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有个范家门(下)

鹿鸣新闻 2025-03-17 16:07:32

范战标和村“两委”的干部,下定了在范家门村搞旅游开发的决心。

2011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范家门村实行了异地搬迁,全村600多口群众,搬到了山下唐庄镇统一建设的新型社区,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舒适生活。村民们从山上搬迁到山下,不仅便利了他们的生活,解决了就业问题,更有利于山上的自然生态恢复和村里的旅游开发。

范家门村原来只有一条两米多宽的路,而且路面早已毁损。范战标当了村支书后,曾经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了重修,但现在远远不能适合村里发展的需要。不把路修好加宽,咋让山外的人来范家门村投资看风景?

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过了春节,范战标召集村干部开会,决定从范家门村修一条7米宽的水泥路,一直修到山下。他说这想法的时候,村“两委”的干部都大吃一惊。修路是好事,修路的钱从哪里来?范战标说:“钱的事我来办。”

村干部们都知道,这事有点儿难,不说修路没有钱的事儿,有范支书顶着。可这条路要从村里修到山下,还要经人家磨沟村的地盘。道路在范家门村修,咋都好办,可是修到人家磨沟村时,占用的是人家老百姓的地,问题就来了:一是人家让不让你占用人家的地修路?二是你怎么赔偿人家钱,人家会不会同意你的赔偿方案?两个方面哪一条达不成协议,都修不成路。

村干部范建涛说:“为修这条路,特别是修磨沟这段路,村里可是做大难,费大事了。”

一切准备就绪,开工之前,施工队的老板却犯了嘀咕,他听说范家门村是个省级贫困村,村里根本没有一分钱,这路修了,钱问谁要呀?风险太大了。施工队提出要先付30万元钱,不然他们就不干。这事儿汇报到范战标那里,范战标说:“也理解人家,那就先给他搞几十万元钱,让人家吃个定心丸。”然后,他给他爱人打电话,让她从家里取了30万元,送到了村里,当场交给了施工队的队长。

施工队的人一看范支书是干事的人,当场表态:“以后有钱没钱我们都干,一定修好这条路。”于是,这条路就热火朝天地修起来,很快修到了磨沟村。范战标给磨沟的村支书、村主任都打了招呼,但村里说:“修路确实是好事,但老百姓的事情不好说,因为牵涉到各家各户的利益,我们在村里帮你们说和说和,宣传宣传,然后你们自己找他们一家一户做工作,做通了,你们就修路,做不通,我们也不好办。”

范战标派村干部范建涛、范艮州、李松伟、宋金省他们,负责磨沟村的占地商谈工作,他们可是作了难。天天都要找人家村里的群众做工作,又是敬烟,又是陪笑脸,又是请吃饭,即便这样,有的群众还是不愿意让占他们家的地,有的群众还是嫌给他们补偿的钱太少,就是不同意从他家的地里修路去,还有的群众干脆给你来个闭门羹,不给你说事儿。

为了找到这些群众,做通他们的工作,范建涛他们想尽了办法,甚至还在村里放了“眼线”,专门打听那些不愿见面的群众的消息。有一天晚上,半夜的时候,“眼线”捎信儿说,那个“钉子户”回来了。范建涛他们一听,赶快从村里赶过去,并且报告了支书范战标。听到消息的范战标,立马赶到了这个人的家里。可大家好话说了一百遍,人家就是不愿意让路从他们家地里过。

范战标见这个人嫌甜不吃、油盐不进,火气“腾”地一下子就上来了,他劈头盖脸就怼起了这个人。他说道:“你不要以为你能拦着我修路,我范战标想修的路,你能拦得住?再者说了,给你的钱已经是最多了,你还贪得无厌不满足,因为你一家,让这路修不成,让大家走不上光明大道?我们自己出钱给你们修路,镇里村里都支持,你还左拦右拦,小鬼不见面,见了面你还装大尾巴狼。你说吧,今天晚上你说清楚,到底让修不让修?如果你不让修,明天我就停下来,在磨沟村宣布,是因为你阻拦,让这条路修不成了,我把这事汇报镇政府,到时候叫你人财两空,不信咱走着看,我范战标说到做到,做不到我范战标头朝下走。”

