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岳飞还冤的忠臣:为大宋收回燕云十三州,却被当成“汉奸”杀掉

历来有些现实 2024-04-15 22:33:51

公元1111年,是几千年一遇的“光棍年”。

这一年,“光棍”皇帝宋徽宗干了一件非常不理智的事情。

虽然宋徽宗一辈子都不理智,但这件事情绝对是他一生之中,干的最不理智的事情之一。

这一年宋国按惯例向辽国派遣使团,宋徽宗不顾众大臣反对,让自己亲信的太监童贯担任了使团副使。

虽然这时候的童贯已经被封为检校太尉,是当时宋国权力最大,职位最高的武官。

可辽国人却已经深度汉化,对无棍太监代表的文化意义十分清楚。

两国交好百多年来,互相派遣的使者不但要求文化高,长相好,连人品都要经得起推敲。

宋国突然派来一个没棍的太监当副使,让辽国方面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这啥意思啊?是你大宋没全乎人了?还是我大辽国配不上有根棍的使臣了?

这种伤及面子的不满,辽国人选择用不给童贯面子来报复,对他的接待十分简慢。

辽国人的这种行为,让本来就想探查一番辽国虚实,看看能不能拿辽国刷一波军功的童贯对他们更加不满,要不是打不过,他胆子又小,当时就得把辽国灭了。

就在童贯四处寻找辽国破绽的时候,恰似瞌睡有人送枕头,当时属辽国北平郡的一个士人马植找到了他。

马植是燕云十六州的世家大族子弟,曾经在辽国做过官,对辽国朝野的动态非常清楚。

这次马植来找童贯,是要告诉他一个大消息;辽国的东部女真部落正在崛起,女真人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十分骁勇善战,如果宋国联合女真部落,就可以南北夹击灭掉辽国,让燕云十六州重归宋国版图。

童贯对马植报告的这个消息十分感兴趣,给他改名叫李良嗣,编入了使团,偷偷带回了汴梁,推荐给了宋徽宗。

马植告诉宋徽宗,即使过了一百多年,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仍是汉人,他们热切地希望宋国能够收回失地,只要宋国的大军一到,当地百姓一定会揭竿而起,赶走契丹人,喜迎王师。

这番话说的宋徽宗心花怒放,特地赐马植姓赵,从此以后改名赵良嗣。

然而赵良嗣的献策虽然博取了宋徽宗的欢心,但这时候女真部落还没有公开造辽国人的反,再加上宋国大臣们认为宋辽交好已经百多年,辽国虽然收点岁币,但却能帮助宋国抵抗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轻起边衅是一件非常危险且不划算的事情。

于是赵良嗣超前的献策被否决,人也被扔到角落里坐起了冷板凳。

一直到5年之后的公元1116年,辽国东京辽阳府发生了一场叛乱,一个叫高永昌的渤海人刺杀了辽东京留守萧保先,带人攻入辽阳城,自立为帝宣布建立大渤海国,攻克了辽东五十多个州县。

但这次叛乱的最终赢家却不是高永昌,而是比他早两年起兵反辽的完颜阿骨打。

高永昌起兵建大渤海国之后,秉持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信念,向阿骨打求援,希望他能够发兵帮助自己共同对抗辽国。

阿骨打“有求必应”,派兵支援高永昌打跑了辽兵,然后反手就把高永昌给灭了。

当年耶律阿保机为了攻略辽阳府,前后谋划了二十多年时间,而阿骨打借着高永昌之乱,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到手了。

辽阳府是辽国东部的粮食重镇,也是辽国重要的发家地之一。

完颜阿骨打得到了这里,就代表着他的反辽不再是当年的小打小闹,已经升级成了辽国必须全力重视的心腹大患。

这一切,赵良嗣几年前就已经有了精准预判。

但大宋朝廷的效率极低,一直到公元1117年,辽东苏州(今大连金州)本打算乘船逃往高丽的高药师、曹孝才等人,无意间因洋流飘落到山东半岛北端的大宋境内,大宋朝廷才知道辽国后方大乱,女真人已经基本攻克了辽东地区。

这时候宋庭又想起赵良嗣的提议,组派了使团以乘船前往辽东地区查探虚实。

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宋庭刚开始想让高药师带路,以买马的名义去辽东联系金兵头目,商讨联兵灭辽的可能性。

但高药师本来就是逃出来的人,怎么可能愿意再回去!

