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孟牛安!
如今,孩子面临着学习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抽动症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
很多孩子频繁出现挤眉弄眼、耸肩、清嗓子、摇头等症状,还伴有情绪不稳定、脾气急躁等情况。在中医看来,这些症状多是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表现。

中医调理抽动症,关键在于 “平肝熄风”。有一味中药在平肝熄风方面功效显著,它就是天麻。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作用。
《本草汇言》中记载其 “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尤其擅长平息内动的肝风,恢复人体气机的平稳,从而改善抽动症引发的各种不自主抽动症状。

关于天麻的应用,有一张经典方剂 —— 定风止动汤,在应对肝风内动型抽动症方面效果极佳。
定风止动汤组方
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芍、蝉蜕、地龙、茯苓、白术、当归、甘草。
方中,天麻为君药,直接针对肝风,起到息风止痉的关键作用;
钩藤、石决明辅助天麻平肝潜阳,增强平息肝风的力量;
白芍养血柔肝,使肝体得养,肝风自息;
蝉蜕、地龙清热息风,通络止痉;
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因为脾土健运有助于制约肝木,防止肝风太过;
当归养血活血,与白芍等配伍,共同滋养肝血;
甘草调和诸药,让整个方剂的作用更加协调。
如此配伍,全方共奏平肝熄风、健脾养血之功,从根本上改善肝风内动的体质,让抽动症状得到缓解。
门诊医案分享我门诊中有个 8 岁的小男孩浩浩,患抽动症已经 1 年多了。挤眉弄眼、耸肩的症状频繁出现,在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受到了很大影响。
家长带他四处求医,尝试了多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浩浩平时脾气急躁,容易哭闹,晚上睡觉也不安稳。

刻诊时,浩浩面色略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中医辨证为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型抽动症。
于是,我采用定风止动汤进行加减调理。在原方基础上,增加了黄芩以增强清肝泻火之力,因为浩浩肝火较旺;加用酸枣仁宁心安神,改善他的睡眠情况。
浩浩坚持服用两周后,挤眉弄眼、耸肩的频率明显降低,脾气也有所改善,晚上睡觉安稳了许多。随后,根据他的症状变化调整方剂,减少了黄芩的用量,加入了太子参,以进一步健脾益气,增强体质。
继续服用一个月后,浩浩的抽动症状基本消失,情绪稳定,注意力也能集中了,学习成绩开始逐步提升。随访半年,抽动症状未再复发。
天麻与定风止动汤的搭配,体现了中医治疗抽动症 “标本兼治” 的理念。中医治疗抽动症并非仅仅针对症状,而是通过全面调理,恢复人体阴阳平衡。

不过,天麻虽好,但使用时也需辨证。气血虚甚者需慎用,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虚弱。
抽动症孩子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孩子的情志调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避免情绪过激;饮食上要清淡,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热象;鼓励孩子适度运动,像慢跑、跳绳等,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只要坚持中医调理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大多数抽动症孩子都能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重拾快乐的童年。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好历害的.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