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1个月,德国联合政府换人,魏德尔全面出局,默克尔也遭排挤

李典谈国际 2025-04-13 10:06:51

德国政局正在面临剧烈动荡,倒计时1个月,德国联合政府即将换人。在激烈的大选角逐下,极右翼政客魏德尔领导的选择党被完全排除在外。

不仅如此,曾长期主导德国政坛的默克尔的声誉在欧洲“破产”,这场政治巨变,将会给德国乃至欧洲带来什么影响?

政坛博弈火热上演

当地时间4月9日,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召开会议,完成组阁,这意味着德国历史上第五个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黑红联盟”即将诞生。

然而,此次组阁并没有想象中轻松,历经了各种艰难险阻。在距离2月大选不足一周时,各个党派之间斗争不断,尤其在进入“决赛圈”后,竞争尤为激烈。

单从当时的民调数据来看,最有希望的是魏德尔和联盟党默茨,两者民调支持率不分伯仲。

尽管魏德尔所在的选择党是一个成立不到12年的新锐政党,但却拿到了高达21%的民调,这意味着他们将会拿到五分之一以上的议席,这在德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而默茨却面临组阁困局。在最后关头,默茨被迫选择与中左翼社民党朔尔茨联合才“化险为夷”。

那么,魏德尔在民调可观的情形之下,为何最终还是全面出局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魏德尔所在的选择党,由于在移民、反欧盟等主要问题上立场十分强硬,被德国普遍视为“极右翼政党”。这种刻板的“标签”成为选择党发展的桎梏。

从宏观角度来看,魏德尔在竞选时很难消除德国选民对“极右翼”的偏见,同时,“极右翼”的标签造成支持魏德尔的选民人数固定,这使得她无法争取到更多选民的支持。

第二是因为其他政党拒绝合作。尽管魏德尔所在的选择党虽然以21%的支持率占据第二,但德国政党之间已经构建了“民主防火墙”,主流政党都不愿与“极右翼”合作。

第三是因为魏德尔在竞选过程中提出的政策本来就备受争议。在移民问题上,提出遣返非法移民遭到批评;在能源政策上,提倡使用核能,引起抵触核能的德国民众的不满;在外交上,主张停止援助乌克兰、对华友好等立场与欧盟主流价值观不符。

由此来看,魏德尔被孤立是多方面因素组合造成的,若她能解决这些问题,或许“防火墙崩溃”的预言有实现的可能性。

默茨缘何登顶

如今,德国政坛换人已成定局,这意味着德国将会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默茨为什么能在众多竞选者中“拔得头筹”呢?

原因在于默茨对内政治策略注重务实与平衡。他继承了默克尔时代的部分政策,并承诺改革现有政策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而这刚好迎合了商界和保守派选民的意愿;

在外交上,默茨在对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主张给予大力军事援助,这不仅符合德国民众的安全期待,还和欧洲盟国实现了步调一致;

最后,也是默茨很聪明的一点,虽然选择了与选择党合作,但他为了避免了主流选民的流失,公开划清了界限。这一系列举动让默茨在德国政坛和民众面前“刷满好感”。

与此同时,默克尔与默茨同属联盟党,虽然政见不一致,但默克尔已经退休,想必也是“有心无力”。

默茨承诺上台后,要将德国GDP增速至少提升2%,但此前德国因为北溪管道事件、俄乌冲突丢掉了廉价的天然气,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

不仅如此,默茨和朔尔茨在管制非法移民等关键议题上达成了共识。大量难民和非法移民抢占就业岗位,导致民众就业率降低,还引发了社会治安问题,这是德国社会面临的一大“困境”,至今还没有妥善的处理办法;

加上近期特朗普再次“瞄准”的德国汽车工业命脉,这些问题丞待解决,对默茨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对德国人民而言,他们的领导人将从之前的左翼党派,迅速转向右翼党派,这意味着民众也要有一个新的接受阶段。

对欧洲而言,欧盟内部的混乱,仅靠德国的“一己之力”也无法带动其他欧盟国家。

欧盟军事体制已经被淘汰,美国向来“霸道”,未来欧洲在军事上要么受美国挟制,要么就会被边缘化,这对德国而言是危险的“定时炸弹”。

就目前情况来看,德国想要回到“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地位,恐怕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

0 阅读:33
李典谈国际

李典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