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6年正月初一,辽国的东京辽阳府发生了一场堪称搞笑的叛乱。
一个叫高永昌的渤海人,大年夜跟十几个兄弟喝多了酒,像现在的很多男生一样讨论起了国家大事。
当时辽国人对渤海人压榨盘剥的太重,渤海人普遍对契丹人不满。高永昌趁着酒兴对着辽阳府留守萧保先破口大骂,引得大多数人纷纷喝彩的同时,也有人故意刺激他:你骂再大声有啥用?有种你去弄死他!
如果说喝酒前高永昌是渤海的,那这会儿渤海都已经是高永昌的了。正在兴头上的高永昌当即就说:杀他还不跟宰鸡一样?你们有胆子的随我来!
于是高永昌就带着十几个人,带着刀子翻墙进了辽阳留守府,真要刺杀萧保先。可他们毕竟是业余杀手,刚摸到萧保先府内的生活区,就被府里的人发现了。
当时这十几个人离死亡只有零点零一秒的距离,在这零点一秒当中,高永昌决定撒一个离谱的弥天大谎。
高永昌告诉萧保先府里的人,他们听说有人要刺杀萧大人,是特地过来保护萧大人的,让府里的人赶紧他们去找萧大人,晚了就来不及了!
萧保先府里的人慌乱之下居然听信高永昌的话,真的把他们带到了毫无防备的萧保先面前。高永昌等人一看到萧保先,二话不说一拥而上乱刀捅死了他,随后趁乱又跳墙逃跑了……
萧保先被杀的消息传开后,辽阳城一度陷入混乱,他下属大公鼎和高清臣为了稳定人心,以参与刺杀萧保先为由,抓了几十个渤海人匆忙处死。
参与刺杀萧保先的总共才十几个,处死的就有几十个,这个案子办的有多随意可想而知。渤海人的反抗热情不但没有被弹压下去,反而更加高涨,从四面八方围住了辽阳府。
五天后高永昌在城外现身,鼓动城外的渤海人攻进了辽阳府,辽国的东京就此沦陷。
但高永昌也没能舒服几天。为了壮大实力,他向早他几年造反的完颜阿骨打求助,希望能够联合女真人推翻辽国。
阿骨打派部队帮高永昌打退辽兵之后,趁高永昌不备,反手把他也灭了,把辽阳府收入了自己的版图。
这场叛乱过程十分粗糙可笑,但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
辽阳府是契丹人重要的发家地之一,高永昌这么一闹腾,不但让辽国失去了“龙兴之地”,还让女真人一跃成为辽国真正的心腹大患。
为了表达失去东京辽阳府的愤怒,辽国以辽阳府之乱中逃出来的青壮年为主,成立了一支部队,名字就叫做“怨军”,本意是希望这些人能向女真人“有怨报怨”。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怨军”成立之后没向女真人报怨,反而因为作战不利,在辽国发起了叛乱。
辽国大臣萧干和耶律余暏平定这场叛乱之后,在处理“怨军”遗留人员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耶律余暏认为,这些人失去了家园田产,作战又不顶用,放任不管又肯定会继续作乱,不如借这次机会把他们全杀了,以绝后患。
萧干却觉得“怨军”并不是所有人都参与者叛乱,很多人对辽国还是很忠心的,如果全杀了不但可惜,还会造成不良影响,不如把他们分散改编。
最终辽国采纳了萧干的意见,把“怨军”的大部分人员分散编入了禁军,剩下的一小部分交给叛乱中支持辽国的几个人指挥。
此时萧干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建议足以让他后悔终身!