范战标当时说话的声音大得像打雷,样子也凶得像要咬人,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一番话就镇住了这个人,吓得他一下子就软了下来,说道:“我也没说不让修路啊,范书记,你看就是能不能再给我加点钱,我家里还有病号,需要钱哪。”

范战标看火候到了,当场拍板,指着范建涛他们几个说道:“你们再给他加300元钱,多少就这样了。”回头又对这个人说:“你说行不行?不行就算了,行了你就收下钱,但你不能对外说,要不就乱了套。”

就这样,软硬兼施,这个“钉子户”总算攻下来了。

范建涛说:“在磨沟村修路,路修到谁家,都要给谁家说好话,遇上给范家门村有亲戚的,就连‘糊涂带搅泥’糊弄过去,遇上没亲没故的,那只有多说好话,软磨硬泡,把事说下来。反正范书记下了死命令,不管有啥问题,不管有多难,都要把这条路修通。所以一旦我们攻下一户来,不论白天和黑夜,就会立即发动施工队,该挖的挖,该垫的垫,速战速决,把这段路修通,怕的就是夜长梦多。磨沟这段路修下来呀,好话说的有千千万,烟卷发了一支又一支、一盒又一盒、一条又一条,我算了算,光是买的烟,总共有两大箱啊!”

范战标说:“幸亏当年修了这段路,如果要现在去修这段路,什么原材料都贵了,这段路修下来要多花几百万啊!”

范家门村修的这条宽7米的水泥大道,从山上直通山下,大车小车,通行无阻,一下子方便了范家门村和山下几个村子的群众,为范家门村的旅游开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路修好后,搬到山下住的村民们都上山来看这条宽阔大道。站在这条通往范家门村的宽阔的大路上,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很感慨很激动,他们流着泪说:一辈子没有走过这么宽敞的路呀,这都得感谢范战标范支书啊!

范家门村最早开发的旅游项目,应该算是“来龙洞”。

来龙洞原本只有一个小洞口,范家门村的人祖祖辈辈都传说这里有一个洞,直通地下。范战标当了村支书后,和村干部一起走访上年龄的村民,了解这个洞神乎其神的传说。有的村民讲,传说很早以前,放羊的人把羊羔掉进一个洞口后,就再也找不到;还有人传说,原来农户养的鸡子,掉到洞里后,从别的不知什么地方跑出来了;大家都说,这儿原来是龙王的一个藏身之地。而且范家门村前后有两个村庄,一个叫龙头村,一个叫龙尾村,老人们说范家门村就是龙身所在。

这些传说,让范战标对范家门村的这个洞,产生了好奇之心。他毕竟在外面闯过多年世界,见多识广,他就想,范家门村的来龙洞,会不会是一个溶洞呢?如果是个溶洞,那就可以开发出来,成为范家门村的一景啊!

有一次,范战标带着村干部到范家门村在新密县做生意的宋玉斌那里办事,说起了村里想要开发来龙洞造福村民的事情。宋玉斌听了,当即拿出了两万元钱,他说他是范家门村人,也要为村里的开发献一份力,以后村里需要钱,他尽己所能还要支持。后来,他果然又捐了几万元。

从2009年开始,范家门村人在范战标的带领下,就尝试着开始探挖来龙洞,看到底是不是一个洞,到底是一个啥洞?洞里都有啥?范建涛、范银州当时带了几个村民就开始从传说中的洞口往里面挖。

听说范家门村在挖洞,周围村子的老百姓,包括范家门村的一些老百姓,都说范战标和村委会这帮人是瞎胡闹,人老几辈子没事儿闲聊当瞎话传说的一个小洞口,现在要派人往里边挖,那里边能有黄金白银?能挖出个啥?这是穷疯了?还是想钱想疯了?

