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康熙口误,将一水果名字错念三百年,后世却“将错就错”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5-02-21 05:42:08

前言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熙帝在历史上评价也是很高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对外战争上,这样强大的国家肯定也会让周围的小国都争相讨好,想要得到它的庇佑。

周边的小国为了讨好大清和康熙开始将自己国家所特有的东西献给康熙,其中一个西域小国就给康熙献上了一种瓜,康熙却因为口误给这一水果重新起了一个名字,后人也就跟着将错就错念了三百年。

一、献瓜

康熙年间一件大事就是对噶尔丹的战争,康熙在世的时候曾三次亲征噶尔丹,虽说他的父亲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就,但康熙却像他的祖辈一样骁勇善战,最初的噶尔丹根本就没有将这样一位年轻的小皇帝放在眼中,康熙之后的举措却让噶尔丹意识到了自己的轻敌。

最后准噶尔地区的人都被打怕了,他们纷纷背弃噶尔丹从而选择归顺康熙,经过多年的征战终于如愿的得到了准噶尔地区。也就是在此时让中国的边疆,今天的新疆蒙古等地达到了一个空前稳定的状态。

当前大清的战斗力这样的强悍,周边的这些小国家也都竭尽脑汁讨好康熙,毕竟康熙只要稍稍动动手指就能够将他们给灭了,这些小国家不仅向康熙称臣并且年年都会给大清进贡。不过康熙作为天下之主,他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

什么金银珠宝康熙没有见过,送什么东西给康熙也是一门学问,要是能讨到康熙的欢心,他们国家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周边的这几个国家都为此发愁不已,其中就包括在今天新疆吐鲁番附近的哈密国。

他们只是一个小国家,连一些金银珠宝都拿不出,就在国王为此发愁的时候,一位大臣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准备给康熙送一个他们这里的特色。别看哈密国只是一个小国家,他们也有自己的附属国,在这些附属国中有一个名叫鄯善国的。

鄯善国有一种特有的瓜——鄯善瓜,哈密国就准备将这一种瓜献给康熙,当年的交通可和今天的交通不能比,要是从新疆到京城最起码也要小半年的时间,无论带什么去这路上还不都坏了。并且当年也没有冰箱,即使是有冰箱,但无论什么水果都不能保持半年都不变质。

于是为了让康熙能够吃上最新鲜的水果,他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带已经成熟的果子,而是带一株已经结果的苗。等到了京城正好也就能够成熟了,哈密国就派遣专人去到鄯善国,连着土挖了一株苗。

整个马车上都是土壤,并且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还将马车给紧紧地围住,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才驾驶着这辆马车向着北京行去。

很多人应该都看出了,这一套下来不正是今天的大棚们,并且比今天的大棚还要高级一些,这是移动的大棚。

这一路上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它的成长,还专程从鄯善国带了一位擅长种植的农工。听从他的话,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就将马车上蒙着的棚子给打开,让里面的果实能晒晒太阳,等天色变暗的时候就将棚子再给盖上。

就这样每天重复这行动,为了能够让果实更好的成长,路上行驶的速度也是很缓慢的,并且要是遇到了一些恶劣天气,为了不影响果实的生长,一行人都是选择在驿站休息,等到天气晴朗了再走。

在一行人的周密照料之下,最终得到了十几颗新鲜的瓜,在进入京城后,使者就将这些果实献给了康熙,康熙身为皇帝,他所吃的肯定都是极其金贵的,但京城还是会有很多的果实吃不到最新鲜的,可以想象当看到这果实时康熙的喜悦了。

二、将错就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康熙在得到这一果实后并没有立刻就自己享用而是准备在宴会上和大臣们一起分享分享。就连康熙都没有见过的果实,可以想象这些大臣们能不能见过。

大臣们开始谄媚康熙,并对这果实赞不绝口,康熙看着大臣们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也笑了。康熙也是第一次吃到这样香甜酥脆的瓜,康熙固然吃过很多好东西,但他之前从未吃过这种口感的瓜。

就在此时一位大臣出列,询问康熙这一种瓜叫什么名字,听到大臣的话后,康熙也是一愣,但是使者确实是给康熙介绍过,遗憾康熙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这瓜上,当下他也想不出这瓜叫什么名字。

“这瓜是哈密国送来的……叫哈密瓜!”康熙实在想不到这果实叫什么名字,于是就胡诌了一个,当然依靠他的地位,即使他是随便说的也不会有大臣质疑。

不过在这还有另一个说法,另一种说法是使者告知康熙这一种水果名叫“鄯善瓜”但康熙一听眉头就皱起了,康熙觉得这个名字太过于生僻,于是就给它赐名为哈密瓜。

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这一水果从这天开始就叫哈密瓜的结果是不变的。宴会上的事情很快就被哈密国的使者知道了,他们知道它真实的名字,但根本就没有人敢出言置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都已经说了,谁又敢去挑战皇权呢?

这可是大不敬的罪,是以这些使者非但没有说它真正的名字是鄯善瓜,并且在面见康熙的时候也将它的名字改为了哈密瓜,在那之后这一水果就正式更名为哈密瓜。并且这个名字更加简单顺口,也被大臣和百姓们接受。

后世有人发现这一错误,遗憾的是此时“哈密瓜”的名字已经深入人心了,后人只能将错就错是以错误的名字就延续至今。

三、皇帝生活

哈密国送的这一礼物也正中康熙的心,在历史上康熙也是一个出名的“吃货”毕竟身为皇帝在口腹之欲上要求高一些也是很正常的。

根据史料的描述这其中也是有不少的趣味故事,相传当年康熙带兵出征的时候,因为嫌弃途中的鸡蛋不好吃,于是就写信给在京城监国的太子,让太子给他从京城送一些鸡蛋去。康熙在出征途中,因为吃食问题也写了不少信给太子。

康熙觉得边境的水果不好吃,于是就让太子从京城给他送一些稀罕的水果,像石榴等一些边境没有的水果,出征的途中饮食是很固定的。向来是吃御厨做饭的康熙肯定接受不了,并且当地的肉也不好吃。

一次康熙就很想吃鹿肉,太子得知消息就从京城给他送了鹿尾和鹿舌。康熙对美食也是给予不一样的关注,去到一个城市后就会去看看当地特有的东西。康熙一生也有过几次亲政的经历,在去到边境后他总是能发现不同的食物。

康熙有一种特别喜欢的鱼——鲥鱼,一次在路过南京时,他曾吃过一次,也正是这一次让他念念不忘,虽说只是回到了京城,但他始终记着鲥鱼的味道。皇帝想吃还不是很简单,当地官员为了能让康熙吃上最新鲜的鱼,在给康熙送鱼的时候所用的甚至是八百里加急。

康熙也是善于分享的,在遇到什么好吃的食物时,他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母亲和后妃们,还会让人给她们送去一份。

结语

哈密瓜的故事虽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趣味,同时也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在封建王朝中那个皇权至上的环境下,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是非对错。

0 阅读:115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