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与运动:奏响融合发展新乐章》

猴子软件 2024-11-12 11:41:40

《文旅与运动:奏响融合发展新乐章》

一、文旅与运动融合之现状

在当今时代,文旅与运动的融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辽宁锦州凭借适宜的自然条件发展水上运动,2024 中国家庭帆船赛义县站的比赛吸引了来自 10 多个城市、40 个家庭、近 200 名选手参赛。比赛将水上运动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选手们在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展现风采,游客们则能在观看比赛的同时,逛市集、赏古建、尝小吃。义县拥有奉国寺、万佛堂石窟等多处知名古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云南的 “捡菌子游” 也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云南作为野生菌资源丰富的省份,“捡菌子游” 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今年参与 “捡菌子游” 的从业者数量激增,相较于往年增长了近 10 倍,游客数量也实现了三到四倍的增长。资深捡菌人带领游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文旅与运动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这种多元化的融合态势,将继续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精彩。

二、运动助力文旅发展之成效

(一)流量变留量

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以重大赛事为契机构建文体旅融合新场景的巨大潜力。各项赛事门票一票难求,“跟着赛事去旅行” 成为旅游新时尚。浙江省发布 “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 12 条主题漫游长廊、“看亚运 游浙里” 浙江十大亚运文旅精品线路,杭州市发放百万份 “亚运文旅大礼包”,长三角地区各地市分别发布亚运优惠政策及文旅消费券,不少平台还推出了亚运旅游特惠产品。成都大运会期间,前往成都的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 10 倍,酒店订单量较 2019 年同期增长近 2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重大赛事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将运动 “流量” 成功转变为旅游 “留量”。

(二)创造新供给

大众体育在带动文体旅融合新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村超、村排等 “村味” 体育活动,成为文旅与体育融合发展的新亮点。以贵州榕江创新的 “村 BA”“村超” 为例,各民族村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身着盛装、用歌舞表演为球队加油,并端出各种特色美食招待外地游客。榕江县近两年来在实行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的过程中,培养了 1.28 万名村寨代言人,他们成为此次 “村 BA”“村超” 推广的主力军。大众体育运动形式多样,可上天、可入海,可激情四射、可休闲娱乐,满足了群众身心健康需求。

(三)壮大新动能

品牌体育赛事带来的运动 “流量”,正越来越多地转变为旅游的 “留量”。城市马拉松、环湖骑行、戈壁徒步等赛事活动日益形成品牌。例如,兰州马拉松成功举办,来自 22 个国家和地区,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 4 万名选手相聚金城,用脚步丈量 “百里黄河风情线”,感受丝路重镇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市民的真诚、热情。同时,文旅企业参与举办品牌体育赛事,体育企业投资布局文旅项目,充分挖掘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同体育产业之间的融合空间。如江西省今年举办了 20 余场城市马拉松,仅南昌马拉松就带来了各种营业收入 1.25 亿,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其中主要集中在宾馆、酒店还有各种商业消费。

三、文旅和运动融合之趋势

(一)新模式涌现

今年是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的第一年,在杭州亚运会的助力下,更多体旅融合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 - 2027 年)》,明确提出要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 “文旅 + 体育”。目前,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机遇期,已连续举办 12 届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节;遴选上百个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优秀项目;培育创建 40 余个运动休闲小镇;打造 2500 公里主线的环浙步道工程。截至 11 月底,浙江省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两个核心统计数据,以 140% 的增速实现三年来 25% 的同比正增长,远超 2019 年同期水平。

省体旅促进会自 2017 年成立以来,通过举办赛事,不断探索体育旅游发展新模式、新经验。组织开展了 2018 年国际越野行走体验赛、2019 杭州(国际)春季持杖越野徒步大会、2021 环浙步道登顶 11 峰暨浙江省登山健身步道挑战赛首站(海盐站)等多场赛事及论坛活动,并获得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中国境内唯一授权,成立国际越野联合会中国委员会,获得浙江省 “中国铁人三项” 及 “世界竞技叠杯” 的赛事推广权等。此外,省体旅促进会还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在体旅共同富裕样板建设上不断探索,目前已于建德、湖州、台州等地开展相关调研并创建试点。

