前上了香。

这场跨越70年的重逢,虽然充满了遗憾,但也充满了希望,两岸亲人终于团聚,完成了父辈们未竟的心愿。

家国情怀的传承

何灿南的故事,其实代表了无数台湾老兵的经历,他们离开家乡,不得不和家人分开,长时间过的日子让他们特别想念家乡。

他们的生活深深受到了时代的影响,近年来,两岸关系越来越好,交流也越来越多,很多台湾老兵和他们的后代开始寻找失散的亲人。

许多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他们不辞辛劳,帮助老兵们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为他们完成最后的愿望。

还有一些志愿者,自费将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让他们能够落叶归根,魂归故里,这些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人间的大爱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何灿南一家三代人的寻亲故事,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家乡以及对家国情怀的传承,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它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和平的珍贵;它见证了人性的光辉,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跨越海峡的寻亲之旅,不仅让分离多年的亲人得以团聚,也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不过,不管是他们还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仍是台湾尽早回归祖国!

参考资料

0 阅读:7

Talk科普

简介: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