宋庭的做法也是有意思,竟然捏高药师的软肋,扣留他的家人强逼着他去带路。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真的很蠢!

高药师一路上忧心忡忡,宋庭派来跟着他的人一问,他就说起金兵的各种杀人如麻,奸淫掳掠的行径。

船还没到辽东,金兵在使节团眼里就已经形同恶鬼夜叉般可怕了。

结果船到了辽东,船上的人刚看到金兵就掉头跑了回来,向宋庭报告说金兵不许他们北上,还要杀光他们,他们好不容易才逃回来。

宋徽宗得知后勃然大怒,把这些人都贬到了边荒之地。

金兵跟辽国打的越来越热闹,连宋庭这边都能看到辽国频繁的兵马调动。

这么大的热闹面前,大宋朝野肯定心痒难搔。

公元1118年,宋徽宗命令童贯找一些胆子大一些,靠谱一点些的人,组成正式使节团去联络金国。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宋庭这次派登州防御使马政为正使,精通北方语言的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为副使,再次带上高药师和近一百名将士乘船出海。

这次出使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但刚一上岸就被金兵抓了起来,带来的礼物被洗劫一空不说,人还差点当场被砍了。

这时候的金国地盘虽已不小,但整体素质连《水浒传》里的梁山草寇尚且不如。

马政和呼延庆拼了命解释,才让金兵明白他们是大宋派来的使节。可人均文化程度李逵的金兵不懂什么叫“使节”,只觉得这些人看起来有点来头,似乎应该带到他们的皇帝身边去。

于是乎金兵就用绳子把使团的人绑了起来,赶着他们徒步走了三千多里地,面见了正在阿芝川来流河畔休整的完颜阿骨打。

这时候的阿骨打正跟辽国谈判,想让辽国天祚帝承认他皇帝的地位,割让土地,并认他为兄。

当时辽国虽然已经衰落,但这种丧权辱国的条件天祚帝还是不可能答应的,双方正在互派使者扯皮。

马政一行人的到来,让阿骨打非常感兴趣,立刻就提升了他们待遇,跟他们友好交换意见,稳定了双方不存在的双边关系。

只是马政这次出使金国,纯是调查性质,最多也就是确定宋金有没有联兵灭辽的可能性,再多的事情他们也没权限讨论。

于是阿骨打扣留了使团6个人当人质,又选了一个渤海人李善庆,两个生熟女真人作为金国的使者,跟着马政他们回到了大宋汴京。

这三名金国使者来到汴京之后,宋徽宗跟大臣们商量了十几天,朝臣终于达成一致,同意联金攻辽。

好不容易决定联金攻辽了,怎么给金国写信又成了问题。

如果按国与国之间,那宋朝就该用“国书”的格式来,如果是对藩属,就该用诏书的格式。

这会儿宋徽宗和朝臣们,对完颜阿骨打和辽国啥情况并不清楚,所以有点犹豫不定。没办法的宋徽宗,只好问金国使臣李善庆什么意见。

李善庆只是通汉语,学问高于李逵低于鲁智深,他哪懂这些?只是敷衍着让宋徽宗看着办。

宋徽宗一看金国人好像不怎么聪明的样子,就用诏书的格式给完颜阿骨打写了回信。

没想到这封信刚送出去不久,北边又传来消息,说是完颜阿骨打已经被辽天祚帝封为“东怀国皇帝”。

宋徽宗以为辽金两国和好了,又赶紧派人把诏书追了回来,使臣也撤了,只派呼延庆把金国的三个人送了回去。

呼延庆到了金国才知道,辽天祚帝是封了完颜阿骨打为东怀国皇帝,可阿骨打觉得已经跟大宋联合了,就没有接受册封,他不但要当大金国皇帝,还要让天祚帝称他为兄长,双方谈判毫无疑问的破裂了。

这边阿骨打还等着跟大宋结盟攻辽呢,谁知道使者回来说,回信走没多远又被要回去了,具体怎么回事儿宋朝人也没说。

完颜阿骨打气了个半死,当时就把送金国使者的呼延庆给抓了起来。

还好呼延庆机智,解释说一来是宋国的使者意外病逝在路上;二来朝廷听说辽金议和了,这才没有正式使臣来。

阿骨打把呼延庆关了半年,这才放他回去,并让他转告宋徽宗,这事儿宋国干的不地道;是宋国主动找他谈联合灭辽的,他本来可以独立灭辽的,只是想跟宋国交个朋友才同意联合灭辽。结果宋国不但出尔反尔不派使者,连正式国书都没给他一份,也太看不起他了!