范战标自己心里有底。先小范围的挖,里边没有金银财宝,也没有啥,也损失不大,如果真能挖出个溶洞来,那就是聚宝洞了,比挖出黄金白银还值钱。

范建涛说:“当时也没抱多大希望,反正范支书想开挖,我们都是村干部,就听他的吧,愿意跟着干的群众,我们也不白用,一个人一天给他们几十元钱,老百姓权当打工赚钱了。”

我们把洞口的泥土清理之后,洞口就往里边延伸进去了,谁知道这家伙越挖越深,洞口还有分叉!我们把这情况报告了范支书,他就下洞来亲自带着大家往里面挖,挖着挖着,里面出风景了,有的地方像大象,有的地方像狮子,有地方像玉石柱子,有的地方像大蘑菇,有的地方像天上的星星,有的地方还有流水,跟小河一样,有的地方忽然宽阔开来,像个大客厅,有的地方又忽然窄狭起来,只能容下一个人弯腰低头才能过去。

几天后,看到此情此景的范战标,激动地说:“这就是溶洞啊!这就是溶洞!老天爷给范家门留有‘聚宝洞’啊!”

范家门村发现溶洞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不光全村人知道了,周围的村子也都知道了,后来整个登封都知道了。

范艮州说:“刚开始我们只有几个人挖洞,后来老百姓知道挖出了溶洞,都提起了劲头,很多人都加入了挖洞的队伍。从最初的洞口,一直排到洞里面,前面的人负责清理泥土,后面的人负责一个接一个的把土传递出来。就这样,洞越挖越深,越挖越大,也越挖越长。

“后来,范支书说,咱们将来要开发旅游景点,那总要给来龙洞找一个出口吧,这光有进洞口,没有出洞口不成啊,咱们不能盲目这样挖下去呀!

“是呀,要找到出口啊。后来,范支书从城里请来专家,帮村里找走出溶洞的洞口。我们顺着专家指导的路线挖,果真找到了来龙洞现在的出口。在出口的地方,我们还挖出了骨头,看着像是动物的骨头,老人们说,这肯定是早些年掉进去的牛啊羊啊的骨头。”

就这样,范家门村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用最原始的工具探险挖洞,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挖出了一个深达数米,长达1300多米的溶洞,挖出了一个美丽的天然大溶洞,洞内天然形成的石笋、石钟乳、石幔,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后来,有地质学家来范家门村考察,看过这个溶洞后很激动,说范家门村的来龙洞是嵩山地区最古老、最密集、形成周期最长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距今已有5.5亿年以上的沧桑历史了。

专家们还说,范家门村的溶洞内现在开发出的景观共分4大部分:“冰河世纪”“水月洞天”“天涯海阁”“大闹龙宫”。洞内奇石林立,蜿蜒曲折,风景绝伦,神秘莫测。在溶洞之中,还可以看到5层的溶洞套叠,分界明显,说明溶洞在这亿万年间至少有5次海水进退的地质变化过程,也说明嵩山地区至少有5次的升降过程,所以说范家门村村民挖出的这个溶洞,不仅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还有极高的科考价值,被誉为“嵩山第一溶洞”。

现在,来龙洞已经成为范家门村旅游开发非常成功的一个景点,吸引着省内外的不少游客,加之村里开发的众多的充满乡村记忆、乡村味道的景点,范家门村在河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甚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国的游客。

近几年来,紧跟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范家门村的发展走上了规范化的快速发展之路。

为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的开发建设范家门村,2015年,范家门村不仅成立了河南范家门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还自筹资金230万元,邀请湖南大学规划设计院来村里考察,编制完成了《范家门美丽乡村旅游规划》。对于一个小山村来说,花费如此大的代价搞一个山村发展《规划》,这是多大的魄力呀!

范战标说:这个《规划》设计充分整合了村内优秀的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以“山村老家”为主题,以“山居体验”为核心,遵循“回归、简居、生态”理念,融合特色山居环境、特色石窑群落及土砖瓦房建筑群落资源,为范家门村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道路。全村所有的建设项目都是围绕“全民公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为核心的集体化发展的道路。目前村里正在建设的宋家大院、范家大院和小吃一条街以及民俗住宿等项目,都由村民参与完成,很好地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范家门村决定在登封市率先开展以‘三变改革、五大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计划。”范战标说,“2018年2月1日,我们范家门村隆重召开‘三变改革、五大合作’揭牌仪式,当时郑州市、登封市的领导、专家和唐庄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都参加了,还有登封市许多村庄的村‘两委’干部也都参加了。”

范战标还介绍说:“我们村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指示用标语的形式写在墙上,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一贯彻落实: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村里组建了资产股份合作社;二是开展土地承包权‘三权分置’,在村里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开展宅基地改革和农村房屋置换,在村里组建了房屋股份合作社;四是开展农民充分就业村社建设,在村里组建了劳务股份合作社;五是开展精准扶贫和股份扶贫试点,在村里组建了置业股份合作社。把‘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落到实处,为范家门村的发展增添动力。”

那么,范家门村的五大合作社是如何让村民盈利的呢?

