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科技...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都讨论了啥?

懒猫的丰收 2025-04-19 04:13:04

已经有部分基金经理发了一季报,

我们先睹为快,看看都有啥变化~

(1)基金赎回潮可能还在持续

就不点名字了,以某两只均衡风格的百亿主动权益基金为例,

基金A,前几个季度的赎回率约2%+,基金B高一些,赎回率4%左右,然后在去年4季度突然加速。

今年一季度,赎回率虽然低于去年4季度,但仍明显高于之前的几个季度,基金赎回潮可能还在持续,基民“保本出”的惯性还很大...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2)科技基金受追捧

当然,也有基金规模增加较多,中欧科技战队抓住了AI端侧、机器人、互联网的机会,一季度实现了业绩与规模齐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邵洁认为,2025年或是AI推理落地的元年,推理所需的全新架构将带来存算运力芯片需求爆发,受益推理成本下降的终端设备、Agent、智驾、医疗和机器人等领域也将迎来产品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

她管的“中欧智能制造”重仓科技硬件和下游AI端侧应用,一季度涨了26.72%,同类前1%,基金规模增长443%,来到了11.65亿元,这是一个对基金经理来说比较舒服的规模。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冯炉丹深耕AI产业链,认为,1)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有望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落地,给AI行业带来更清晰、更直接的变现路径;2)市场普遍低估了大模型智能化的持续演进能力,尤其是在强化学习领域仍存在巨大潜力和提升空间,可能催生新的训练范式突破。

她管的“中欧数字经济”重仓AI应用、智能驾驶,还把腾讯、阿里巴巴买进了十大重仓股,一季度涨了19.34%,同类前3%,基金规模增长97%。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王颖重仓互联网,她认为,经过过去几年业务调整后,互联网行业不仅在业务优化、提质增效、股东回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也在技术迭代、业务创新、战略拓展等方面有所突破,这对它们重回成长通道、实现价值重估是有帮助的。同时,也配了一些AI推理侧、应用侧和估值在低位的科技消费品。

她管的“中欧互联网先锋”一季度涨了18.03%,同类前4%,基金规模增长44%。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钟鸣关注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她认为,physical AI(改变物理世界的AI)将实现AI与人类生活的有机融合,不只是会思考会分析的大脑,将会劳动、会作业,作为人类劳动力的有效替代,在未来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持仓也以此为主,她管的“中欧内需成长”,一季度涨了16.61%,同类前5%,基金规模增长59%。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3)也有人季报写的比较走心,回应了基民关心的问题。

赵枫、饶刚、梁跃军谈了关税风暴对市场的影响,核心是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大。

加关税之前,宏观经济已经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趋势,赵枫认为股市进一步走强有基本面支持。但关税打破了他这个逻辑,美国的目的是寻求制造业回归和实现一定程度的财政和赤字平衡,为此不惜牺牲短期经济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市场都将面临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波动。

饶刚的观点是,由关税引起的一系列谈判和博弈可能导致市场波动远大于趋势,从而使得短期宏观预测的置信度偏低。意思是,市场波动大于向上或向下的趋势,短期内基本面研究暂时失效。

梁跃军比较乐观,他说:对美依存度高的国家,在这场“大型霸凌”中,确实没有许多议价能力,但中国并不是。

1)如今的国际形势和2018年不同,中国自身实力也有显著进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自身就拥有极其庞大的内需市场。

如我们今天在群里的分享,中国占到全球消费市场份额的12%,仅次于美国(29%)、欧元区(13%)。

数据来源:德银

2)中国出口对美国的依赖度明显下降、过去几年主动挑破房地产泡沫、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尾部风险……这些都使得中国在现有的大国对抗中拥有了更好的应对基础。

3)美国挑起的关税争端在中期会加大美国滞胀甚至衰退风险,其他国家反制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笼罩在企业和金融市场头上。在这场大国对抗中,中国的应对基础、资本市场的相对位置,都要优于美国。

4)然后给出建议,如何消化关税带来的经济压力?还需从内需着手对冲。在中美对抗下,消费或已不再是三驾马车中平行的一架,而是在外需的不确定性下,必然的战略选择。

可能还有小伙伴关心科技行情何去何从,可以看看杜厚良的一季报。他是中欧基金权益研究部副总监、科技研究组组长,从“杰文斯悖论”的角度切入,给出了别具一格的解释。

先了解下“杰文斯悖论”,在AI发展领域,随着前沿模型的不断迭代,单位算力成本会持续下降,进而催生出更多模型落地的应用场景,引爆应用,从而使得总算力需求不断攀升,很好描述了当下AI发展状况。

在这个前提下,杜厚良判断:

1)AI将对移动互联网带来变革,改变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环节的利润分配模式。还举了美国某消费终端公司的例子,虽然手机销量有所下滑,但依靠“平台税”利润却增长了约三倍,在AI时代,由于垂直应用交互的减少,“平台税”将转移至大模型入口厂商,投大模型厂商,关键是看其成为AI入口的潜力有多大。

2)对于机器人,他比较看好。远期有人形机器人的宏大应用场景,短期也可能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率先落地,2024-2026年,机器人行业将呈现100倍的增长速度,从不到10亿元增长至接近1000亿元。

3)由于大模型的出现,AI端侧、消费电子等领域也将进入加速创新阶段,给通用设备、柔性化生产线等带来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0
懒猫的丰收

懒猫的丰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