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最重湿邪来袭,除湿妙招,让你百病不生

楚然的笔记 2024-06-07 19:08:54

芒种·忙种二十四节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长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种期间,太阳将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芒种

有芒的麦子快收

有芒的稻子可种

阳历六月六日

芒种,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周礼》

“芒”,指的是有芒作物的收获。

“种”,指的是谷黍类作物的播种。

芒种,麦子等有芒作物进入成熟期,气温逐渐升高,盛夏大幕开启。

夏木荫荫,螳螂破生。芒种已然是中年人,已有小小的收获,但还有更多的小小希望需要种下去,因为时间不等人。

从芒种开始一直到大暑,都是一年中万物疯长的旺季。从芒种开始,要多多在室外走动,身心的补养会好过以往;千万不要犯懒,因为如果错过一天,就有可能错过一季。

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交气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梅雨时节,天气潮湿闷热,盛夏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芒种 · 三候

一候螳螂生

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二候鵙始鸣

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

三候反舌无声

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

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芒种节气民间风俗

1祭祀花神:亲近自然见古风

俗话说:“芒种蝶仔讨无食。”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写道:“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2水煮青梅:青梅煮酒论英雄

芒种至,仲夏翩,小屋围篱,榴花照眼;青梅煮酒,把盏言欢。且莫论世间英雄谁是,但凭说吾辈做事几番。

在中国南方以及日本,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则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中有如下描述:“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劳、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但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要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就是煮梅。

3安苗仪式:祈求丰收与平安

相传,安苗的习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末年起逐渐兴盛。

芒种前,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五谷下种,为表达喜悦,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4打泥巴仗:青年男女闹芒种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一带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种前后都会过一个青年男女欢乐嬉闹的“打泥巴仗”节日。

节日那天,新婚夫妇和大家一起来到田间插秧,插秧的时候男女青年之间相互竞争,比谁动作快,场面非常热闹。秧苗插完后,双方都抓起田里的泥巴互相投掷,阵势就像是两军交战。谁身上泥巴越多说明此人越受大家欢迎。

掌托天门,调三焦

从现在开始,湿气开始加重,有些人会感到四肢疲倦、萎靡不振,人们最好做一些上肢撑举和下肢提踵的动作,可以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并发动手足三阴五脏之气。

动作要领:

1、两脚并拢,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开步,两脚距离略宽于肩,两脚平行,脚尖向前,同时以中指带动,两臂向左右伸展至与肩平,成“一字式”。

2、以中指带动,十指指尖向远、向上伸展,同时娶腕、立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外。两臂上举,至头顶,同时提脚跟、伸两肋,两掌心向上,两中指相对,相距约10厘米,停留在头顶正上方。

3、两脚跟下落,两脚放平,同时两掌继续上撑,动作略停。然后两臂外旋,两掌转成指尖向后,同时仰头、舒胸,目视上方,动作略停。

4、两掌带动两臂向左右伸展下落至两臂平举,同时头颈还原,目视前方。

5、两臂下落,还原体侧,同时左脚收回,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心静体松。

6、反方向练习,动作方法同前,只有脚的左右方向相反。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3遍。

芒种节气,养生要诀

芒种还在五运六气的三之气,火气和寒湿夹杂在一起,成为当下最强的邪气。寒热夹杂,易患寒热相杂的疾病,所以这段时间急性肠胃炎、皮肤病、胃肠湿热特别多发。宜润燥,平肝火,解郁火。

这个时候雨水多了,湿气也开始重了。很多人出现了舌苔厚腻、四肢沉重、头晕恶心的症状,心气最容易亏耗。

“芒种火烧天”,北方阳光火热炽烈,使人易燥易怒;南方湿热混杂,使人头重如裹,郁闷难耐。故以养心为要。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人梅雨季节,持续阴雨,空气非常潮湿,应注意祛湿防暑,饮食调理要以清补为主。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

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蔬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比如山药、百合、木耳、黄瓜、冬瓜、丝瓜、大枣、薏米、大米、荞麦、绿豆、西瓜、香瓜等,都是芒种节气不错的选择。

