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服役5年即停产的原因,歼20占了几条?

飞帅 2023-08-13 21:10:10

F22在2006年服役时,不仅领先全世界一代,还凭借其确立的“4S”标准,对上一代战斗机乃至世界主流防空系统都形成了碾压之势,但恰恰是这样的优势,让F22“高处不胜寒”,只过了5年居然就停产了。对此,笔者不禁为歼20担心起来,毕竟二者都是重型五代机,有很大的可比性。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航电落后。F22“宝石柱”架构用的CPU还是军用级的英特尔486,虽然研制时很先进,但现在早已落后。这集中表现在“宝石柱”的架构和计算能力难以支持EODAS海量级的运算和冷却要求,只能外挂红外吊舱。这也不难理解,正如歼10C和歼16都无法装备EODAS一样,设计于上世纪70年代的F22也不做到这一点并不奇怪,但歼10C和歼16可以没有EODAS,但“空战王者”F22不能没有。歼20的航电虽然现在与歼10C、歼16相比毫不逊色,但与仍未服役的歼35相比就差了一些,相比六代机差距就更大了。

F22的座舱界面

二,数据链兼容性差。为了隐形,F22采用了低可探测性的“编队内飞行数据链”IFDL,通过波束的捷变和定向传输,lFDL能使其信号难以被敌方监听或接收,进而防止F-22编队内的数据传输和语音通讯不被敌方截获和干扰。但弊端就是为了保持波束的敏捷性,并控制其宽度,lFDL的载波频率采用了33-50G的Q波段电磁波,而16号数据链用的却是UHF波段,这就使得二者很难兼容连通,以至F22被迫用XQ58A无人机作为与其它战机通信的中继平台。具体是先将F22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转译再发送给其他机型,XQ58A再将其他机型的数据转译成IFDL能够识别的数据发送给F-22。歼20同样面对这个问题,能否同时实现数据链的隐形和兼容也是很大的挑战。

靠XQ58A的中继,F22的数据链才能与F35连通

三,气动也落后了。F22采用了在七八十年代很先进的复合后掠双斜切进气道,即CARET进气道,这种进气道的四个唇口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进行了斜切,再通过进气通道的S形设计,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正面反射。但90年代又出现了DSⅠ进气道,DSⅠ通过鼓包形成的压缩面吹除附面层,得以取消了附面层隔道,鼓包的存在又对进气口形成了天然遮挡,这就使得DSI进气道相对于CARET进气道在重量、强度,特别是隐身性能上有很大优势。还有就是在歼20和苏57都用了全动垂尾的情况下,F22还在用笨重的梯形垂尾,歼35就果断放弃了鹘鹰类似F22的梯形垂尾。歼20虽然在进气道、垂尾方面没有F22的困扰,但其鸭翼与主翼的互反射终究比正常布局强,也是一个潜在的弱点。

F22的附面层隔道会形成强烈反射

四,发展潜力过小。F22机身过于紧凑,虽然看上去干净利落,但内部冗余空间却被压缩到了极致,连双座版都开发不出来。且像F15一样,F22也是“没有1公斤用于对地攻击”的设计,因过于偏重空战,其翼载只有320公斤,低空飞行时很容易受紊流扰动,因而不适合对地攻击,但F15可以通过外挂提高对地攻击能力,但F22却不行。除此之外,F22吸波涂料容易脱落老化,需要恒温恒湿机库,也是其停产的促进因素,但比起以上几点,就小巫见大巫了。发展潜力对体形硕大的歼20来说,倒是强项。

但要强调的是,F22之所以在2011年停产,还与中俄五代机浮出水面有关,T50与歼20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首飞,但前者的直通式进气道和后者的鸭翼让美国很是不屑,认为F35足以应对。更何况二者都刚刚首飞,以F22在1990年首飞,2006年服役的经验来看,T50和歼20分别要到2026年和2027年才能服役,那时美国的六代机出来了,结果就悲剧了。这一条对歼20来说就比较遥远了。

0 阅读:412
评论列表
  • 2023-08-14 01:20

    精神错乱的半吊子文儿[得瑟][得瑟][得瑟]

  • 2023-08-13 22:44

    军盲J20也用恒温机巢[不开心]

飞帅

简介:持续发布武器装备类内容,精彩纷呈,鞭辟入里,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