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创作1000多首歌曲,去世后8年后,遗孀的坚持令人泪目

淡定松鼠 2025-02-14 11:16:38

阎肃:创作1000多首歌曲,去世后8年后,遗孀的坚持令人泪目

在文艺的星河中,阎肃这个名字,宛如一颗璀璨的巨星,熠熠生辉。

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更是国家一级编剧,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作品,用才华和热忱谱写了无数经典,堪称“国宝级艺术家”。

他的一生,不仅在事业上成就非凡,与妻子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然而,在阎肃去世8年后,他的家庭却出现了一些波折,他的遗孀和子女之间发生的事情,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生活的磨难与艺术的追求

1930年,阎肃出生在河北保定一个普通家庭,原名阎志扬。

他是家中长子,四个兄弟姐妹中,他身上承载着家庭的希望。

虽然父母靠着做小生意维持生计,生活平淡,却也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平静的生活总是难以长久。

7岁时,战火纷飞,一家人无奈背井离乡,迁往武汉。

9岁那年,他们又辗转到了重庆,生活在动荡与颠沛流离中。

刚到重庆,父母依旧靠着小生意勉强维持生计,但命运似乎总是捉弄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家里的屋子在战争中被炸毁,他们只能暂时住在涵洞里。

阴暗潮湿的环境,一家人挤在一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之后,他们又搬到了贫民窟,生活的困苦让年轻的阎肃早早懂事起来。

尽管生活如此艰辛,阎肃的父母却始终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再苦再难也没有放弃让他上学。

他们的坚持也让阎肃从小便奋发向上,聪明懂事的他时常在学习上努力,成绩名列前茅。

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时,阎肃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与勤奋的品质,之后凭借自身努力成功考入重庆大学工商管理系。

然而,进入大学后的阎肃并没有因此满足,反而在对艺术的渴望中彻底沉迷。

他加入了西南青年文工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

为了追求心中的艺术之梦,阎肃毅然决然地离开大学,全身心投入到文艺事业中。

在文工团里,阎肃如同一块海绵,源源不断吸收着知识和创造力。

他充满激情与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演出、创作。

他身兼数职,既是演员,又是乐队剧务,还当过导演、合唱队员,甚至参与舞蹈表演。

在业余时间,他发挥创作才能,先锋的作品迅速崭露头角,成为文工团的“大才子”。

凭借出色的创作能力,阎肃得到上级的重用,被调去担任创作员,专心创作。

命运却再次给阎肃沉重一击。

在抗美援朝期间,阎肃的父亲不幸离世,他由于在战场上无法返回,终究没有见上父亲的最后一面,这成为了他心中一生无法释怀的遗憾。

1955年,阎肃扬帆起航,转入空政文工团,担任编导室一级编剧,标志着他辉煌的创作生涯之旅正式开启。

此时的他已然成为家中顶梁柱,每月将薪水第一时间寄给母亲,帮助维持家庭生计。

爱情与家庭的相互支持

1958年,为了更好地创作贴近生活的作品,阎肃被安排下连队,在那里与战友们一起劳动。

阎肃和战友们喂过猪,清理过卫生、做过饭,甚至跟随机务队洗飞机、维修部件。

那一刻,他的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创作出《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经典歌曲,随着一曲传唱,迅速火遍全国。

事业逐渐兴隆,阎肃的婚姻之路却一直未有着落。

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财富的积累,他深怀恐惧,不敢奢望爱情。

1960年,眼看阎肃的年纪渐长,身边的同事纷纷为他操心。

一位老战友找到阎肃,希望可以解决他的个人问题,提到了自己的外甥女李文辉。

李文辉比阎肃小四岁,正在辽宁当文艺兵。

阎肃与李文辉默默通信,渐渐间深厚的感情悄然升温。

然而,当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却让李文辉失落不已。

李文辉的父母对这段感情早有不满,极力反对他们交往。

就在无望之际,空政文工团团长出面为阎肃辩护,劝说李文辉给阎肃再一次机会。

两人随后经历了一年超过100封信的交流,每一道文字都倾注着爱与思念,情感愈加牢固。

1961年,阎肃与李文辉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终于修成正果。

可婚后由于工作原因,夫妻俩依旧聚少离多。

即使休假在一起,阎肃还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全心投入创作。

李文辉对此毫无怨言,她默默理解丈夫对艺术的热爱,静静支持着他。

1962年,李文辉生下女儿阎茹,随之而来的喜悦激荡在阎肃心中。

1964年,阎肃全心投入创作18天后完成歌剧《江姐》,一经公演便引发轰动。

事业达到巅峰的阎肃也在1965年迎来了人生另一桩幸事——儿子阎宇降生,全家团聚过上美好的生活。

然而,正当生活看似美满,时代的变迁却给阎肃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家庭生活逐渐变得拮据。

