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清明前的晨雾裹着山茶清香漫过青石巷时,我总爱揣着素白瓷罐去访城南的茶医徐娘。她家檐下的紫藤已抽出新绿,藤架间悬着二十四只竹编茶笼,每只笼底垂着节气木牌。"春茶养人,要顺着天地经纶走。"徐娘将新采的碧螺春铺在竹匾上,叶芽蜷曲如美人春睡,"二月兰未谢,玉兰已开,这当口儿饮茶最宜清浊化瘀。"

檐角铜铃响了三声,惊醒了茶案上沉睡的茶宠。徐娘取来绘着《月令七十二候图》的屏风:"姑娘且看,春分后十五日,梧桐始华,正是女子轻身的黄金期。"她将山茱萸与决明子掺入普洱,茶汤在玻璃壶里翻涌如暮春溪流,"这味'惊鸿饮'专清冬日积郁,喝足七七四十九日,夏裳自会服帖如云。"

谷雨前夜,我随徐娘踏着沾露的石阶上茶山。采茶女腕间的银镯与茶筐相击,泠泠如环佩。 "卯时采茶带月魄,辰时采茶沾日精。"徐娘教我辨识叶尖的毫光,"这'雨前眉'要配洛神花与山楂片,晨起空腹饮,如春风扫阶除旧尘。"她说话时,山岚漫过茶田,将采茶女的蓝布衫洇成水墨。

立夏那日,徐娘庭院里的忍冬开得正好。她取出窖藏三年的白牡丹,配以薄荷与野菊:"此茶名'冰肌露',最消暑热。"青瓷盏中茶芽舒展,恍若白衣仙子凌波。我忽觉颈间薄汗尽收,似有凉玉贴肤。"夏饮白茶胜敷粉,姑娘且看——"她指向檐下铜镜,镜中面容竟比暮春时清透三分。

小满时节,徐娘带我入山寻野茶。溪畔金银花攀着老松,她将花苞与陈年寿眉同焙:"这道'解语汤'专治苦夏心燥。"午后雷雨忽至,我们在茅亭里看茶烟与雨雾纠缠。徐娘说起古法"三沸煎茶":"初沸如鱼目,二沸似涌泉,三沸若浪涛。"她将茶汤注入荷叶盏,"这般饮法,能把梅雨季的湿气都化作汗透轻纱。"

芒种前夜,徐娘赠我一只掐丝珐琅茶盒,内分九格贮着各色花茶。"夏至前后饮'霓裳散',取茉莉、玫瑰、桂花各三钱。"她以银匙拨弄花瓣,甜香惊醒了梁间乳燕,"申时用玻璃盏沏茶,看霞光透花色,正是《饮膳正要》里说的'目饮'之道。"我学着将茶汤含在舌尖细品,竟尝出晨露的清凉与晚风的缠绵。

大暑那日,徐娘庭院里的芭蕉叶卷了边。她取出冰镇过的君山银针:"这'寒玉髓'要配酸梅汁与蜂蜜。"琉璃盏外凝着水珠,盏中茶芽倒悬如针。蝉鸣声里饮下此茶,恍若吞下整片洞庭月色。徐娘摇着湘妃竹扇笑道:"暑气最盛时,一盏茶能抵三斛珍珠粉。"我望向铜镜,果然见双颊绯红渐褪,似初开的白芍药。

立秋前夕,徐娘教我做"驻颜茶饼"。将春分的龙井、夏至的茉莉、小暑的荷叶焙干碾粉,和以枣泥模压成月牙形。"这茶饼藏着四季花信。"她轻叩茶饼,声如碎玉,"冬日围炉时煮上一枚,满室都是春天的魂魄。"暮色漫过茶席时,我忽然懂得:原来养颜不必求仙方,二十四番花信风,早把驻颜术写在茶汤里。

而今我窗前的茶席已能随节气流转。惊蛰备着桃仁普洱,清明沏着竹叶青,谷雨煮着藤萝饮。那只珐琅茶盒里的花瓣,渐渐染上了岁月沉香。有时晨起对镜梳妆,竟分不清是胭脂映腮红,还是茶汤沁玉容。

徐娘说山间新发了野茶,信笺间夹着片枯叶,依稀可辨去年春天的脉络。原来女子与茶的情缘,本就是场永不落幕的春日宴——我们以岁月为水,以心意为火,将时光熬煮成永恒的青翠。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