养生重点是养心、养脾。如果心事重重,劳累过度,则心火内生,火郁于内,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出现感冒等病症。如果心情恬静,则“心静自然凉”,就会平安的渡过这一节气。

1多补水,要午休

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喝水应该小口慢喝、不渴常喝的原则,避免大口灌饮。芒种时节,天气开始闷热,人容易懒散。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适当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

2药浴不生疮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建议用艾草饼煮水洗浴,尤其小朋友,用艾草饼洗浴可以驱蚊、治疗湿疹等皮肤病。

3饮食宜清淡

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

4四物汤补血

心血不足的人可以借助芒种这把“天之大火”来点亮心火,用千古名方四物汤来补血——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可以泡水当茶喝。

5不吃冷饮,护元气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起来,人体内的阳气浮到表面上,来抵御外在气候的炎热,形成一个外阳内阴,所以我们应该少喝、不喝冰冻的饮料,否则的话就会伤元气了。

6防湿邪,要补脾

道医认为脾是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肌肉和四肢。芒种节气暑湿盛行,暑湿容易困脾碍胃,表现为肢体困重,倦怠嗜卧。因此饮食上要常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等,同时注意减酸增苦、调理胃气。

另外,还可配合按摩补脾要穴——太白穴,对于脾虚相关的胃痛、腹胀、吐泻、痢疾、月经不调等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力指压该穴还能治疗湿疹。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每天用力按揉3-5分钟,可以健脾开胃益肾防暑湿。

7养心肺,应少熬夜

随着气温、湿度增高,这段时间,“热伤风”、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病等都高发,要注意养心肺。有心脏病的人要注意保养,少熬夜,避免紧张,可吃一些养心的食物,如桂圆莲肉小枣小米冰糖粥、麦冬桂圆肉枸杞菊花茶,还可以用冬麦5克、桂圆肉5克泡水饮,气虚乏力者加西洋参3克。

8芒种饮食

芒种,所谓梅雨,既是雨季,也是梅季。每年5、6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含有降血脂、消除疲劳、调节酸碱平衡等养生功效。

芒种湿热,暑湿困脾,湿气会伤及脾胃,因此,芒种饮食注意祛湿、健脾。常喝健脾汤有益健脾。

此外,芒种节气要注意清热,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推荐食材:苦瓜、黄瓜、西红柿、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是上乘之选。

另外,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芒种节气,慎防五病

1预防心脏病

芒种以后,气温高,湿度大,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有冠心病的人要格外注意保养,少熬夜、避免工作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节奏,可以吃一些保养心脏的药食,如麦冬5克、桂圆肉5克泡水饮。气虚乏力者可用西洋参3克加桂圆、莲肉、枣、小米、冰糖熬粥,或常饮麦冬、桂圆、枸杞、菊花茶。