因为新编“怨军”的统领里,有一个人叫郭药师,这个郭药师正是日后要他命的人。
公元1122年,女真人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辽国的上京和中京先后被金国占领。
一直都不怎么靠谱的辽天祚帝再次发挥不靠谱的本色,带着自己的亲信人马逃进了夹山,早就对他严重不满的辽国大臣拥立耶律淳当了皇帝,把他遥废成了“湘阴王”。
耶律淳当上皇帝之后,把“怨军”改命为“常胜军”,郭药师因为长的威猛,又在抗金时立下过不少功劳,就被提拔为了常胜军的统帅,率部驻扎在涿州防备宋朝。
可惜耶律淳当皇帝没多久就死了,他的老婆萧普贤女接管了朝政。
萧普贤女对非契丹族人非常不信任,郭药师的常胜军战斗力强,又全都不是契丹人,自然成了她的眼中钉,准备调兵灭了他们。
感觉危险的郭药师,为了自保决定投降。
当时郭药师觉得,自己和部下基本都是汉人,虽然金国势大,要投降也该降宋。
于是郭药师在公元1122年9月,带着本部铁骑五百精兵八千,以及易州的五千人马一起投降的宋朝。
投降宋朝之后的郭药师对大宋朝堂不熟悉,一心只从战争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他发现萧干带着大约一万人马,跟宋将刘延庆在卢沟河畔对峙事,立刻判定辽国在燕京的防守力量不足,可以趁机出奇兵拿下燕京城。
于是郭药师就主动向主将刘延庆请缨,希望可以带五千精兵拿下燕京城。刘延庆同意了郭药师的请求,还保证他攻入燕京城后,会派儿子刘光世去接应他。
然而郭药师部攻入燕京城后,在城里苦战了三天,不但没有等到刘光世的接应,反而是跟刘延庆大军对峙的萧干,又在刘延庆眼皮子底下派出了三千兵马回援燕京。
失去接应的郭药师部在辽军的内外夹攻下,仅有几百人死战逃脱。
郭药师这口气儿还没匀过来,他的上司刘延庆就又搞了一个大乌龙。
萧干回援燕京之后,找了两个参与攻城的俘虏,故意让他们听到辽国大军来援,准备举火为号夹攻刘延庆的大营的假消息,然后再放这两个俘虏逃走。
萧干的这个计策看起来挺糙,但也许是那会《三国演义》还没成书。刘延庆听到俘虏回报的消息之后被吓得胆战心惊,辽兵那边刚一举火,他竟然立刻自烧营帐仓皇而逃。
几十万大军还没反应过来,统帅就已经先跑了,会造成多大的混乱可想而知!辽军趁乱在后掩杀,宋兵丢盔弃甲被追杀了上百里。
在宋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郭药师回到了自己的防区涿州,组织人马对辽军展开反击。
本来萧干已经攻克了安次和固安两个县,郭药师反击后不但收复了这两个县,还把萧干的主力部队击败,挽回了宋军的颓势。
宋徽宗因此对郭药师恩宠有加,赏赐了他很多东西,还给他升了官。而郭药师也是对宋徽宗感激涕零,表示一定要为大宋效死。
金国人不不战而胜进入燕京城之后,萧干带着残辽的兵马跑到了奚族的地盘,自称为“大奚国神圣皇帝”,屡次向大宋发起进攻。
事实证明萧干虽然打不过金国人,但打大宋还是绰绰有余的;他连破景州、蓟州直接威胁到了燕京。
这时候又是郭药师出马,带着常胜军连败萧干,一直打到萧干被部下所杀,北辽残余彻底被消灭。
这应该是郭药师和大宋关系最融洽的一段时间,郭药师率军为大宋征战不停,宋徽宗对他的封赏也是慷慨尽兴。
只不过郭药师的受宠归受宠,大宋朝野关于他的种种流言和猜忌却从来没停过。
尽管北辽残余就是郭药师消灭的,他的部队也基本上都是汉人,可他的部队因为穿着与辽兵相近的盔甲,还是被宋朝的一些人称之为“胡虏”。
当时一些“有远见”的大宋士大夫,甚至公然称他为“安禄山”。郭药师出身辽国部队,对宋代“以文治武”的制度不太熟,对文官尊重的程度不足,这也让宋朝的士大夫对他非常猜忌。
为了制衡郭药师,大宋甚至还特意组建了一一支以北方人为主的“义胜军”。所以宋徽宗对郭药师恩宠归恩宠,却并不是十分信任。
然而真正让郭药师和宋庭的关系产生裂痕的,还是张觉事件。
张觉本是辽国人,他早在金兵打到辽国腹地之前,就预感到了危险,在平州训练了大量的士兵。
萧普贤女不信任汉臣的时期,张觉投降了金国。
金国对平州非常重视,把这里设为了他们的南京,张觉也此被封为了金国的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后来残辽势力联系张觉,让他误判了形势,降而复叛准备再做辽臣。但很快张觉就发现,残辽的势力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强大,根本不可能跟金国抗衡。于是张觉召集营平滦三州的将领,决定带他们一起降宋。
宋金两国在“海上之盟”中,早有约定,双方不能接收对方的叛将流民。所以对于是否接受张觉的投降,公然背盟,北宋朝廷也有过争议。
最终宋徽宗耐不住营平滦三州战略地位的诱惑,决定先暗中接受张觉的投降,看看情况再说。
张觉的叛金,给郭药师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麻烦。“海上之盟”的约定中,有一条是双方不能收留对方领土上的难民,一旦有逃过去的,就得送还对方。
金灭辽的过程中,很多辽国人都跑到了燕云一带,大宋接收燕云之后统计工作并不顺利,无法依约遣返难民。金国就提了一个要求,把郭药师和他的常胜军送给金国,金国就不追究难民的问题了。
当时郭药师的常胜军是大宋唯一能打仗的部队,这个要求,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答应。
为了应付金国的要求,大宋君臣想出了一个堪称“天才”的办法;把燕京的人口送给金国做为补偿,再把空出来土地赏给郭药师的常胜军屯田——真是缺德带冒烟儿的“一举两得”呀!