(二)多元融合发展

体育旅游已从 “体育 + 旅游” 的单一形态,演变成 “+ 体育旅游” 的多元形态。体育与农业、工业、交通等多产业融合,推动了更广泛的融合发展。例如,“农业旅游 + 体育旅游” 模式,2024 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在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龙栖湖湿地公园举行,突出 “跟着赛事过节庆” 主题,集节庆活动、龙舟比赛、非遗市集、乡品展演、文旅推介为一体,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推介本土农特产品,赛事期间累计吸引游客 8 万余名,实现旅游收入 1300 余万元,为龙居镇 “农文体旅” 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业旅游 + 体育旅游” 方面,哈尔滨平房区推出文化体育旅游地图,将特色工业文旅景点与冰球、冰壶、冰盘等冰雪项目场馆和冰雪文化博物馆串联起来,让游客一站式感受工业、冰雪与体育的完美结合。

“交通旅游 + 体育旅游” 也在不断发展,潍坊市串联南部山区生态旅游交通资源建成的 “齐鲁天路”,规划总长 687 公里,沿线有近 30 家 3A 级以上景区、35 个景区化村庄,成为省内外自驾游爱好者的新目的地。

体育旅游的多元融合,形成了市场中的跨界新产品,满足了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推动了体育旅游更广泛地融合发展。

四、文旅与运动结合之好处

(一)提升城市魅力

信阳通过 “体育 + 文旅” 的融合,展现出了独特的城市魅力。近年来,信阳市积极开展各类体育赛事和健身休闲活动,如群众龙舟大赛、环北湖徒步活动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运动健身的乐趣,还欣赏到了信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健康中国建设、文旅融合等时代发展新需要的产生,体旅融合已成为不仅能够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还能推动产业升级、弘扬传统文化的新路径。信阳市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体旅融合市场;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学生在体育和旅游领域的综合能力;将体育赛事融入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地方特色,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参与。

例如,信阳市谋划建设了 10 段 100 公里的登山步道,形成一条环大别山北麓 1000 公里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新县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充分融入当地发展战略,投资 1.2 亿元,高标准建成总长 500 公里的大别山(新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被中国登山协会授予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入选全国 18 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二)助小城焕发生机

“村 BA”“村超” 等赛事的爆火出圈,让小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以贵州榕江和台江为例,这两个在 2020 年刚刚脱贫 “摘帽” 的县城,因群众性体育运动走红。榕江县的 “村超” 乡村足球联赛和台江县台盘村的 “村 BA” 篮球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小城在体育场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在所举办赛事影响力方面,固然与大城市无法比拟。但小城充分发扬自身赛事特点,靠乡土需求、人文特色与地域禀赋,以及 “实打实”“接地气” 的赛事氛围 “引流”。例如,“村味”“土味” 的新鲜感与趣味性,独特的体育氛围,让游客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要使小城的 “赛事旅游” 能留住游客,需要当地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作为补充,打造自身 IP。地域美食、民族歌舞、非遗文化、自然风光等都可以作为赛事开办之余的填补。同时,小城也要立足于旅游产业链融合,做好成果转化,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统筹旅游资源,形成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

(三)成为旅游新 “风口”

“运动 + 文旅” 在成都成为旅游新 “风口”。近年来,随着人们强身健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体育赛事热情的高涨,体育旅游市场逐年扩大。特别是疫情之后,人们对健康更加重视,“运动 + 文旅” 迅速火热起来。