2防治空调病

芒种时节气温高,人们喜欢吹空调降温。待在空调环境里过久,会出现头晕、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如果衣着过于单薄,还会引起关节酸痛、颈肩麻木等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为“空调综合征”。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的养生观。一、因时制宜《黄帝内经》十分重视时间节律,认为医者必须通晓天文历法,并将其作为从医的门槛,故《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官针》都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素问·生气通天论》更说“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明确指出了人之所以能避外邪之犯,是顺应了时间规律养生的缘故。《黄帝内经》顺时养生要做到以下三点。1顺年节律养生周年节律指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周期的节律变化。一年之中可分四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认为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命之本,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顺应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因此该篇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因时养生”法则,强调要顺自然四时物候之变化而采取“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方法,对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音五味》等篇还提出五脏应五季,五季食物各有所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除一周年之内的节律外,还有五运六气的超年节律变化,运气学说认为,自然气象存在着5年、6年、10年、12年、60年等周期 。由于每一年岁运不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各不相同,人之患病情况不同,治未病所需之药食亦不相同,因此要“司岁备物”方可“无遗主”。2顺月节律养生周月节律指以1个恒星月或朔望月为周期的节律变化,其产生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周期公转。地球上,海水受日月引力而有潮汐,人体气血受其影响而有盛衰变化。《灵枢·岁露论》指出“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虚,其卫气去,形独居。”《素问·八正神明论》亦有类似的论述,并指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又说“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既说明了人体气血盛衰存在月节律变化,还指出了违反月节律而治的不良后果。因此,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生防病,都应当要注意“因月而调”,避免灾祸内生。3顺日节律养生一日分为四时,则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一日之中的养生亦当同年节律,朝养生,日中养长,日入养收,夜半养肾。《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将一日分为平旦、日中、日入三时而论,指出人的阳气平旦初生、日中阳气隆盛,日西阳气内收,因此在日西入夜之后,要减少劳作及户外活动,若违背此原则,则会形体困顿。二、因地制宜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东方生风”“南方生火”“中央生湿”“北方生寒”“西方生燥”,指出五方的气候各不相同。《素问·异法方宜论》进一步指出五方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的不同,导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的差异。实质上,特定的生存环境造就特定的生活习惯,造就了特定的人群。人类最原始的养生理念来源于生存过程中本能的趋利避害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的北方人“乳食”,其原因在于自然之中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导致“风寒冰冽”,而北方又是“天地所闭藏之域”,作物产出相对较少,故乳食以充饥而御寒;又说“脏寒生满病”,其本义在于提示居于北方,应以避寒而就温为养生第一要务。西方人由于“多风,水土刚强”,故“不衣而褐荐”,多以致密不透风之皮毛为衣以御风寒。就此而言,不同地域之人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根据处生活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必须做到“节饮食”“适寒暑”,方能“安居处”而“长生久视”。体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体质源于先天,人在出生之时已初步具备了体质特性。《黄帝内经》对体质的论述多种多样,如《灵枢·逆顺肥瘦》云:“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此肥人也。……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论述了肥人、瘦人、壮人、婴儿内在气血盛衰、皮肉坚脆情况各不相同。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以五行分类,论述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之人,又以宫、商、角、徵、羽五间对五行之人进一步分类论述,共计 25 种体质,指出各形人体格大小强弱、性格特点各不相同。《灵枢·通天》则以阴阳五态分类,论述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等五种体质。此外还有从人格来对体质进行分类的,如《灵枢·论勇》的勇者、怯者,以及《素问·血气形质》的形志苦乐分类。体质不同,其内在脏腑气血之盛衰亦不相同,故养生必须以体质为依据,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2辨年龄养生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也随之而变化,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灵枢·营卫生会》说“老壮不同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指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时,其脏腑气血盛衰存在差异,少儿至青少年时,人体气血渐充、脏腑功能逐渐强盛,在中年盛壮之后就逐步走向衰老;在五脏六腑平定强盛之后,脏腑功能从肝开始按照相生次序逐渐衰退,至五脏皆虚、形神相离之时走向生命终点,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之变化受气血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强弱的影响。由于年龄不同,体内气血盛衰情况不同,故养生法则必须因年龄而定。3别男女养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指出男女存在生理差异,男子为阳,以气为用;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故男子之养生重在养气,而女子养生重在和血。《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以女七、男八为阶段详细论述了男女生、长、壮、老、已的规律。男子五八衰老始于肾,女子五七衰老始于阳明。除了说明人的生理状态随年龄而变以外,还与性别密切相关。《灵枢·五音五味》对女性的体质特点概括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即认为女子受经产的影响而处于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状态。综上所述,女子的养生应当以血为根本,要重视阳明的调护;男子养生应以精为根本,要重视肾气的保护。三因制宜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它要求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所处的时空环境特异性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考虑,知常达变,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导致空调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寒邪入侵,治宜疏散外寒、清化内湿。道医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等功效。在空调房里待得过久,体内的寒气就会偏重,此时可吃些生姜,发汗后会将寒邪驱除,不适症状也就消失了。

3防止口舌生疮

道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芒种以后,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小便黄短,大便秘结,口舌生疮的症状,这时应就应该少吃辛热之品,多吃黄瓜、青菜、绿豆。可用竹叶3克、麦冬5克、金银花3克泡水饮。

4预防妇科病

芒种时因天气湿热重,湿热内蕴,妇女易患白带多而黄,应少吃辛热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薏米、山药、白扁豆、粳米等。

5防真菌感染

潮湿环境是真菌发作的温床,因此要注意干燥,经常更换衣服,避开阴湿的环境。

0 阅读:0

楚然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