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娃天天打架,我请教了100位二胎妈妈,终于有了拿来就能用的解决办法

书香弹指间 2022-03-09 11:00:53

不知道这个数据的可信度有多少,不过,我感觉挺治愈的:原来我家两娃每天的撕扯完全在正常范围内。

整个寒假,我家两娃但凡在一起,都是这样的画风:

CC拿一个东西,DD想要,CC不给,DD大哭,CC怒吼。

DD拿一个东西,CC一把抢过来,DD大哭,CC怒吼。

抢零食、抢玩具,对方手里的一坨屎也是香的,整个寒假,孩子之间的争抢好像永远没个头。

每次DD哭,奶奶总是忍不住说CC:

“DD小不懂事,你大了,知事了,就让着点弟弟呗!”

CC总会一句话怼回去:“大的凭什么要让着小的?我也小呢!本来就是他……”

之前写过一篇文专门讲了二胎偏心问题,有一句话印象深刻:

“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

二胎家庭中排名第一的误区就是“过度忽略大宝”,如果长期受到忽略,孩子会永远记得自己不是父母的“第一选择”,终身都缺乏安全感。

很显然,强制老大让着老二,会让他有“不是父母最爱”的感觉,性格弱一些的就会影响安全感;性格强势些的,就会愈发叛逆。

我家大C就属于后者,跟奶奶战斗起来,那是越挫越勇啊~

另外,这种做法对老二的成长也非常不利。

闺蜜就曾给我抱怨:

“因为经常让老大让着老二,现在发现老二跟老大有点小问题就找大人帮忙,自己没一点处理问题的能力,两个孩子的关系也特别差,老大天天骂老二’告状精’。更严重的是,在家父母还能干预一下,在外面可不行了,跟其他小朋友稍有争执就怂的只会叫妈妈。”

老大还能被逼着让,外人可是真下手啊!

长期被偏爱的老二,在成人的庇护下,遇到困难只会求援、借助于外界帮助,完全没发展出自己的战斗力,也是很可怕的呀!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谦让是一种美德,可谦让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要“让”的心甘情愿,“受”的心存感激,而不是一方忍气吞声,另一方嚣张跋扈。

父母没有权利要求大的让着小的,也没权利偏袒和帮助任何一方。

因此,CC怼奶奶的时候,我都会站CC:“是,拉架不能看大小、得看对错!”

这话一说,CC的安全感有没有建立起来,我不确定,但很显然,CC愈发不退让了,结果就是两人的争抢大有“燎原之势”,频率更高、力度更强。

全家人每天不是在灭火,就是在灭火的路上。

问题是,不能说“大的应该让着小的”,这火该怎么灭呢?

看着奶奶哀怨的眼神,忍受着一轮又一轮的吱哩哇啦,我采访遍了身边的二胎妈妈,收集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一些经我实战,很是实用,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都别抢,我没收了” ——千千妈妈

两人抢玩具的时候,不是很严重,争抢个几轮,内部能解决的话,我就不管,听之任之。

如果陷入焦灼状态,我会站出来:“咱们家的所有东西都是我的,我买来就为了让你们开心。现在你们两个都不开心,那我也不开心了。你们都别抢了,我没收了。”

过一会儿,我会问:“现在可以把玩具还给你们,你们能开开心心的一起玩吗?”一般情况,两人会点头如蒜,然后和好如初。

千千妈妈的这个方法对我家很有用。

前面的“装聋作哑法”很有必要,就像那句话说的“让子弹飞一会”。

虽然DD很容易哭,但我还是告诫全家人,不要一哭就上,不要一求就应。

没哭着来求助,就忍住不要去管;哭着来求助了,不做裁判、不占立场,示范给他们解决方式,但不亲自出马。

处理两个孩子的争端,不想几年甚至几十年跟在屁股后头擦屎,那就及早授人以渔。

比如CC玩的玩具,DD抢,CC不给,DD哭着告状:“姐姐不给我玩”。

我不会站CC:“姐姐正在玩,你不要抢”。——这会让CC觉得自己更有理,更不退让。

我也不会站DD:“你让他玩一下吧,他玩一下就够了就还你”。——CC不服气,还会让DD觉得搬救兵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唯一方式。

我只会告诉DD沟通方式:“你想玩是吗?可是姐姐在玩哦,你要问下姐姐可不可以,可以的话才行,不可以要等一下。”

但他要自己去沟通、去解决,后果我也不负责。

面对DD可怜巴巴:“我可以玩一下?”