新建旅游运动产业态势火爆,如融创文旅城雪世界在都江堰开业,号称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之一,炎炎夏日里零下 5 摄氏度的雪世界,雪圈旋转机、冰上碰碰车等十余个体育娱乐项目,6 条不同等级的雪道,总长度达 1200 米,最大落差 60 米,最大坡度 21°,全天最多可接待 5000 人滑雪,成为成都市民消夏的热门去处。

老公园里的智慧体育新场景也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锦江绿道上的江滩公园内,新增了很多体育运动的新场景,如西南最大的无边界泳池、西南最大的极限滑板公园,能量跑酷、电竞足球、光感攀岩、竞速单车,以及皮划艇等智慧体育文创体验项目,让公园焕发了生机。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蒋依依表示,运动与文旅产业的深化融合是大势所趋。要积极寻找体育和旅游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对接点,通过业态、产品的融合,发挥各自优势,产生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 “赛事 + 旅游”“健身 + 旅游”“体育 + 研学旅行”“智慧 + 体育旅游” 等新业态,推动体育旅游与传统文化、赛事节事相结合。

五、文旅融入运动元素之探索

(一)带动城市文旅

随着户外运动的火热,城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抓住文旅发展的新机遇。露营、徒步等轻户外项目成为城市文旅的新亮点。例如,Citywalk 可以成为老城与市中心轻户外的打开方式,将城市文化与历史元素植入路线中,实现可户外、可阅读的双重效果。在城市远郊地区,开发 “露营 + 田园”“露营 + 音乐会” 等新业态,为都市人带来丰富的周末体验。

有实力与条件的城郊,举办户外运动节是拉动当地消费的有效途径。如 2023 年 11 月,上海湾首届户外运动节在奉贤区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开幕,集户外体育赛事、群众户外运动体验和文旅休闲活动为一体,成功打出户外嘉年华的定位。对于具有自然与地理优势的城市来说,打造大型户外运动赛事更是成为整合盘活文旅资源的契机。“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参与队伍最多的户外顶级赛事,其路线复刻了 1300 多年前玄奘西行路线。自 2006 年 “戈赛” 落户甘肃酒泉瓜州县以来,瓜州县围绕户外运动建设创业、就业平台,带动体育与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综合拉动地方消费逾 10 亿元。

(二)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在推动 “体育 + 文化 + 旅游” 深度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政策层面,会同文旅厅出台了《四川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省政府又将文体旅游产业纳入全省 4+6 现代服务业体系予以重点培育发展,未来还将出台《文体旅游产业培育方案》,促进文体旅产业加快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完善 “一核五带” 文旅布局和构建 “一核三带五区” 体育布局。一核是建设成都核心区,“三带” 是打造冰雪运动产业带、山地运动产业带、水上运动产业带。“五区” 是打造成都平原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川南体育产业发展区、川东北体育产业发展区、川西北体育产业潜力区和攀西体育产业潜力区。

同时,打造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文体旅赛事品牌活动。目前正式启动 “跑遍四川” 系列赛,下一步还将陆续举办 “游遍四川、骑遍四川、滑遍四川、打遍四川、划遍四川、舞遍四川” 等系列活动,形成具有自主赛事 IP 的赛事集群。此外,创建一批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围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水上运动、汽车自驾运动、航空运动、武术健身等旅游产品,创建一批精品旅游线、旅游区,提升四川 “体育 + 旅游” 的整体水平。

(三)民族传统体育融入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周期节庆营造气氛,举办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感受广西独特的文化魅力。例如,在一些传统节日期间,可以组织抛绣球、抢花炮、板鞋竞速等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

全民参与拓宽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培养人们的运动兴趣。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核心项目精准投放,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结合广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开发民族传统体育体验项目,如在山水之间开展徒步、登山等活动,同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的乐趣。衍生出体育文化手工艺品、体育文化服务型产品、体育文化表演类产品和民族传统体育器械类产品,创新产业链发展,为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0 阅读:0

猴子软件

简介:猴子软件智慧文旅建设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