哪知道张觉复叛金国的时候,这些燕京人刚好被金兵押着走到平州,张觉击溃了押送的金兵,允许这些人重返燕京。
这些人死里逃生跑回燕京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田产,已经被郭药师的常胜军占了!
虽然他们不敢对郭药师的常胜军怎么样,但心中的怨愤之情可想而知。
金国得知张觉复叛的消息后,派大将阇母率兵讨伐。但张觉经营平州多年,阇母带兵赶到之后就发现自己准备不足,于是就留下明年再来的狠话后不战而退。
阇母退兵后,张觉大肆宣扬自己的胜利,让大宋君臣以为他真能对抗金兵。于是宋徽宗亲自下旨封张觉为世袭节度使,还给他写了一封交心的书信。
宋徽宗和张觉都没想到的是,金兵并没有走远,一直在寻找机会进攻平州。张觉出城接收大宋册封的当天,金兵突然出现,围住了平州城,切断了张觉和平州城内的联系。
无法回到平州城的张觉,只好躲进了北宋刚接收不久的燕京。这时郭药师掌管燕京的军事,张觉进城后一度躲在他的军中。
两个人都是辽国旧臣,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些相惜之情。
平州城被金兵攻破之后,金国要求大宋交出张觉。
大宋先是找了个跟张觉长得像的人杀了,把人头送给金国,希望能够蒙混过关,被金国识破之后,他们就在郭药师的眼前,逼着张觉自杀,然后砍下脑袋送给金国。
这件事情对郭药师触动很大,他在私下里很不安地告诉属下:今天金国要张觉的人头大宋给了,如果明天金国要我郭药师的人头,他们会怎么办呢?
尽管张觉事件让郭药师产生了不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对大宋起反叛之心,反而更倾向于表现自己的价值。
公元1125年,金国以大宋收留张觉公然违背“海上之盟”为由,挥师南下侵宋。金兵分三路进攻燕京,郭药师率部屯兵燕京城外,本来打算独力抗击金军的。可大宋高层对他不放心,特地调了刘舜仁、张令徽两部跟他一起进攻。
郭药师等到刘舜仁和张令徽部之后,当夜就主动向金兵发起了进攻,杀穿了金兵的大营不说,还追击了三十多里。
正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他却发现后方的张令徽部一触即溃,刘舜仁在发现张令徽部溃退后也随之败退。没办法的郭药师只能回师救援,放弃追击金兵。
退回燕京城后,郭药师和张令徽、刘舜仁大吵一架,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坏了事儿。
气了个半死的郭药师正准备休息,手下却传来消息:他们发现燕京守将中有人暗中联系金兵,准备把他当做投降的筹码,他们甚至还特意请示金国人:郭药师要死的还是要活的?
郭药师顺藤摸瓜往上一查,结果直接让他原地崩溃了!
原来背后主使拿他脑袋投降金国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宋派来监视他的刘舜仁和张令徽,甚至白天这两个人的溃退也是早有预谋的。
这时候的郭药师才意识到,在大宋阵营打仗,最可怕的从来不是敌人,而是身边同僚,以及他那软弱又残忍的上司们。
心灰意冷的郭药师当晚就集结了部队,控制住了知府蔡靖、转运使吕颐浩等人,强迫他们跟自己一起向金国投降了。
郭药师投降时,痛哭流涕地对蔡靖等人说:我投降实在是迫不得已,不能跟在座的一样保全节操了。
对于大宋来说,郭药师投降的后果可以说是致命的。郭药师对大宋的兵力虚实,以及内部的重重矛盾了如指掌。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斡离不率军一路畅通无阻地打到汴京城下,吓得宋徽宗匆忙把皇位传给儿子钦宗南逃。
而金国早期对郭药师也确实看重,不但封他为燕京留守,还赐姓完颜,特制金牌一面。
然而“靖康之变”后,郭药师先是被夺了常胜军的指挥权,几年后又被无故下狱。虽然人没事,却被完颜宗翰敲诈了不少家产。
郭药师的最终结局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从他的儿子郭安国累迁金国奉国上将军的经历来看,他最终大富大贵已经不可能,但小富的家境应该还是有的。
结语郭药师的经历之所以奇特,就在于他的两次背叛都是迫不得已的。
如果他不降宋,以当时辽国的局势几乎必死无疑。如果他不降金,以当时大宋的情况早晚也是死无葬身之地。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忠臣似乎总能得到重用。历史无情的地方在于,如果要当一个“忠臣”,代价很可能就是找白白送掉自己的性命。
这种情况,我们把它称之为“郭药师效应”。
其实以郭药师常胜军的实力,如果北宋不对他搞那么多限制和制衡,他完全有能力守住燕京,“靖康之变”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尽管后世对郭药师的评价非常复杂,且多以负面为主。
以人性常理推测,易地而处的话,恐怕多数人还是会做跟他一样的选择,自愿以死表忠心的人,恐怕不太可能会是大多数。
如果你是郭药师,你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