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只仙鹤骨头做的笛子,将中华文明从5000年推向了8000年,史前的文明超出想象

南兮的人文游记 2024-10-10 10:01:34

8700多年前,一只仙鹤死去,翅骨留在了原始人的村落里。出于对仙鹤的崇拜,人们把这只翅骨凿成了骨笛。在夜幕降临时,部落里的巫师用骨笛吹响了神秘的乐曲,人们在篝火中载歌载舞,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仙鹤吐息)

这是一只来自8700年前的笛子,8700年前是什么概念呢?那时候还是史前文明的远古氏族部落时代。

(贾湖骨笛|拍摄于河南博物院)

别看它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它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可吹奏乐器。它的发现像神话一样,一下子把中华文明史由5000年上升到8000年,是当无愧的“中华第一笛”。

你好哇!我是南兮,我们接着更新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系列,今天要登场的主角是贾湖骨笛。

虽然它只有小小一只,却是其它镇院之宝的老前辈。它最牛的地方在于,作为8700多年前的古老乐器,它竟然可以吹出世界标准音,至今仍然可以演奏歌曲。

在今天的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有一处距今9000年到7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1961年首次被发现,从1983年到2013年,一共经历了8次考古发掘,出土了骨笛、契形符号、龟甲之类的重要文物。

贾湖遗址的发现被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还有了“五千年文明看良渚,八千年起源看贾湖”的说法。

(甲骨遗址出土的龟甲)

贾湖骨笛于1987年出土于贾湖遗址中,它是用丹顶鹤翅膀上最长的那节骨头制成的笛子。

在遗址中一共出土了40多只骨笛,河南博物院的这支是最精美的,当时就放在墓主人左腿股骨外侧,和它一起陪在墓主人身边的,还有另外一只相同的,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

这笛子有8700年可不是我胡诌的,而是进过了碳14的专业年份测定,它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的笛子早了2000年。

在它未发现之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乌尔古墓所出土的那只笛子,被认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笛子,但贾湖骨笛比它还要早。

过去学者们大多认定中国的笛子来源于西方,我们熟悉的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七阶音也是由西方传入,而贾湖骨笛的出土反驳了这一说法。

这支骨笛出土时断成了3截,不过这不是在墓里断的,而是在墓主人生前就断开了。墓主人不但没有丢掉它,反而精心设计打孔缀合继续使用,最后随葬进了自己的墓里。

这不仅说明这是墓主人的心爱之物,也说明在当时要制作一根骨笛难度极大。

我们来细看这只骨笛,整体呈褐色,因石化而通体晶莹,有着玉一般的质感,笛身有7个小孔。

由于骨管粗细不一,容易产生音差,古人在第七个孔旁边开了个小孔,用来调音。

这些音孔直径最小的只有1毫米,贾湖骨笛距今将近9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古人是用什么材质的钻孔工具,才能钻透如此坚硬的骨头?

在没有任何调音设备的前提下他们是如何制作出音程如此准确的骨笛的?

很可惜,这些都还是未解之谜,只能说也许古代的文明程度,超乎你我想象,

贾湖骨笛的重要程度不仅仅体现在音乐上,还体现在数学意义上。

贾湖骨笛的长度23.1厘米,这个尺寸符合后世汉代累黍定尺的习惯。而且这支笛子有错误的钻孔,但没有钻透,而是在旁边1毫米左右修正了正确位置。整个笛身上有标准的刻痕,说明当时的贾湖先民钻孔不是随机地靠经验来打孔,而是有着一些计算方法和测量标准。

其它出土的一只骨笛上钻孔的计算,甚至还符合我们如今的十二平均律。不得不叹服近9000年前中国人的数学知识水平。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如今,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带着复制的贾湖骨笛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巡演。

远古时代飘荡在舞阳贾湖上空古朴清越的笛声,穿越了近9000年,依然回响在华夏大地上。

如果你来到河南博物院,不妨到一楼古乐厅去聆听一下复制的贾湖骨笛吹出的美妙之音。

0 阅读:1

南兮的人文游记

简介:少时读书,而今行路,以书带路,圆少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