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水费这个大家常用的说法可能要改一改了,从这个月开始,水资源费要改税了,并且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在日常生活的诸多事务中,缴纳水费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一项支出。这一变革无疑触动了广大民众的敏感神经,大家心中首要的疑问便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后要多交钱啦?让我们一起来剖析此次费改税背后的深层原因。
居民水费影响几何?
此次水资源费改税,对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10个省份的居民而言,几乎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为从2016年开始,这十个省份就先行试点,已经执行了这个政府的政策,民众早已适应了这一政策体系,此次全国推行不过是将成熟的经验进一步拓展。
而对于其他刚刚纳入实施范围的省份,居民们也无需过度担忧。因为从试点省份多年的实践情况来看,无论是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还是农村农业的正常生产用水,每个月的水费其实变化并不是很大,水费的波动幅度极小。
要知道先行试点的10个省份,绝大多数都是北方省份,它的水资源相对没那么丰富,它收取的税额相对是高的。而本月新实施政策的省份,它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税率也会定得比较低,不少省份的税额都处于最低档,每立方米也就是每吨水的平均税额仅为一毛钱,与税额较高的北京相比,相差可达一二十倍之多。
所以从理论上讲,普通居民每月水费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对于洗车、洗浴、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高耗水的特种行业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其费用差异可能会较为明显。
举一个例子,比如浙江对于公共供水企业使用地表水每吨税额为两毛钱,而特种行业的水税额高达5元,这一税额已接近海水淡化的成本。倘若在浙江经营一家每月用水100吨的洗车行,那么每月将需额外缴纳约500元的水资源税。如此显著的成本增加,将促使这些商家和企业积极采取节水措施,如减少水的浪费或安装水循环设备,毕竟在这种情况下,节水就等同于节省成本。
费改税的初衷与深意
至此,大家想必已然明晰,此次水资源费改税的关键意图,乃是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理念,推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尽管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全球位列前茅,位居第六,然而由于人口数量极为庞大,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实际上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水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呈现出严重不均衡的态势,甚至多达300余个城市都存在着程度各异的缺水状况。
从实际效果来看,试点改革成效显著。在河北,万元GDP用水量降幅高达40%,地下水开采量从134亿立方米锐减至75亿立方米,减少了44%。即使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四川,试点过程中企业用水效益显著提升,地下水开采量也明显下降。
改革背后的财政与生态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水资源费改税在财政分配方面也带来了重要变化。原本水资源费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照一九分成,而费改税之后,税费收入将全部留归地方,充实地方财政收入。这种责权的高度统一,将促使地方政府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更加尽职尽责,因为此时生态账的价值已远超经济账。
事实上,水资源费改税代表了我国未来一项重要的改革方向,即将诸多费用纳入税收体系,使国家财政税收体制更加顺畅高效。许多类似的费改税举措在未来可能会陆续推出,这不仅有助于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还能更好地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水资源费改税这一变革,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选择,更是关乎民生福祉与国家未来的关键一步。虽在初期可能会引起一些担忧,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是对财政体制的完善,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我们每个人皆置身于这场变革之内,既为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我们应积极适应这一变革,共同为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从日常点滴做起,拧紧水龙头,珍惜每一滴水,积极响应节水号召。同时关注并支持相关政策的落地与完善,期待各地政府能充分利用好水资源税这笔资金,加大节水设施建设、污水处理与生态修复力度。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生命之源永不干涸,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与富饶家园。期待在这一改革浪潮下,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能够迈向新的台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文本来源@李稻葵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