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韩家湾,岁月如同村头那条静静流淌的小河,默默记录着每一个平凡而又非凡的故事。2012年的某一天,这个宁静的小村庄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他们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怀揣着一颗寻找历史见证者的心,踏上了一段跨越40多年的寻访之旅。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孔忠良的老人,而这一切的起点,则要追溯到1968年的那个夏天。
那时的孔忠良,还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少年,放学后,他总爱沿着村外的小水渠,光着脚丫,在泥泞中寻找着废铁、泡钉和铜麻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却能为家里换来几枚零散的零钱,补贴家用。那天,当他熟练地拨开一块石头时,一抹刺眼的白色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块被泥垢包裹的方形物体,露出的部分光滑细腻,带着一种说不出的质感。孔忠良心中一动,将这块东西小心翼翼地捞了起来。
回到家,父亲孔祥发接过儿子手中的“宝贝”,仔细端详后,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这块玉石上的兽形雕刻,线条流畅逼真,底部还布满了奇怪的凹凸印痕,显然不是凡品。父子俩商量后,决定第二天一早,将这块玉石上交给博物馆。
西安市碑林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建筑,见证了孔忠良父子的到来。当馆长接过那块用布小心包裹的玉石,缓缓揭开时,室内的气氛瞬间凝固。那是一只伏着的螭虎,形态威严,肌肉线条饱满流畅,底部篆刻的“皇后之玺”四字,更是让人心头一震。这枚玉玺,竟是汉代皇后所使用的印玺!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孔忠良父子显得异常平静。他们知道,这本来就是国家的东西,上交给国家,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博物馆为父子俩颁发了荣誉证书,并象征性地给予了20元路费补贴。孔忠良和父亲欣然接受,转身离去,留下了一个关于朴素与奉献的动人故事。
然而,生活并未因这次不凡的经历而发生太大改变。孔忠良依旧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背着旧书包去上学,放学后继续在水渠边寻找废铜烂铁。几年后,他初中毕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早早接过了父亲手里的锄头,成为了田间地头的一名农夫。那块玉玺,就像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被时间渐渐冲淡。
直到44年后的2012年,陕西省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他。原来,在一次文物保护研讨会上,基金会会长王京平无意间听到了关于孔忠良捐献玉玺的感人故事,深受触动,决定寻找这位无名英雄,为他颁发正式的表彰。
当志愿者们带着敬意和感激,站在孔忠良面前时,这位朴实的老人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未想过,自己当年那个简单的举动,竟然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在表彰仪式上,孔忠良穿着干净整洁的中山装,胸前别着大红花,虽然已年老,但此刻的他显得神采奕奕。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他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说:“那是国家的东西,我不过是捡了它,交回它该去的地方罢了。”
孔忠良的故事,像一股清流,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与奉献。那枚玉玺,不仅见证了汉代皇后的辉煌,更见证了孔忠良这位普通农民的朴素与伟大。他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