范战标介绍说,根据合作社规定,全村农民的承包地全部入股,集体机动地即为集体股,每亩地每年的保底分红为500元。入股后的土地交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享受保底分红;不交给合作社,继续由农民自己耕种的,不享受保底分红,当年交给合作社即可享受保底分红。到年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扣除日常工作经费以及已支付的保底分红后,其余全部分给农民。

劳务合作社主要为农户提供免费登记、免费培训、免费中介等帮助,既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合作社收入,年终还可进行二次分红;房屋股份合作社是以农户移民搬迁后的房屋作价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社将这些房屋交由范家门村旅游投资公司统一运营,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公司取得收入后分红给房屋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再分红给农户。

资产股份合作社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农户以现金入股,组建投资性的范家门村置业股份合作社。村民向村旅游投资公司投资入股,或直接从事旅游设施、旅游地产的开发建设、出让、出租等,取得收入后按股分红。置业股份合作社则主要通过“党建+精准扶贫”促全民脱贫、“党建+乡村旅游”建美丽乡村、“党建+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模式造福全村百姓。

范家门村现任党支部书记赵永毫说:“‘五大合作社’把范家门村的集体资产产权、土地、劳力、房屋、资金等要素分别整合了起来,这样一来,农民手里的资源发挥了最大价值,收入也得到了提升。‘三变改革、五大合作’的发展之路,让范家门村成为登封市和郑州市乡村发展中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典型村,全市几百个乡村都来这里参观学习,全省也有很多乡村来范家门村参观学习。”

范家门村有今天,一切都来之不易。

继任村支书范建涛说:“老支书为了历练我们,今年他主动辞去了村支书,将我扶上了村支书的位子。我压力很大,但他说‘你有这个能力,好好干吧!我退了,还是坚强后盾,支持到底’。为村里发展的事情,老书记范战标这些年不光付出多,实话说也没少作难,作的难啊,三天三夜说不完,他甚至为村里的事,难为得还哭过。”

那是2015年的事情。那年夏天,范战标听说省扶贫办在评审“美丽村庄项目”,他就带着村里的一份材料,急急火火地赶到了郑州。当他把用五页纸打印的材料递给专家组的时候,有一位领导拿着他送过来的材料,有些生气地说:“你们看看,你们看看,就凭这几页纸,范家门村就要拿到‘美丽村庄项目’,这简直是开玩笑!”

就这样,范家门村的项目被拒之门外了。

无论范战标怎么说,怎么讲都没用,他只能灰溜溜地走了。那天下午,他几乎是被“赶”出评审组会议室的。那时候,天下起了大雨,他在雨中奔走,心情沮丧到了极点。他在风雨之中漫无目地地走着,大雨淋湿了他的头、他的衣服,也将他的头脑淋得清醒了。

“是呀,人家送的材料,都是整本整本像书一样的项目申报材料,我拿几页纸就想争取一个扶持项目,人家领导咋会不生气呢?都是怨自己,都是怨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申报。”

这么好的项目,因为村里、因为自己没有经验,就要白白丢失。一想到这些,他心里就懊悔得不行,胃里直吐酸水子,他自己止不住扇自己的脸。

凄风苦雨,孤立无援。那天,他在雨中走到大街上的一个墙角,望着灰蒙蒙的天和漫天的雨,触景生情,悲从心生,禁不住呜呜地哭,泪如雨下。

后来,他又走入雨中,走着走着,突然心有不甘,他决定再找专家组的人恳求一下,死马当作活马医。他浑身淋得水湿,像落汤鸡一样,又厚着脸皮壮着胆,去找了专家组的领导。一位领导看他如此狼狈,有些感动,对他说:“看你这样的村支部书记,为村里的事儿这样操心,就再给你们一次机会。知道你们村搞得很好,但也不能靠几页纸,就让专家们论证你们村的项目,你回去抓紧时间,找人按照项目申报报告规规矩矩地整理一下材料,抓紧时间送来交给专家组评审。”