最后他告诉呼延庆,宋国如果想结盟就派正式使者,带着国书来找他,要是没有国书和正式身份的使者,那就不要再来了。

呼延庆等人感觉像是捡了一条命,一路狂奔回到汴京,把完颜阿骨打说的话和书信转达给了宋徽宗。

尽管当时朝廷里很多人反对联金灭辽,宋徽宗还是在童贯等人的鼓动下召来了赵良嗣,任命他为使臣出使金国商讨联合灭辽的相关事宜。

这时已经是公元1120年了,在宋朝坐了近10年冷板凳的赵良嗣,终于再次被重用。

宋徽宗给赵良嗣的任务,是把联金灭辽的事情给定下来,其他的事情可以看情况自己决定。

跟前面的两波人比起来,赵良嗣明显更加专业,也更加精明。

他到金国的时候,恰好阿骨打正在攻打辽国的上京,而且辽国使者萧习泥烈也在阿骨打那儿。

阿骨打很精明,他先让赵良嗣和萧习泥烈见了面,表示自己拿下上京之后再很两家使者谈。

上京是辽国的发家之地,但金兵拿下这里仍然没费太大力气,这时候的辽天祚帝甚至还在外地游猎。

早已对辽国的腐朽了如指掌的赵良嗣,看到金兵的强悍不再犹豫,立刻跟阿骨打商讨联兵灭辽的细节。

赵良嗣的要求是辽国的上京、中京和东京这些在燕山以外的土地都归金国,而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以及附属的州县,应当归属于北宋。

阿骨打虽然刚拿下辽国的发家之地上京,但眼界毕竟还是有限,只是拿了个架子说灭辽金国可以独立完成,看宋国想交朋友才给个面子,同意赵良嗣提出的方案。

双方约定:金国军队在当年八月初九开始进攻辽西京,同时大宋也开始进攻辽南京;如果北宋需要金国帮助夹攻南京,那么金国应该选择从平州松林前往南京东北的古北口的路线,而北宋选择从宋辽边界附近的雄州前往白沟的进攻路线。且只有宋军按时到达战场,按时发动攻击合约才成立,反之合约作废。

关于岁币,赵良嗣本来说每年给金国三十万,可阿骨打认为辽国占着燕云之地大宋每年都给五十万,自己把燕云之地还给了大宋,怎么能不增反降?

双方扯了一阵子皮之后,决定维持五十万不变。

赵良嗣为了防止金国跟辽国讲和之后大宋坐蜡,他特意跟阿骨打约定,宋金两国谁也不能单独跟辽国讲和。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个约定阿骨打倒是遵守到底了,反而是大宋后来会不守信用偷偷跟辽国讲和,以至于成为金国伐宋的借口之一。

赵良嗣这次的谈判结果堪称完美,他甚至还对阿骨打提出了契丹人更早占领的营州、平州、滦州三地也该归大宋,只不过阿骨打当时模棱两可,没有直接同意。

和谈结束后阿骨打亲自派200多名骑兵护送赵良嗣归宋,他们走到半路的时候阿骨打得到报告,金国各地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牛瘟。

阿骨打自觉金国当年无法按计划向辽国发起进攻,赶紧又派人追回了赵良嗣,表示希望攻辽日期能延后一年。

赵良嗣同意了阿骨打改期的要求,并重新确定了以下五个共识:

第一:两国夹攻辽国时,金兵主要进攻西京(今大同),在南京(今北京)方面,为了避免两军误伤,金兵先不要过松亭、古北、榆关之南。

第二:这个界限到时也可调整,但调整时必须必须经过双方同意。

第三:双方不准单独与契丹讲和。

第四:西京主要由金兵负责进攻,但距离北宋更近的蔚州、应州、朔州,北宋可以进攻。

第五:交割城池时不得都不得再要赎地的费用。

第六:城池完成交割后,两国在榆关以东设立市场,满足宋金双方的商品交流。

阿骨打除了对第四条含糊其辞外,对其他五条都没有异议,为了表示诚意他还把俘虏的燕地人辽国盐铁使苏寿吉,转交给了赵良嗣带回大宋处理。

这就是大名鼎鼎宋金《海上之盟》。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份盟约对大宋非常有利,而且阿骨打的金国虽然还比较偏于野蛮原始,但在信守承诺这一块确实比大宋要强的多,他们对这次联盟还是非常重视的。

