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穿梭外交”,日韩“一笑泯恩仇”没那么容易,中国如何破局?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1-08 01:20:42

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日韩和解一事让无数人直呼看不懂。有人调侃,这分明是美国按着韩国的脑袋,强行让其与日本 “拜天地”,如此这般,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别扭劲儿,也难怪众人纷纷断言:长此以往,迟早得崩。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简单吗?深入探究,便会发现这其中的水远比想象中要深。

韩国 “屈膝”?

回首往昔,日本曾在朝鲜半岛犯下滔天罪行,强征韩国劳工、凌辱慰安妇,那是一段刻在韩国民族记忆深处、鲜血淋漓的惨痛历史。

战后,韩国民众从未停止讨要公道,民间申冤组织四处奔走、全球上访,只为让日本政府正视历史,给予应有的赔偿。

韩国国内政治生态复杂,左右政党泾渭分明。右派亲美亲财阀,背后有着美日资本的影子;左派则反美、反日、反财阀,一心追求平权,守护半岛和平。

不同政党执政,韩国对日本的态度便如同风向标般变幻莫测。

2019 年,左派总统文在寅执政期间,民间反日情绪高涨,韩国政府要求日本对超百万劳工和慰安妇赔偿 3.64 亿美元,甚至不惜充公在韩日本企业资产。

这一举措彻底激怒日本,同年 7 月,日本悍然出手,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的 “咽喉”—— 三种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要知道,韩国半导体产业看似强大,实则在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上严重依赖日本。数据显示,韩国半导体生产设备自给率仅 18.2%,相关材料近 50% 依赖进口,2018 年从日本进口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高达 5651 亿日元,占全年半导体设备进口额的 33.8%,晶圆方面也有 34.6% 来自日本。日本这一 “卡脖子” 行为,让韩国电子工业瞬间陷入慌乱。

文在寅政府虽奋力反击,一边在国内苦寻替代品,一边与日本打贸易战,可结果却不尽人意。以氟化氢为例,原本 100% 从日本进口,到 2022 年进口额相比 2018 年骤降 88%,仅剩 830 万美元,即便找到替代品,质量、价格、制式都问题百出。

反观日本,虽在贸易战初期看似占优,但其半导体原材料出口也因韩国需求减少而大幅下滑,产业链同样遭受冲击。三年贸易战下来,双方俱伤,韩国更是一败涂地。

如今,韩国半导体产业困境重重,自去年第三季度起一路走低,出口七连跪,今年 1 月库存及销售比飙升至 256.1% 的历史峰值,企业资金链断裂,小公司减产裁员,房地产市场也随之崩盘,房价暴跌。

在这样的绝境下,尹锡悦政府为了拯救奄奄一息的经济,顶着民众的唾沫星子,选择与日本屈辱和解,只为换取半导体产业的一线生机,让韩国经济能缓上一口气。

破局

日韩和解的下一步,极有可能是美日韩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这无疑给中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威胁。但中国并非毫无应对之策,既有经济 “大棒”,也有外交 “巧劲”。

在经济层面,中国手握关键 “筹码”。

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对中国进出口总额近乎美国的两倍。

一旦韩国在半导体产业上配合美日围堵中国,中国完全有能力用经济手段 “教其做人”。遥想当年,朴槿惠政府执意部署萨德系统,中韩贸易在 2016 年瞬间下降 220 多亿美元,朴槿惠也在民众的声讨中黯然下台。这一前车之鉴,韩国政府不可能不忌惮。

如今,尹锡悦政府虽在美国压力下与日本和解,但在芯片问题上,他也不敢轻易激怒中国,只能小心翼翼地走钢丝,强调与日本和解并非针对中国。

外交方面,中国更是妙招频出。

日韩之间积怨已久,历史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慰安妇问题、劳工赔偿问题、独岛归属问题,这些都是横亘在日韩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中国只需在国际舞台上适时点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恶劣行径,便能激起韩国民众的仇日情绪,让日韩关系暗流涌动。

韩国民间反日情绪根深蒂固,民众对日本曾经的侵略罪行刻骨铭心,一提起便怒发冲冠,砸汽车、剁手指等过激行为时有发生。只要这股民族情绪被点燃,美日韩军事同盟的构建就会困难重重。

再者,从地缘政治角度看,首尔距离三八线近在咫尺,仅 40 公里,真若冲突爆发,韩国在军事行动中极易沦为炮灰。

这一现实因素,也让韩国在加入美日韩军事同盟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日韩和解背后,是韩国为求生存的无奈妥协,而中国凭借深厚的经济底蕴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完全有能力应对这一复杂局面,在国际博弈的棋局中稳占先手。

文本来源@不严肃问题研究室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夜春阅览趣事

夜春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