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在厨房里忙碌着,心里却是五味杂陈,她拿起那瓶已经开封好几个月的食用油,不由得叹了口气。
最近,她总是在新闻里听到关于食用油安全的问题,说什么有些油里面有致癌物,这让她心里直打鼓。
“唉,这油到底还能不能吃啊?”李阿姨心里犯起了嘀咕,手上炒菜的动作也慢了下来,她想起邻居老王就是因为吃了不好的油,身体才出了大问题。
一想到这儿,她心里就更是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己也买到了那种“毒油”。
随着近年来多起食用油安全问题被曝光,如何选择健康、安全的食用油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那么,到底哪些油是安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健康的油呢?
01油吃太多了,真的很危险
根据江南大学学者在《营养素》期刊发表的研究,从1990年到2019年,中国人的植物油年摄入量从5.74公斤急剧上升至25.84公斤,动物油的消耗量也从8.27公斤增加到20.56公斤。
这项研究发现,油脂摄入量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联。
高油脂饮食的影响远不止于心血管系统。
过多的油脂摄入不仅会导致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量,进而影响血脂水平,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此外,油脂的过度摄入还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的不良变化,增加患肠道相关疾病的风险。
《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显示,频繁食用油炸食品会对心脏造成额外负担,可能诱发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不仅如此,高油脂饮食还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2016年的一项关于男性不孕不育的研究发现,长期的高脂饮食会显著降低男性的精液质量和精子存活率,从正常的59.5%降至41.56%。
02这种常见植物油,竟会加速癌症转移风险?
棕榈油,这种在非洲和东南亚具有悠久食用历史的植物油,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三种植物油之一。
它不仅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还用于日化和化妆品领域。
然而,关于棕榈油可能加速癌症转移的风险,最近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
这种说法源自西班牙科学家的一项研究,他们研究脂肪酸摄入对癌细胞的影响,并且观察到喂养棕榈油的肿瘤小鼠,体内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显著增强。
尽管这一结果在科学界引起了关注,但专家也提醒,这些结论主要基于动物实验,其对人体的直接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证实。
实验条件和人体条件存在很多变量,因此,现阶段无需对棕榈油的消费过度焦虑。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视棕榈油中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其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棕榈油也含有生育三烯酚和胡萝卜素等有益健康的营养物质,建议将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脂肪摄入量的10%以内,以平衡营养与健康风险。
03大量“食用油”被检测出致癌物?还能吃吗?
去年5月2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检验结果显示,一批胡麻油中苯并芘的含量超过了国家安全标准的四倍。
同样,在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市场监管局的一次抽检中,发现两款花生油中黄曲霉素含量超标,并随即被市场下架。
在食用油中,最常见的危害物质包括黄曲霉素、酸价和苯并芘。
黄曲霉素是已知的强致癌物,即使是微量的长期摄入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和肝癌风险。
酸价的提高通常与食用油的不当保存、质量下降或过度加热有关。
苯并芘通常在食用油的生产质量不达标或加工不当时出现,长期摄入同样可能会导致癌症或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在购买食用油时,应该选择那些有信誉的品牌和有保障的产品。
只有通过严格的生产标准和合理的消费选择,我们才能有效减少这些致癌风险,确保我们餐桌上的油品安全、健康。
04真正需要引起警惕的其实是这3种油
1、开封太久的油
许多人认为,只要食用油没有过保质期,无论开封多久都可以安全使用。
然而,一旦开封,油脂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不仅可能会产生有害的微生物,还可能生成黄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质。
长期摄入这类氧化油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2、小作坊土榨油
虽然这类油声称无添加,看似更自然健康,但其安全性往往无法保证。
如果原料质量不佳或已经霉变,比如花生,就可能导致食用油中黄曲霉素超标,这种强致癌物质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3、反复使用的油
家庭中常见的习惯是用同一油多次炸煎食物,这种做法会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同时,反复高温加热的油还会生成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这些物质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痴呆的风险。
食品安全无小事,尤其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用油。
希望大家在选购和食用时都能多加注意,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受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