然而就在双方谈判的关口,由于宋徽宗的“花石纲”盘剥太重,大宋境内接连爆发了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

其中宋江起义还好,张叔夜略施小计就给平定了。可方腊起义连破六州,波及千万人,造成二百多万人死亡。

这时候的北宋,明显没有功夫再提北伐辽国的事情了。

于是宋徽宗先是扣押了来访的金国使臣几个月,随后又自作聪明地写了一封空话连篇的回信给阿骨打,把金国使臣忽悠了回去。

说好的联合攻辽这么大的事情,大宋皇帝居然出尔反尔,临阵退缩,这让金国上下都对大宋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印象,觉得宋人太过狡猾,根本不值得信任。

恰好这时候辽国又发生了内讧,阿骨打趁乱又打下了辽国的中京,之后进一步攻克了西京,这时候辽国五京,金国已经占据其四,就剩跟大宋协议一起攻打的南京了。

宋徽宗这才着急起来,派童贯和蔡攸带兵北伐辽国。

此时辽国天祚帝已经跑了,南京留守的只是一些残兵败将和仓促拥立的天锡帝。大宋君臣发兵之前就以为必胜,连封赏都想好了。

可真到了战场上,宋军直接暴露了“大送”的本性,十几万大军被辽国几千残兵杀的差点吓破胆子。

实际上童贯和一些高级将领胆子可能没破,漏尿应该是肯定的——他们竟然想到让金兵攻下南京城,然后再花钱买回来的馊主意!

为了达成这个荒唐的目标,宋徽宗又把赵良嗣找了出来,让他担任正使去跟阿骨打谈判。

这时候的宋金关系在宋徽宗的灵活主导下,早已经成了一团乱麻,金国人对大宋的好感也几乎降到了冰点。

赵良嗣这个冤种刚一到金国大营,就被阿骨打和他的手下一通臭骂,历数大宋出尔反尔,根本没把两国的约定当回事儿。

作为对宋徽宗飘忽不定的回应,金国人提出,可以把他们已经打下来的西京和周边地区交割给大宋,南京由他们来打,只不过打下来给不给大宋就要看金国的心情了。

赵良嗣深知燕云地区对大宋的重要性,痛斥金国这种论调才是真正的毁约行径,单独交割西京不符合前约,大宋不会要的。

双方大吵一架,闹了个不欢而散。

这时候谈判双方就看哪边的手头硬了,先打进南京城的一方的肯定占上风。

赵良嗣这边跟金国周旋,大宋那边一个叫郭药师的辽国降将,差点就给他送一份大礼。

郭药师本是辽国常胜军的将领,南京被围后萧太后不信任非契丹人,对汉人疑心更重。郭药师怕自己被收拾,作为汉人,他选择向大宋投降。

投降大宋之后的郭药师立功心切,他发现辽将萧干把所有兵力(不到万人),都拉到了卢沟河畔跟宋将刘延庆的五十万大军对峙,断定南京城内必定空虚。

郭药师因此主动向刘延庆请求带五千精兵攻入南京城,请刘延庆的儿子刘光世带兵接应。

刘延庆同意了郭药师的请求,给了他六千兵马,让他奇袭南京城。

结果郭药师顺利攻进了南京城,可刘光世的援兵却迟迟不到,反而是萧干的几千援军在刘延庆50万大军的眼皮子底下,顺利回援南京城。

这是郭药师第一次领教“大送”的魔幻军威,被辽军内外夹攻下损失了一半兵马,狼狈逃出了南京城。

城外刘延庆手握50大军,跟五千左右辽军勇敢地大眼瞪小眼,眼睁睁看着郭药师部被赶出城。

可怜身在金国大营的赵良嗣只听说郭药师打进了南京,却没料到后半截的魔幻剧情,不但对金国态度更加强硬,还赋诗一首:

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

闻道燕然好消息,晓来驿骑报平安。

实际上好消息没有,“平安”倒真是大宋高层的心愿。

原来刘延庆的上司童贯和蔡攸已经暗中通知了金国,让他们攻打南京城,答应打完了大宋再掏钱买回来。

刘延庆等着坐享其成就好,何必再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冒险?