在那段艰难之日,阎肃不愿拖累李文辉,主动提出离婚,没想到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

李文辉含泪回应:“我嫁给你就已做好了准备,无论遭遇怎样的困苦,我们都是一家人。”

之后,夫妻俩携手共度暗淡岁月,彼此成为不可或缺的依靠。

1976年,阴云终于散去,阎肃的文艺事业进入全面复苏期。

他像是涌入源泉,先后创作出《军营男子汉》《我们万众一心》《唱脸谱》《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等许多经典作品,成为举世赞誉的人民艺术家。

值得一提的是,阎肃为《西游记》创作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背后更是充满着创作的艰辛与执着。

当导演杨洁找到李文辉,劝阎肃接下这个任务时,阎肃已身负重任,工作压力极大,创作的灵感似乎正在流失。

他熬夜不断走动,直到夜深人静,才逐渐找到创作的源泉。

阎肃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也知道成绩来之不易,心中感激妻子的理解与支持。

在家中,他对文辉宠爱有加,朋友们调侃阎肃是“妻管严”,他却笑着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在外界看来,家庭的幸福是难以击破的,阎肃与李文辉的默契与爱尽显无遗。

遗产风波与家族情深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阎肃的晚年,夫妻俩原本应享受美好天伦时光,却不料噩耗接踵而至。

2015年9月,阎肃在家中骤然昏倒,送往医院后确诊为脑干主动脉阻塞。

医生考虑阎肃高龄、手术风险极大,建议保守治疗。

自此,阎肃陷入昏迷,直至2016年2月12日,永诀于世。

阎肃的离去,让李文辉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然而,接下来的严格现实让她感到无奈,她突然得到阎肃作品版权税到账通知,却发现账户内空无一物。

在咨询相关部门后,李文辉明确需要阎肃的继承权才能领取权利金。

当她把材料拿给女儿和儿子签字时,女儿迅速签字,而儿子阎宇却犹豫不决。

时间推移至2019年,李文辉顽强而坚定地选择了将儿子阎宇告上法庭。

此事件被曝光后,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众人指责阎宇不该与母亲争夺父亲的遗产。

在舆论压力下,阎宇终于签字,并在公开信中表达他的悔过与歉意。

他回顾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羁绊,感叹人生不易,更应珍惜善良的关爱。

这场风波让李文辉心寒之余,也让阎宇意识到了母亲的深情良苦。

李文辉如释重负地说道:“我已是古稀之年,人生还能剩下几年?

即使要求这些金钱也无所谓。”

她如今尽其所能,整理着阎肃生前留下的作品,帮助丈夫完成遗愿。

李文辉和阎肃携手走过了55年的风风雨雨,感情依旧如初,至今思念无尽。

在孩子们悉心照顾下,李文辉的晚年生活虽平淡幸福,但孤独却常伴左右。

每当翻开阎肃的作品,她都想起他们曾共同走过的时光,心中充满伤感与怀念。

在纷繁的岁月中,阎肃与李文辉的爱情故事永远闪耀着希望的光芒,伴随世人的回忆与敬仰。

结语

阎肃用音乐和文字赋予了生命的意义,他的每一首歌、每一篇字句,蕴藏着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

李文辉的坚持与守护,成为了阎肃艺术生涯背后最坚强的后盾。

即使生活再苦,仍有家人在陪伴,有艺术在闪亮。

这种爱情与责任,才能铸造出不朽的传奇,阎肃与李文辉的故事,也在岁月中熠熠生辉,令人动容。

生命短暂,但爱却永恒,正因为有了彼此,才使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色彩与温度。

0 阅读:4
淡定松鼠

淡定松鼠

张思远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