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精致穷越来越流行于月光族,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过上精致穷但贫困的生活。
一边奢侈,一边穷酸。
12元一杯的奶茶,偏偏有人去买80元的网红奶茶。
姜文在《圆桌讲究派》中坦言自己在生活中很不讲究,买衣服不刻意追求牌子。
正如网上一句段子:
“始祖鸟真的防水,但是你打个伞就完了,买始祖鸟不是因为它防水,是为了融入其他穿始祖鸟的集体。”
01.
一位19岁女大学生发帖声称:
我的存款只有1.5万,近期看到一款超级喜欢的lv包包,很想买下,但看了余额以及存款,实在尴尬。
但是我真的很心动,感觉错过了,后期再也买不起了。
咬咬牙,我决定打算分期买下。
底下有网友劝她:
“卡里有钱的感觉远比一个包的安全感强。”
一个星期后,女大学生还是买下了。
还有一位女子,平时无节制消费,买品牌首饰欠账120万,8张信用卡全爆。
欠债电话打来后,丈夫当场崩溃大哭。
还有一位男孩,一个月工资3000元,瞒着家人贷款买了坦克300,就为了不在朋友面前丢面子。
这辆车价值14万元,每个月加油费要一千多元。
实在无法理解,男孩有什么能力去承担?
超过自己能力的购买,就是虚荣心在作怪,花钱买优越感。
精致穷的背后就是虚荣心,而虚荣心在消费主义社会中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人们购买奢侈品以显示自己的独特性。
02
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里有句话:
“焦虑,恐惧是无节制消费的集体帮凶,为了让你花钱,商家会想方设法给你制造焦虑。”
我们这个时代所谓的“精致”不正是商家营销做出来的吗?
那么,商家如何通过“消费主义”让年轻人甘心买单呢?
年轻人喜欢追求个性,以此彰显自己的生活态度,追求精致主义,商家不遗余力地去吻合。
比如,某品牌奶茶店打造年轻人喜欢的消费场景,墙上还贴着标语:“青春就是用来消费的。”
商家还会在含糖量做起了文章,“半糖主义”、“无糖”、“0糖”层出不穷,这让年轻人的个性得到释放。
尤其是在七夕情人节,双11节这几天,商家还会精心打造出饥饿营销,制造出稀缺效应。
在商家的各种炮轰之下,年轻人主动花大价钱买精致的商品,却忘了自己经济能力。
有些人月薪10000元,却租4000元一套的公寓,花4000元买一套衣服,过着各种高大上的生活,银行卡早已负债累累。
《奇葩说》里有一句台词犀利地点评了这种现象:
“内心不够强大,才追求紧致。”
03.
对于精致,有人问过:
到底什么水平才可以玩精致?
一个最好的答案是: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如果你能掌握好界限,不让自己陷入困境的生活,那就无妨。
精致确实有经济门槛的,至少超过行业一大半人才能追求精致生活。
追求精致穷的人,尽管有各种品牌包装,表面看上去是成功人士,但打扮的再光鲜,也能从言行举止里看出端倪。
明清小说里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大户小姐落难,衣衫褴褛地跟着一群难民一起逃亡,半路遇上了知府,盘问几句后,知府客气地询问:“请问小姐是何家世?”
大户小姐有温文尔雅地告诉了他原因。
逃难的人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知府为何会判断这位女子不同一般?
明显是从她的谈吐举止上看出来的。
在当下,年轻人没有钱是很正常的事,为了物质的精致,过度透支自己的生活,只会拖垮他。
穷,但不妨碍一个追求精神上的紧致。
多投资自己的大脑,多见识厉害的人,多培养自己的技能。
这才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事。
《漂亮朋友》里有一句话: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难堪?毫无疑问,这是因为我们一生下来就更多地依赖于物质,而不是精神生活。”
除了精致的外表,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去交会让你开心的生活,去爱不会让你流泪的人,去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生活应该是美好而又温柔的,别把自己活的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