闻听此言,激动无比,内心谢天谢地谢领导。

那天,他冒雨从郑州赶回登封,连夜请专业人士,帮助范家门村整理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制作完成后,他又马不停蹄,送到了郑州。然后,就是忐忑不安地等待,盼望着好消息。

后来,范家门村终于拿到了河南省“美丽乡村”的项目,争取到了一笔国家的扶持资金,为亟待资金支持的范家门村旅游开发,解了燃眉之急。

范战标说:“范家门村发展的路上,也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我们一个小山村,一穷二白,要想发展,谈何容易,没有钱,我和村干部带头找钱,借了亲戚借朋友,反正能找的钱都找了。这些年来,我们村先后投入了一个多亿的资金开发建设,已经把当初一个省级贫困村,建设成了名扬四方的美丽山村,可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吃了多少苦,经了多少事,受了多少屈。在我们范家门村当村干部,其实就是一种奉献、付出,这里的村干部都有一种吃亏是福的信念。我当村支部书记后,曾经对村干部们‘约法三章’,不准任何一名村干部因为给群众办事而收群众一分钱、收群众一盒烟;不准任何一名村干部因为给群众办事吃群众的饭、喝群众的酒。这些‘禁令’绝对不允许违犯,如有违犯,一定严肃处理。”

范战标说出来的话是有分量的,大家都知道他认真的作风,更知道他火爆的脾气。

范建涛说:“范支书说出来的话,你谁敢不听?你别看他平常嘻嘻哈哈,给你又说又笑,一旦你犯事了,你犯了哪一条错,他不在私下里说你,他一定会放在党员干部会上,或者全村群众大会上,狠狠地批你,批得你鼻青脸肿,批得你头不是头、脚不是脚、脸不是脸,批得你那时候只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村干部从没有吃过群众的请,收过群众的礼。这么多年来,我们给村里办事,没有哪一个村干部在村里报过一分钱,我们出差在外,跟着范支书的时候,那肯定是他拿钱,我们自己出去的时候,那只有自己垫钱,已经养成了习惯了,没人想占村里一分钱便宜,只有吃亏的分儿。过去说范家门的村干部不吃不贪不拿,人家要么不信,要么半信半疑,说你范家门的干部是瞎吹瞎擂,自己给自己头上插花,脸上抹粉,这几年纪委查了几次,证明我们没瞎说,全登封现在都知道,我们范家门村的村干部到底是啥作风了!”

“在范家门的发展中,除了村干部有好的作风、有奉献付出的精神,村里一直很注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注重培养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范战标说,“村里多年前就筹集资金,成立了‘范家门村帮扶中心’,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现在已支出去帮扶资金100多万元了。村里对每年考上大学的大学生,都会给予8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这一举措,不仅鼓励了村里的学生们好学上进,也为村‘两委’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力量。近年来,村里每年春节前还举办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号召本村的大学生走上讲台,面对村里的父老乡亲,把自己在外的见识讲给大家听,把自己结合本村发展实际提出的设想也告诉大家。演讲比赛每次评出一二三等奖,村里都给予这些大学生奖励,并鼓励他们回村创业发展。现在,范家门村的村干部队伍中,已有3名大学生村干部。”

范战标激动地说:“这些年,范家门村的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坚守初心、群众至上、吃苦在前、吃亏在前、不贪不占。范家门村的村干部可以拍着良心说,17年无人吃过群众一顿饭,17年无人收过群众一盒烟,17年无人贪过村里一分钱。范家门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村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大家愿意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有信心、有决心,大干快上,把范家门村早日建设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最美丽的山村,让范家门村打造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山村老家’。”

说起范家门的事儿,范战标就特别有精气神,他有说不完的话……

范家门村的发展之所以有今天,也是遇上了历史上最好的机遇。从前国家的扶贫政策一年比一年好,现在乡村振兴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

范战标和两位继任的村支书范建涛和赵永毫,这些年来持之以恒带着党员干部和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成绩,使原本贫困的小山村,一天一个新变化,一年一个新模样。2015年,全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走上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旅游开发之路和乡村振兴之路。

