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冰
天津,早晨!飞三小时,二千公里,从岭南广州到了吃焖面、小米粥、豆腐脑、煎饼果子的城市,南米北面,各具特色。
树也高大豪迈,似北方汉子魁梧茁壮;花亦怒放盛开,似北方女子明朗亮丽;天亦清澈碧洗,一群鸽子呼啸飞过。应邀出席天津举办的“天津城市文化特色与精神气质”研讨会。
特别邀请京沪穗渝四座城市代表与天津学者交流碰撞,我有幸代表广东加入论坛。岭南文化气场加持,元气满满:——京津相近,拱卫首都。天津卫六百年历史,1860年开埠,八国租界欧式建筑遍地,但百姓并不洋化,与上海有别;天津码头贸易,但天津人并不热衷商贸,与广州有别。
——天津老城区的文化,有斗狠与刚烈的一面,属于京派文化吗?这在天津作家冯骥才的“津味小说”《神鞭》中有所呈现,印象深刻。
——鸦片战争后,上海、天津先后开埠,“一口通商”了八十三年的广东商人纷纷北上,岭南文化开始与江南、京津交流。
——京派海派之争,一个战场就在天津报刊。天津卫的防卫功能、漕运码头,老城混混斗狠刚烈。
——“五大道”为近代开埠城市“小洋楼文化带”,天津“海河文化带”包含世界名城影子。
——重庆呈现的巴渝文化塑造了重庆不同于成都的文化个性,其内外交流的经验与天津文化建设亦可互为参照。
——天津诗社的文人诗词,构成天津近代雅文化基础。
——天津大剧院的演出,每年300场以上,平均票价220元,观众70余万人次,天津票价始终低于北上广深。
应该是经济原因吧?
天津GTP全国排11位,但工资比北京低,房价市中心3~4万一平米,远低于北京。
天津人告诉我:
天津特点就是离北京近,近有近的好,太近也不好,从前传统重工业又迁走了。
不过,天津娱乐文化水准不低,不但被誉为“曲艺之城”,而且拥有一批粉丝。
北京等剧团来演出,压力颇大。
1757年广州“一口通商”,1840年鸦片战争,1843年上海开埠、1860年天津开埠——
可以从时间表上看到——中国近代各个口岸城市之间的传递与接力。
我仔细观察一座桥的桥墩,上面的狮子头像颇似巴黎塞纳河上的桥墩图案。西洋元素弥漫天津建筑。
津味文化到底什么味道?值得品味:从天津“卫”的封建性,到现代城市的国际化,如何递进发展,如何交汇融合?
到天津,我的第一个愿望,去见见“岭南奇才”梁启超。
梁启超在天津租界建“饮冰室”,在此度过生命最后14年。亦是辉煌岁月——著述丰富,如江天浩荡;一呼百应,站时代高处。
一生获美誉无数,其中一条最为霸气:梁启超“以一篇文章闹垮了一个洪宪王朝”。
我除了惊奇于饮冰室二欧式小楼之美丽以外,还诧异主人的理财能力,独资请意大利设计师建两楼,并养一大家子,在多个企业拥有股份。
广东人的经商能力在其身上得以验证。梁启超纪念馆有二处印象深刻:
书房设计了一个玻璃透明地板,天花板装镜子,上下反光交相辉映,映照出《少年中国》一文书法长卷,让人联想梁文的恢宏壮阔;
梁家子女个个卓越不凡,所谓“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可见梁氏一门家风与教育。
梁的家信也得展示,金句迭出,令我倍加仰慕。
离饮冰室几百米,转角就是曹禺故居。
也是天津租界里的小洋楼,前后两栋。他的作品《雷雨》《日出》《原野》等已然是当代话剧经典。
曹禺生于天津,受继母影响,从小就是戏迷。南开中学剧社对他浸染不浅,考入清华大学西语系对其戏剧创作大有裨益。天津的“五大道”十年后再次给我冲击:
一色欧式建筑,租界特色浓郁,天津满地洋楼。
“五大道”于1860年天津开埠始建的外国租界,由五条道路组成,为天津乃至中国保留最为完整洋楼建筑群。
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
1911年辛亥革命后,“五大道”吸引了众多清朝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以及富贾巨商、各界名流、北洋政府时期的要人等在此居住。
历史文化遗产留存极其丰富,几乎构成半部中国近代史。
引发我思考的是:天津洋楼遍地,但天津人并不以此为荣,似乎也不时尚洋气。
让我联想到上海广州两地对租界截然不同的态度。
其中缘由何在?古文化街展示天津文化传统的一面,与北京气象相近:
传统食品与礼品店铺琳琅满目,一街快板书说相声,招揽游客进相声茶馆。
狗不理包子、天津大麻花、面茶煎饼小米粥、酸梅汤及各种甜品冰淇淋,美不胜收。
据说天津人饮食相当多元,北方面食主系列中亦米饭亦西餐。
一位开网约车的大叔告诉我:
——天津的早点,河北的风。天津码头,早点都在外面吃,花样多呢,西湖道正宗。
——从早到晚,早就不是直辖市了。属于河北,河北河北。
——六十岁开网约车挣口饭吃,喜欢看戏听相声,告诉我:得去大园子,水平高。
我意外发现:古文化街有一座天后宫。
妈祖起源于福建,广东海边亦祭拜。但天津有句俗语: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缘由全在天津为海运漕运兴起的城市,所以天津人也供奉妈祖。
我又想:直辖市的天津人到底属于西化或是更加传统?
让我迷惑不解的还有:
天津虽然自古属码头,但天津人似乎并不擅长生意,不像广东人福建人基因里就有商业贸易。
我问一本地老人,他直话直说:天津还是工业城市。
又问一的哥,他更直截了当:嘛生意人,就是河北地面上的人。
天津市井文化中喜欢看京戏听相声,却是传统深厚。
据说,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剧团名角,来天津演出都是压力山大,生怕挑剔的观众不买账喝倒彩。
比如,当代戏剧家曹禺就生长于此,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相声大师马三立,以及当下红火的郭德纲都是天津名人。
我熟悉的天津男人似乎也有幽默风趣气质,天津话开口就自带诙谐,与东北人有得一比。
天津社会科学院万鲁建研究员告知:
天津既不似上海那么洋气,也非北京那样的皇城文化,天津更多的是中西融汇、两者相对平衡的城市。
读读天津,从天津卫到直辖市,从五大道到古文化街……
沧桑又美丽的天津。
期待重逢,再读你岁月静好,祝愿你前程似锦。
(此文部分照片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万鲁建研究员提供)
2024-5 天津至广州
名家简介: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