抱着这种心态的刘延庆,不久就被萧干虚张声势的一场佯攻,吓得五十万大军不战而逃,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郭药师的先胜后败,连阿骨打都觉得匪夷所思,他特意跑去问赵良嗣的搭档马扩:辽国的已经被我收了个八九分了,就剩一个南京,我围住了三面留给你们打。你们派了几十万大军过来,我当时还挺高兴,以为能见识到大宋的兵威了。后来是咋回事儿?为啥先头部队都攻进南京城了,刘延庆的几十万大军却突然溃散了?

马扩听了阿骨打的话也觉得丢人,只能以“胜败乃兵家常事”辩解,还表示朝廷一定不会饶过刘延庆。

结果证明马扩太一厢情愿了,刘延宗屁事儿没有,好官继续得坐。

在童贯和蔡攸的请求下,金兵准备进攻南京城,赵良嗣对此浑然不知。

实际上阿骨打只是包围了南京,就已经把萧太后和萧干吓跑了,阿骨打趁机宣谕城内:只要献城投降,就不杀一人。

萧太后都跑了,南京城里人听到这个承诺,就更没有抵抗的心思了,当即开城投降了阿骨打。

金国进了燕京城,赵良嗣谈判的最后筹码也丢了。

更要命的是,金国上下也看透了“大送”惊人的“软实力”,对大宋朝廷态度再没有之前的客气。

赵良嗣找阿骨打谈判 ,目的还是之前有争议的营平滦三州,但这次阿骨打就没那么好的耐心了,他劈头盖脸地告诉赵良嗣: “营平滦三州再也不要提,再敢啰嗦,燕京都不给你们了!”

赵良嗣还想争取,可阿骨打却不想再见他了,晾了他几天之后给了他一封国书,让他跟金国使者一起带回去给宋徽宗。

这时候赵良嗣才知道,金国已经做好了打算,南京可以还给大宋,但大宋既然没有能力按约定攻下,那以后南京的租税地归金国。

赵良嗣当初跟金国约定的是两国夹攻南京,结果大宋部队莫名其妙溃散后,请求金国进攻南京,那就谈不上“夹攻”了。

当初赵良嗣很金国约定不许收赎城费用,金国也不要赎城费,改要南京的租税——城是人家独力拿下的,这个要求也不能算过分。

到这一步,赵良嗣算是被“大送”的神奇力量,一下了拉到了陷坑底部!

金国没有违约,反而是大宋反复无常,又菜又爱玩,把金国当傻子耍不完的小聪明,结果每次都被人识破。

好在“大送”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宋徽宗和朝臣们几番商议之后,基本同意了金国的要求,只不过把南京的租税算进了岁币里。

宋徽宗以为金国人是憨子,只打算增加一二十万的岁币。

可接收了辽国降官和资料的金国人哪有那么好骗,他们拿出了南京两百年的税收记录,证明南京每年的正规税收都在400万左右,加上其他税收每年多达600万。

赵良嗣和副使马扩被这个金额吓坏了,当时就开始跟金国人据理力争。

最终金国谈判代表兀室传达了阿骨打的最终决定,宋国每年向金国送岁币一百万,少于这个数目就免谈了。

赵良嗣不敢定夺,向阿骨打表示要回去请示宋徽宗。

这时候阿骨打已经准备离开南京了,为了争取更多跟阿骨打面谈的机会,赵良嗣让人快马加鞭带着金国的国书送到汴京,让马扩留在南京跟金国人周旋,他赶到雄州等待宋徽宗的回信。

没想到宋徽宗倒是挺大方的,眼都不眨一下,就同意岁币增加到一百万,只是让赵良嗣尽量争取一下西京和山后诸州。

赵良嗣本来在西京和山后诸州上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马扩提了一下之后,金国居然同意把西京和山后诸州还给宋国,只不过要给一大笔钱。

赵良嗣和马扩喜出望外,当即和金国敲定了买地的数额,言明一次性结清,金国以后不能再要了。

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由于辽天祚帝还在跟金国打游击,山后诸州和西京暂时没办法交割,金国答应先把燕京交还给宋国。

事情到这个地步,赵良嗣和马扩可以说把使臣能做的都做了,宋国虽然损失了一些金钱,但买回来营平滦三州之外的燕云十六州,这买卖也不能算是亏。

南京几经波折终于交割到大宋手里事,整个大宋都陷入了狂欢状态。

掌管大宋军事的最强太监童贯,因此大功被封为郡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称王的太监,蔡攸、刘延宗等群臣也各有封赏。

