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返回舱着陆后一片焦黑,印度返回舱却十分干净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4-11-09 01:10:51

近日神舟十八号的返回舱顺利着陆了,全国人民都非常高兴,然而一些人却盯上了返回舱“焦黑”的外表,将其与印度“干净”的返回舱对比,引发了一波热议,有人甚至开始质疑,难道我们的技术还不如印度?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真相。

神舟十八号返回舱顺利落地

返回舱会变黑的原因

返回舱降落可不是简单的着地就完事了,这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挑战,考验着科技的极限,航天器以每秒约7.9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就像一颗燃烧的流星划过天空,几千度的高温甚至都能把大多数金属给融化了。

四国飞船返回舱对比

所以如何让航天员安全回家,成了航天科技的终极难题,中国的解决方案采用了全面烧蚀的防热技术,就是给返回舱穿上一层“特制防护服”——防热涂层,这涂层可不是普通的油漆,它融合了材料科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多种技术,是个高科技的产品。

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防热涂层会因高温而蒸发或升华,这样就能带走热量就像消防员用水枪喷水灭火一样,最终涂层燃烧后留下的就是那些焦黑的痕迹。

返回舱模拟图

这“焦黑”可不是技术落后的标志,反而是技术先进的表现,并且中国的防热涂层技术可不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学的,而是自主研发、不断创新的成果。

而且中国的返回舱着陆采用三次降速法,首先就是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进行第一次减速,但这只能抑制加速趋势速度依然很快。

当飞船下降到大约10公里高的时候减速伞就会打开,进行第二次减速把速度降到每秒几百米,最后再将主伞展开进行第三次减速,最终将速度降至每秒1-2米实现安全着陆。

新闻报道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为了让安全更有保障,返回舱还装了备用伞,如果主伞出现故障,备用伞会自动启动,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可不是简单的“备胎”,而是对生命安全的双保险。

返回舱一片漆黑

再说说印度的返回舱为啥它看起来那么“干净”,真相只有一个难度不够,印度的返回舱实验没达到地球返回所需的轨道高度,所以也没经历大气层摩擦的高温考验,印度的“加甘扬”计划首次进行了无人测试,但飞行高度只是近地轨道,跟神舟飞船返回地球时的轨道高度差得挺远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张柏楠

就算印度使用了“碳化硅”材料和“氮气环绕”技术,也掩盖不了技术上的差距,碳化硅的隔热效果挺好,但在中国的防热涂层面前,稳定性和散热还是稍逊一筹,氮气环绕技术也有稳定性问题,散热效果不太持久。

舱内画面

两国航天方面的整体实力

中国已经成功完成了多次载人航天飞行,而印度还在努力准备它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在空间站方面,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正在太空遨游,而印度还处于规划阶段,在月球探测方面,中国更是遥遥领先。

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时间慢慢积累起来的,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很早,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现在已经建成了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

打捞返回舱

印度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技术积累也不太雄厚,中国在航天技术上取得的领先,靠的是不断创新和长期的投入,我们不抄袭、不模仿,走的是自己的路,而印度更依赖国际合作,在技术独立方面相对较弱。

中国返回舱

还有中国返回舱的“全烧蚀”防热技术,这项技术并非简单的“刷漆”,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材料的选择、涂层的结构设计、以及与返回舱外形的匹配等等,其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国选用的防热材料是蜂窝状复合材料,这种材料重量轻、强度高、耐高温。

涂层的结构设计也很关键,蜂窝状的设计能让材料的表面变大,散热效果更好,同时这种结构还可以有效地减轻涂层的重量,减轻返回舱的负担。

中国返回舱

当然涂层与返回舱外形的匹配也很重要,防热涂层需要与返回舱的外形紧密贴合,才能有效地发挥隔热作用,这得靠精准的计算和精细的工艺。

现如今中国的“全烧蚀”防热技术,经过了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检验,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神舟系列飞船多次成功返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印度返回舱

两国之间的差距

返回舱着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进步的过程,每一次顺利着陆,都体现了航天人们的努力和智慧,中国在返回舱着陆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飞船多次成功返回,显示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实力。

印度返回舱

印度的返回舱着陆技术还在发展中,他们需要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术,除了返回舱着陆技术,中印两国在其他航天领域也存在着差距,比如火箭技术、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等等。

图源于网络

中国现在已经掌握了强大的火箭技术,能够把更重的航天器送上太空,而印度的火箭技术还比较落后,中国在卫星技术上发展得挺全面,已经发射了各种类型的卫星,包括通信、导航和遥感等领域,而印度的卫星技术还比较单一。

中国在深空探测技术方面,已经成功发射了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并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印度的深空探测技术还在初级阶段,这些差距反映了中印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整体实力对比。

中国的月球探测

中国在航天领域投入更多积累也更深厚,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关注,国家花了大功夫和不少钱来发展航天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印度的航天发展虽然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但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印度在航天领域投入的资金不多。

未来中国航天会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速度,争取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比如把人送上月球、探测火星、建空间站等等。

印度返回舱

中印两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航天人将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勇攀高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也相信印度的航天事业,也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中印两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航天和印度航天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信源:

2035年建空间站,2040年载人登月,印度人的“航天梦”究竟有多大?=极目新闻2024-03-08 10:49

航天员如何安全返回地球?这个减速“神器”很关键=湖南日报2023-06-03 22:49

路线图雄心勃勃,现实中诸多难题,印度载人航天准备好了吗?=环球网2024-03-01 07:02

明查|嫦娥六号返回器比美印的更脏所以“技不如人”?不可信=2024-07-05 07:23来源:澎湃新闻

0 阅读:11

初六睡不醒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