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经络系统:任、督、冲脉及其功能
导读语:
人体除了三阴三阳、十二经脉,还有奇经八脉,这里着重讲任、督二脉与冲脉。
《上卷素问篇骨空论篇第六十》原文: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馬蒔曰:此言任脈之所起所止也。任脈,奇經八脈之一也。中極者,臍下四寸,起於中極之下,則始於會陰穴也。會陰在兩陰間,任脈由會陰而行腹,督脈由會陰而行背也。從會陰以上曲骨之毛際,復循腹裏之中極上關元,又上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至廉泉、承漿以上咽喉中,其脈至上頤,循面以入於目也。】
衝脈者,起於氣街,并少陰之經,俠齊上行,至胷中而散。
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衝脈為病,逆氣裏急。
督脈為病,脊強反折。
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繫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齊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脣,上繫兩目之下中央。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衝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嗌乾。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甚者在齊下營。
其上氣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衝喉者,治其漸,漸者上俠頤也。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機。立而暑解,治其骸關。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膕。坐而膝痛如物隱者,治其關。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內。連胻若折,治陽明中俞髎,若別治巨陽少陰榮。淫濼脛痠,不能久立,洽少陽之維,在外上五寸。輔骨上橫骨下為楗,俠髖為機,膝解為骸關,俠膝之骨為連骸,骸下為輔,輔上為膕,膕上為關,頭橫骨為枕。
补充解释:
以下关于督任二脉的论述,是重复摘引的,所以不注明出处。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
黄帝曰:妇人无须者,无血气乎?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生毫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
黄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避。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
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扌怱)宗筋之会,合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溢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
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营气第十六》: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䪼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以下为《难经》内容:
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也?
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
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留需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继也?
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交也。
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还周,故十二经亦有不能拘之。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
二十九难:
曰:奇经之为病,何如?
然: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若心痛。
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妇子为瘕聚。
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