CC90%都会心软说可以,10%会在气头上说不可以,但后果是DD哇哇大哭孤立无援没人帮,她又会改口:“我马上玩完给你”或“那你快点玩一下给我”。

其实小孩子都是善良的,有时候是大人的逼迫让她们展露锋芒。

两娃起冲突了,与其急匆匆的冲上去调停,不如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先试着内部解决一下,这对双方的社交应对能力都是一种训练,也是解决两娃冲突的最佳办法。

后面的“没收法”也不错,两人有了冷静的机会,会积极的想办法“求同存异”。

“不要说‘我’,换个词儿” ——牛牛妈

我家有一个规矩:两人一起玩的时候,禁止说“我”这个字,只能说“我们”。

两娃抢东西,大多数情况先是口角战,继而升级为肢体战。

我就釜底抽薪,把口角战直接消灭在摇篮里,如果说了“这是我的”或者“我先拿的”,我都会提醒一句:“把‘我’收回去,重新说。”

一般他们都不肯说“我们”,可又想不出其他好的替代词语,谁都无法在言语上占优势,也就打不起来了。

牛牛妈的这个方法也很有用。

只是在我家试用后,有点单方面针对CC的意思。CC能遵守规则,DD完全不按套路来,只会胡搅蛮缠。

我决定先存起来,等DD语言能力更强一点之后再用,到时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打起来,打起来,打的再激烈一些” ——豆豆妈妈

我家两娃一有争抢的矛头,我都会戏精加身,摆出一副摇旗呐喊的姿势,夸张地说:

“打起来,打起来,打的再激烈一些。我做好准备了,谁受伤了,就送谁去医院”。

可能是因为注意力被转移了吧,或者是因为被受伤送医吓住了,两娃会主动罢战,和平几个小时。

这个激将法也有用,因为此刻,你又变成了看俩人笑话的局外人。

我们俩打架挺费劲的,凭什么让你看笑话啊?咱不打了!

“你们两个才是最亲近的人” ——沫沫妈

我家有一个讲了很多遍的小故事,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在认识爸爸妈妈前,你们两个就是很好很好的朋友。你两在投胎前就约定:我们去一家,找一对爸爸妈妈,这样就可以继续在一起了。

每次讲这个故事,孩子们都会提很多问题,我会补充很多细节。

比如,为什么要找一对爸爸妈妈?我会说:“做兄弟姐妹,你们在一起的时间才会最长啊!”

那为什么我们没有一起来找爸爸妈妈吗?我会说:“当时,弟弟困了,想睡一会,姐姐就先来了。”姐姐会感叹:“弟弟真是一个瞌睡鬼,这么爱睡觉,害我等了好几年。”

很显然,沫沫妈这个带着点魔幻色彩的小故事,比“你们两个要相亲相爱”这种假大空的道理有用多了。

信念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良药。

你信它,它就会起效。

这个颇具魔幻主义的操作,我试下来也还不错,当然DD这个愣头青是不懂的,至少CC听完,看DD的神色柔和多了,你也不妨试试。

每家的情况不一样,可能适用的方法也不同。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处理二胎间的纠纷,我觉得把握住这三个原则就好:

01放任两个孩子公平竞争

孩子的世界自有他们的规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放两个孩子自由沟通与竞争。

毕竟走出家门,没有人会因为你年龄小就让着你,或者你年龄大就听你的,孩子很需要这样的社交训练。

02永远让两个孩子在"一国"

两个孩子起冲突时,我们不要站在中间评价谁对谁错,这样就人为的把他们分成了两个阵营,处于了敌对状态。

无论什么时候都让他们在一个阵营,骂就两人一起骂,罚就两人一起罚,这比口头教育“你们要相互扶持”有用得多。

03不要当着老二批老大、当着老大夸老二

古人讲究:长幼有序,不可紊乱。

我们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可无数实例已经证明了,在家庭中,老大总是会自发的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老二会对老大有天然的信任和依赖。

这是因为在共同生活中,老大会本能的照顾弟弟妹妹,老二会本能的以哥哥姐姐为榜样。

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当着老二批评老大,其实是帮助老大树立权威,进而让她更有担当,愿意主动的照顾和谦让老二。

也不能为了激将老大,故意夸奖老二,这也会动摇老大的权威,老大感觉自己还不如比自己小的孩子,脸上无光,老二被拿来当工具人儿也觉得无所适从。

C妈说:

有位诗人说:“兄弟姐妹是天上的雪花,结成冰,化成水,永远都不会分开。”

人的一生中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不是父母,不是爱人,而是兄弟姐妹。

而兄弟姐妹最后会走到相爱还是相杀,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能否帮助孩子找到关系的平衡点。

二胎妈妈的路上,咱们继续一起修行吧!家有处理二胎争端良方的,速速留言区来分享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阅读:0

书香弹指间

简介:优质选学择校类自媒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