17年的时间里,范家门村的党员干部群众有目共睹,老支书范战标不管是在担任村支书期间,还是让贤退职后,始终没有离开范家门村,始终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为范家门村的发展呕心沥血,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操心。

从2013年到2024年,范家门村利用国家的扶贫资金和村里自筹的资金,先后投入村里3亿多元,持续进行旅游开发。重修了慈母湖,在湖中养了大量的金鱼;在杏花岭上修起了盘山的弯弯曲曲的栈道;在杏花岭和凤凰岭之间,修建了总长300米、宽度2.4米、垂直高度116米的玻璃吊桥,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外婆桥”;在外婆桥的附近,架起了一条长300米的高空滑索。无论是在外婆桥上,还是坐在高空滑索上,都能欣赏到范家门村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景,山谷溪水,茂林修竹,蓝天白云,飞鸟鱼虫,尽入眼底。此外,在慈母湖里修建了“喊泉”,在黑老婆沟一带修建了有氧步道,将树林、山坡、山沟、簸箕泉、龙王庙连成了一体,成为人们休闲赏景的好去处。

2024年,在老支书范战标和范家门村继任党支部书记赵永毫的努力下,在巩义市西沟村老支书王西争的倾力支持下,登封市范家门村与巩义市的西沟村实现了联手连片开发。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帮扶下,范家门村和西沟村联手,在两村相邻的地方投资6000多万元,修建了贯通登封市和巩义市的旅游开发隧道——“天地心隧道”,一下子把范家门景区的面积扩大到了18平方公里。此举,让范家门村、西沟村及周边村庄的群众来往登封巩义两地的距离直接缩短了许多,极大地方便了巩义市和登封市两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旅游文化交流活动。

由此,两个村成为登封市和巩义市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典范村,被当地的新闻媒体多次采访和报道,也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肯定。

范家门村今天已经开发成功的景点,可用“一山、一水、一洞、一桥、一湖、一洼、一滑索,一民宿、一隧道”来概括:一山指的就是范家门村的主山林台山;一水是村里终年不枯的神泉簸箕泉;一洞就是地质奇观来龙洞;一桥则是嵩山地区跨度最大的玻璃吊桥外婆桥;一湖就是村里的天然湖泊慈母湖;一洼则是村里的天文奇观天心洼;一滑索就是那条几百米长的从山的这边滑到山的那边的铁索道;一民宿就是村里投资数百万元建起了范家门民宿度假区;一隧道则是打通巩义和登封的那条“天地心隧道”。

如今,范家门村已经注册成立了“嵩山天地心旅游文化度假区”,并通过这个旅游文化度假区招商引资,不断加大对景区设施的完善和投资开发力度。

现在,范家门已成为了国家4A级景区。人们说:嵩山之上范家门,一步一景真快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们相信,嵩山之上的范家门村,一定会在阳光灿烂、绿水青山的大地上,乘着乡村振兴的劲风高高腾飞。

作者余义伟采访札记:

2024年11月14日,我和郑旺盛老师带着作品初稿,再次来到范家门,召开一次小型研讨会,就作品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最后核实。午饭后,老书记范战标与我们在他景区的办公室里,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我问他:“范书记,在当前一个阶段,全国都在大搞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范家门村在您的带领下,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为一个富裕、美丽的4A级旅游乡村,您的经历、您的精神都值得大家敬佩,能否请您对我们奋战在全国各个乡村一线的村官们,谈谈您的成功经验,或者说有什么秘籍?”范战标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望了望办公室里悬挂的毛主席画像,两眼带光,一边似若回忆,一边语气缓慢地说道:“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更没有什么秘籍。我回到范家门村做这个支书,是带着一股气、憋着一股劲来干的。”说着说着,他又动了感情:“我当初就是不服这口气,我白手起家能做成一个大企业,我怎么就做不好一个村支书?我就是憋着一股狠劲,必须要带领村里一班人改变范家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否则我无颜再回范家门来!要说什么经验,我就是时刻记着,我是回来给全村父老乡亲做点实事的,让大家伙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梦想,就是我人生的第二次成功。我不是为了捞点钱,不是为了讨好领导、更不是为了去升官而做这个支书的。也许,这就是毛主席说的‘群众路线’;也许,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0 阅读:0
鹿鸣新闻

鹿鸣新闻

秉持专业新闻理念,报告时代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