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年,一个被流放儋州的81岁老头,活活饿死在了潭州街头。然而,这个曾四次拜相的人,也算是死有余辜。说起这个老头,尽管名声坏到了极致,谁提起来都恨得咬牙切齿,真恨不得啖其肉碎其骨。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蔡京是福建莆田仙游人,1047年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蔡准曾官至太师,妥妥的朝中一品大员。年轻时的蔡京,也是个才华横溢、能力斐然的青年俊才,尤其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更是堪称大师级水平。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世人称为“宋四家”之一,但是对蔡京却十分推崇。用米芾的话说,自唐朝的柳公权以来,书法造诣上能超过他的人,也就是蔡京和他的弟弟蔡卞了。向来性格孤傲的米芾,在书法上面轻易没有服过谁。能让他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说明蔡京在书法方面的造诣,绝不是徒有虚名,随便说说而已。在文采方面,蔡京跟苏轼也很谈得来,两人曾经也是惺惺相惜、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只不过,后来两人在政见上有诸多不同,才逐渐越走越远,到最后更是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政敌。之所以说这么多,只是想要说明一点:年轻时候的蔡京,真不是个十恶不赦之人。1070年,24岁的蔡京参加科举考试,以第九名的成绩进入了仕途。他的弟弟蔡卞,也是同科的进士,各方面的表现甚至比哥哥还要突出,后来甚至还成了王安石的女婿。哥俩为官后在仕途上一路恒通,尽管这里面有长辈提携的因素,兄弟俩也的确是很有能力。可匪夷所思的是,两人虽然是亲兄弟,但心性及各方面却截然不同。蔡卞倒是颇有父亲蔡准之风,为官期间赢得了不少口碑,做得很多事情甚至就连敌对阵营的同僚都对他称赞有加。可蔡京却完全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要不然也不会赢得“贼首”的殊荣。不过,刚出仕的时候,他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甚至还得到了司马光的高度评价。1086年,司马光认为募役法的弊端太多,于是就命官员在5天之内恢复差役法。可是大部分保守派官员,都觉得这么做不妥,毕竟募役法已经实行很久了,突然进行改革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但是时间到了之后,仅有蔡京的辖区完成了改革,且没有一点反对的声音。别管他用了什么法子,反正是把事情做得很漂亮,也让司马光很是感慨:“要是官员都能跟你一样,何愁事情办不好!”在为官方面,蔡京这个人也很圆滑,精通官场上的处世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很高。当时的北宋朝堂之上,新旧两派闹得不可开交。但是蔡京却能左右逢源,在两派之间来回摇摆谁也不得罪。正是凭借办事能力和这股透钻劲儿,他在仕途上一路扶摇直上,1103年坐到了左仆射的位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宰相”。可是坐上高位之后,他掖着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仗着宋徽宗的宠信铲除异己、横行不法,不仅把朝堂上搞得乌烟瘴气,弄得民间也是怨声载道,无数商人和百姓流离失所,沦为街头靠乞讨为生。1125年,金人强势南下,宋徽宗慌了神,立马把皇位传给了宋钦宗。皇帝轮换了之后,原先被排挤和打压的官员总算是有了出头之日,弹劾蔡京的奏章犹如雪片一般飞到了宋钦宗的案头。宋钦宗也是个优柔寡断之辈,对蔡京这样的乱臣贼子虽然气愤不已,却也只是把他赶出京城流放儋州。虽然宋钦宗的处置看起来没有什么力度,但是从蔡京的下场来看,远比抄家灭门更让人解气。刚被罢职那会儿,蔡京还没往心里去,混迹官场几十年,什么样的风浪都见识过。不过就是流放而已,只要手里有钱,走到哪里还能过不上好日子吗?可惜他想错了,民间商贾和百姓没有一个不恨他的,一路上连点果腹的食物都买不上,真正是千金难换一粒米。曾经不可一世的朝堂宰相,就这样走到潭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长沙的时候,饥寒交迫活活饿死在了街头。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循环概莫能外。”祸国殃民的蔡京,能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冥冥之中的报应。
曾四次拜相的人,在81岁时,活活饿死在了潭州街头
边白说文史
2025-04-19 09:22:00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