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刀划开刚出生3天女儿的后背,不料这一举动救了千万婴儿的命

爱月聊情感 2024-07-18 08:40:53

1949年,他不顾妻子反对,用刀划开刚出生3天女儿的后背,看着女儿奄奄一息,妻子瘫软在地,谁知他这一举动,竟救了千万中国婴儿。

1949年8月,一个将影响中国万千孩子的女孩出生了。

她的人生,一出生就是“困难模式”。

在那个年代,全国各地流行一种叫做“婴儿皮下坏疽”的传染病,这种病,是新生儿的“专属”,它是新生儿皮下化脓感染导致的。

发病的孩子,基本都是刚来到这个世界2-3天的婴儿,死亡率达100%。

带着父母的期盼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一旦感染这个病,就意味着夭折,无一例外。

有不少孩子的出生和死亡,发生在同一天。

在当时的中国,每出生5个孩子,就有1个死于这种病。

太残忍了!

张建玫的父亲张金哲是儿科医生,为了防止她被感染,父亲让她在出生的第二天就出院了,但她还是感染了这种可怕的病。

张金哲已经见过太多类似的病例,每一次,他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在自己面前慢慢死去,他却无能为力。

多年后想起这件事,他仍眼含热泪:

“医生也不会治,医院也不给他治,只好看着他死…”

他曾提出过一种解决方案——在感染面积扩散开之前,手术切开孩子的皮肤,排出脓血。

但他那时候只是一名不满30的年轻医生,他的想法得到了中西医专家的一一反对,大家都认为张金哲的方案违反医学原则。

西医认为:感染没有继续扩散的时候才能切开。

中医认为:要“熟透”了才能切开。

如果手术不成功,没人敢承担责任,所以一直没有人同意在小患者身上试行。

正在张金哲为此感到苦恼的时候,一个“机会”来了,女儿建玫患上了这种病。他面临2种选择:

1.沿用之前的方案,看着女儿离世。

2.切开女儿的后背处理,有一丝希望。

他选择了后者,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孤注一掷。

这时候没人反对了,因为他切的是自己的女儿,医院不用承担责任。

手术时,大家都捏了一把汗。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尝试,而且,那是他的亲生女儿啊!

好在手术成功了!

一周后,张金哲的女儿就奇迹般地痊愈了!她因此成为中国“婴儿皮下坏疽”经手术治疗存活的首例小患儿!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历,张金哲变得更大胆。他经常不经过任何领导的批准,就切开孩子的身体,然后每个孩子都活了下来。

几十年后,被采访时,他笑得开心又“得意”:

这(女儿)活了以后,我就敢说话了。

不关你是中医老大夫也好,你是西医专家也好,你那儿不切都死了,我这儿活了一个。

这些成功案例很快传到了全国各地,其他地方的医生也开始效仿。

皮下坏疽的死亡率,从100%迅速降到5%。

张金哲之所以敢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愧疚,那个让他为医生感到耻辱的愧疚。

《张金哲传》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5年,25岁的他是医院的实习医生。在他值班的一个夜晚,中学老师急匆匆地抱着刚满1岁的儿子来到医院。

孩子患的是白喉(嗓子长了白膜,影响呼吸),他全身青紫,已经被憋得难以呼吸。

医书上说,应该马上切开气管救治。可他只是一个实习医生啊,他没有经验,于是找来上级医师,后者流着泪对他说,没有人能做这个手术。

就这样,孩子憋死在了急诊室。中学老师一言不发,含泪抱走了孩子。

面对病人,还有比“什么也做不了”,更痛更无力的吗?

这样的场景,深深地烙在了张金哲的心里,很长一段时间,他为此感到愧疚,为医生感到耻辱。

医书上明明写了处理方案,为什么不执行呢?医院里的医生,大多是著名的医生,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吗?不,他们有,只是他们不肯做这样的手术,因为风险太大,害怕担责。

不做,就不会错。

这是很多人在现实中学会的处事方式,可是张金哲不想这样。

这些经历,让张金哲明白,小二外科必须要有人去研究,去冒险,

后来,他致力于在小儿外科领域挑战各种急症、畸症,拯救了千万孩子的命。

他发明了50多项专利,没有收一分专利费。

提到张金哲院士,很少有人知道。不仅因为他低调,更是因为大家更关心流量明星。

他是中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被誉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

他是有“小儿外科诺贝尔奖”之称的“丹尼斯·布朗金奖”获得者。

如此伟大的人,既没有出现在教材上,也没有被拍成电影。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让娱乐明星给科学家和医学家让路?

再过几十年,那个年代的人全都离开了,谁还会记得他们的伟大?

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国家栋梁的付出好吗?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参考资料:

《共和国医者》

《人民的医生—我从医这70年》

《大家》

《张金哲传》

1 阅读:15

爱月聊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