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昌哲,白鹿山人,1947年生于陕西蓝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终身委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原会长、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曾任陕西美术馆副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组联部主任、执行秘书长等职。
作品《寒聚》《晨风》入选第七届、八届全国美展、《秋草》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相依》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花鸟画展,《白石先生诗意》入选全国中国牡丹画展并获优秀奖,《大吉》入选首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晴雪》入选纪念“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群鸭》《只有芙蓉独自香》入选第12、14届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展并获终身成就奖,《秋实》获科教兴陕“十五”辉煌艺术成果展金奖,《秋芦》获陕西省庆祝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等。
曾出访印度、埃及、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瑞士、梵蒂冈、斯里兰卡、韩国、泰国、日本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进行学术交流。作品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美术馆及国际友人收藏。
作品欣赏
《吐绶鸟》198X97cm 2024年
天雨飞雪暗淡寒 136X68cm 2021年
气韵奇崛虚实相生
——樊昌哲大写意花鸟画特色
文/马鸿增
早在1993年,樊昌哲就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给南京画坛送来“西北味”的大写意画风。那时我任分管业务的副馆长,研究决定收藏了他两件作品。在此前后,我也曾看到他在多次全国美展中的佳作。现任陕西省研究会会长的樊昌哲,已然独具一格,以雄放、奇崛、既具传统神韵又有现代意味的画风著称于世。
大写意花鸟画自明代徐渭、陈淳开创,中经清代八大、石涛、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的传承与发展,近现代则涌现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朱屺瞻等大师大家。而当代大写意花鸟阵容相对较为薄弱,多见熟练的老套和草率的粗放。数年前我曾撰文呼唤新突破,并列举佼佼者诸君。现在看来,樊昌哲也应位居其中。
寿桃 52x50cm 2023年
樊昌哲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坚持在生活中开拓审美视野,从而能够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他深知:“艺术就是创造和发现。”因而他不满足于掌握传统技法后的重复,而是致力于深入大自然,体察、感受,产生独到的审美发现。他的作品除了常见前人入画的花果禽鸟外,对于各种水鸟生态情境的艺术表现尤具特色。代表作如《晴雪》、《晨风》、《秋草》、《秋果》、《月影》、《海魂》等,都是围绕着水鸟而展开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艺术抒写,赋予人格化的精神内涵。他笔下那些“似与不似之间”的水鸟,或相互依偎,或傲然自立,或肃然列阵,或欢快起舞,弥漫着宁静和谐的生命气息,让人联想到现代人类与大自然共生共存的亲缘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作品体现出现代品格。这种“写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写生”,即写生命,既写出了花鸟世界的生命,也写出了画家自我的生命。正因为主客体生命结合在一起,因而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
劲节灵根 68x136cm 2023年
以个性化的笔墨和色彩处理,营造出气势与韵律交融的艺术风格,是樊昌哲又一艺术特色。他吸收了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等前辈的艺术精神,融入自己的艺术个性。用笔雄放酣畅,如写草隶,颇见骨力;用墨浓重而滋润,善于用水,得水墨变化之微妙。如《远眺》中鹅体的柔质凝练,《双鸡》中鸡姿的朴拙健拔,《寒秋》中群鸟与枝桠的笔墨协奏,都显见其艺术语言耐读耐品。在用色上尤其善于吸取西方印象派油画的某些元素,色彩鲜艳而沉着,绚斓而雅致,在墨色交融和冷暖对比中,凸现出心灵律动的节奏之美,使画面洋溢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奇崛感,同时又不失传统大写意的民族特色。《鹅戏》、《月影》中水色和倒影的巧妙处理,《秋色》、《秋菊》、《芙蓉花》等作品的色调安排,均颇有新意。大写意画的突破,除了攻研文人画传统外,还应打开思路,树立“大传统”观念。比如,先秦美学中有关“大美”的理论,远古艺术的神秘感和运动感,汉代石刻的大洗练与大气势,民间艺术的鲜活、质朴与大巧若拙,乃至西方艺术中的某些技法,都可以成为大写意者的启示和借鉴。困难在于要将它们自然地融入到大写意本体语言体系之中。樊昌哲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和追求,很是可贵。
春华正茂 52x50cm 2023年
也许,樊昌哲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富于创意地运用中国画虚实关系的辩证法则,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虚实相生的章法形态。一般人多将“虚”理解为空白,而樊昌哲却反其道而行之,往往采取以实代虚、以虚求实的表现手法。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的《晨风》,白鹤为主,草丛为宾,画面草丛用墨色实写,而群鹤却留白成形,只极简略地写出红顶和嘴巴,宾主相映成趣。这正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范例。另一件获奖作品《晴雪》,主体鹈鹕以留白法略写头部,与周围浓重的墨绿色植被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更多了一份装饰美感。再如《秋草》、《双鹤》、《白鹭》、《草丛》、《海魂》等作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这种创意,得之于黄宾虹论画的启发。宾虹有言:“虚外不是空虚,还得有景。”“虚中须注意有实,实中须注意有虚。虚中有实,尤难于实中之虚。盖虚中之实,每在与布置外之意境。”由此,樊昌哲悟出了“以实求虚,以虚求实”的虚实变化之道。此种意味,花鸟画坛前所罕有,今亦不多见。
《荷塘枯叶》136X68cm 2021年
樊昌哲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态,为源流浩莽的大写意花鸟画机体,注入了一份新鲜血液。樊昌哲说得好:“艺术家的一生,是探索寻求的一生。”有此远见,定能更登高峰。
2011年3月写于北京东城
【作者介绍】马鸿增: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美术评论家。
《正月的荷塘》136X68cm 2023年
《乌鸡》68X68cm 2023年
《双雄》51X50cm 2023年
《日岀江南》136X68cm 2022年
《求偶》45X45cm 2024年
《秋雨润红叶》136X68cm 2024年
《秋塘》136X68cm 2023年
《牡丹》51X50cm 2020年
《母子》51X50cm 2024年
《娇艳》51X50cm 2024年
《花卉》5IX50cm 2021年
《花丛》52X51cm 2006年
《芙蓉双鸟》136X68cm 2022年
《枫叶红了》68X68cm 2008年
《斗智》51X50cm 2024年
《大吉利》68X45cm 2023年
《春融》136X68cm 2024年
欣赏更多书画作品,请百度搜索【字画网】进入查看。
"让书法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是集雅斋的宗旨,集雅斋签约当代数百名实力名家,从画家到您手中无任何二手加价,保证您的收藏利益,终身保真,让你收藏无忧,货到付款,让您买得放心,集雅斋还支持私人定制书法作品,您指定名家,指定内容,指定尺寸,书法家可以为您专程服务,专属打造自己的收藏佳作,还不来集雅斋享受这番乐趣吗?
欢迎您在集雅斋驻足欣赏艺术,集雅斋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评论。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