然而在这一片歌功颂德的声音里,赵良嗣出人意料的清醒。

充分了解宋国和金国的巨大差距的赵良嗣,预计宋金两国最多有三年的和平时间,他不但推辞了封赏,还向宋徽宗提出辞职,表示自己已经无用,希望皇帝恩准他回乡种田。

可这会儿宋徽宗正在兴头上,怎么可能允许赵良嗣扫他的兴?他言辞坚决地驳回了赵良嗣的辞呈,赵良嗣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狂欢过后的“大送”君臣,爱耍小聪明的个性,很快就又按耐不住了。

先是为了应付金国人追讨辽国流民,允许金国强制迁走南京的大部分人口,造成燕云地区的人们对大宋再无好感。

但真正让北地人对大宋彻底反感的,还是张觉事件。

张觉本是守卫平州的辽国将领,后来投降了金国。

辽国残部萧干在奚族稍作整顿之后,派人联系张觉,许以高官厚禄引诱张觉重归辽国。

当时张觉以为萧干势力很大,就降而复叛又跟萧干联系上了。

没过多久萧干就被金国打的落花流水,反应过来的张觉知道残辽靠不住了,又转而派人联系大宋,表示愿意带着营平滦三州投降大宋。

这时候宋金联盟刚刚结成不久,如果张觉一开始投降的就是大宋还好说,现在已经投降了金国再投大宋,一旦大宋接收就是明目张胆的背盟。

赵良嗣本来是力主向金国要回来营平滦三州的,谈判中跟完颜阿骨打争执最多的就是这块地方。

但这时候赵良嗣听说宋徽宗有意接纳张觉时,第一个出来强烈反对大宋接受张觉的投降。

他认为大宋虽然从金兵手里接收了南京,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接收,况且接收了地方大宋也还没来得及消化。这时候大宋接受张觉的投降就等于公然背盟,一旦引发金国的报复,后患无穷。

赵良嗣这番话很有前瞻性,但也很不中听。所以宋徽宗直接贬了他的官,让他一边凉快去了。

宋徽宗刚开始还只是暗中和张觉联系,后来张觉靠运气退了一次金兵之后,宋徽宗大喜过望之下也不装了,直接下了一道诏书,封张觉为世袭泰宁军节度使,还亲自用擅长的瘦金体,给他写了一封情谊绵绵的信。

尴尬的是,金兵早就知道了张觉跟大宋有勾结,甚至连他出城迎接大宋封赏使者的日子,都被金兵摸的明明白白。

于是乎张觉带着下属出城迎接大宋封赏都使者时,金兵突然发兵围了平州城,张觉虽然没有被金兵抓住,但也被切断了归平州城的道路。

张觉逃跑的时候,宋徽宗封赏他的圣旨落在了金兵手里,后来连宋徽宗给他写的那封信,也在他的家人被抓时落到了金兵手里。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张觉不在平州城,但他在平州城里的部将仍然苦苦支撑了半年多,平州城才被金兵攻克。

这半年多来边上的宋兵就那么看着,一动也不敢动,眼睁睁看着金兵攻城也就罢了。甚至攻城金兵的粮草问题,都是大宋负责解决的。

守约不肯老老实实守约也就罢了,背个盟还鬼鬼祟祟的,大宋不仅让燕云地区的人看不起,就连吃着大宋粮食的金兵都骂宋庭恶心!

在大宋的帮助下,金兵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平定营平滦三州,他们转头就开始逼大宋交出三州之乱的首脑张觉。

这一段宋庭的处理更是堪称奇葩!

他们先是一口咬定张觉不在自己这里,被金人证死了之后,又想了一个馊主意;找一个跟张觉长的像的人杀掉,把人头送给了金国。

辽国很多降臣都认识张觉,假人头送去不久就露馅了。感觉被戏弄的金国人勃然大怒,气势汹汹的来找宋庭要人。

宋庭看实在瞒不住了,就不顾张觉的哀求,真的把他砍了脑袋送到金国。

这次事件宋庭不但没有讨好金国,反而让辽国降宋的将领们人人自危;正如当时北宋最能打的降将郭药师所言:今天金国要张觉的脑袋大宋给了,明天金国要我们的脑袋,大宋会拒绝吗?

宋徽宗和大臣的一系列小花招不但惹怒了金人,也让燕云地区的军民对宋庭彻底失去了信心。

这还没完,后来宋徽宗又突发奇想,派童贯联络辽天祚帝,想封他为世袭罔替的藩王,约为兄弟,支持他复国与金国对抗。

天祚帝也是脑子有坑,本来在山里躲得好好的他,收到宋徽宗的信后竟然真的带着人马想跟宋兵会和。

结果刚出山后路就被金兵截断,在金兵一路围追堵截之下被生擒。

天祚帝的被擒,意味着金国对辽国的灭国之战主体已经完成,他们可以腾出手收拾大宋了。

公元1125年年底,金国以大宋收留张觉公然背盟为由,正式向宋国宣战。

宋徽宗刚开始隐而不发,浪费了本就不多的战备时间,金兵来了之后,又强行传位给倒霉太子赵恒,自己带人撒丫子就跑。

赵恒痛哭流涕中被逼无奈继位,是为宋钦宗。

在金兵强大的压力下,朝野震动,钦宗赵恒在李纲等主战派的支持下,勉强守住了汴梁城。

可金兵的进攻稍一放缓,宋钦宗就暴露了“大送”天子的本性。为了跟金国议和,竭尽全力搜刮民财转送金国,只求能够用钱买退金兵。

引起强烈的不满之后,为了安抚人心,稳固地位,又开始清洗宋徽宗时的大臣转移矛盾。

赵良嗣作为“海上之盟”的促成者,竟在金兵第一次撤退时,在一片“奸臣”的骂声中惨遭杀害。

甚至赵良嗣死后,还被列入了“奸臣传”,留下了无尽的骂名。

赵良嗣作为一个外交家,提早几年预判了女真部的崛起,向大宋献策在女真崛起之前结盟。但当时的宋庭只是觉得他的计策有趣,并没有及时采纳推进。等到听说女真部已经占领辽东,大势已成时,才匆忙谋划结盟。

在“海上之盟”中,赵良嗣为大宋争取到了可谓“泼天”的利益,只要大宋的军事上稍微靠谱那么一点点,就可以无偿收回燕云地区。

即使是在大宋军事拉胯,五十多万人被不足一万辽军击溃的地步,赵良嗣还是据理力争,替大宋争取回了辽南京附近的领土顺利交割。

可笑的是,大宋君臣虽然一直对燕云十六州心心念念,可对燕云十六州的整体形势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概念。

还是赵良嗣从一开始就关注营、平、滦三州,以及西京和南京的整体利益,全心全意想为大宋谋取利益。

可惜宋徽宗反复无常,众大臣有太多不在意。

赵良嗣虽然是一个非常卓越的外交家,在没有决定权的情况下,靠着长袖善舞,已经替大宋争取到了谈判桌上一切能争取的东西。

只可惜大宋皇帝懦弱昏庸的无以复加,武备腐朽松弛的触目惊心。

赵良嗣靠谈判争取到的东西,大宋竟没有能力拿到,甚至拿到的也没有能力守住。

作为一名外交家,赵良嗣的表现可谓是顶格的,他没有接受过金国的任何好处,对大宋利益的锱铢必较,甚至到了金国人看到他就头疼的地步。

千百年来大家都知道岳飞为恢复故土被冤杀,却少有人知赵良嗣仅凭对形势的判断和外交手段,就替大宋争取回了失去二百多年的燕云地区,几乎让大宋有了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资本。

可这样一位出色的外交家,竟因莫须有的罪名就被处死,虽然后世史学家如赵翼等人曾为他鸣不平,但毕竟还是没有翻过案。

清末外交家郭嵩焘曾评价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横,一味诈,一味怕!因愚蠢而蛮,蛮横不成则使诈,使诈不成则割地求和。

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天下无敌。

这种情况跟赵良嗣时代的宋徽宗父子,可谓如出一辙。

女真血脉的慈禧,如此完美地获得了北宋赵家精神传承……

历史,想想也是真有意思。

参考文献:

《宋史.赵良嗣传》

《三朝北盟会编》

《靖康要录》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大金吊伐录校补》

《契丹国志·天祚皇帝中》

《茅斋自叙》

2 阅读:100
历来有些现实

历来有些现实

假装懂点历史,假装不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