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龙脊山,距龙胜县城20千米,距桂林市8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为70.16平方千米,覆盖11个行政村。


秦汉时期梯田耕作方式在龙胜形成,原籍山东的瑶族、壮族先人先后迁徙于此并开始开发梯田。唐宋时期龙胜龙脊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随着各民族的迁入,梯田的开垦范围不断扩大。
明清时期龙脊梯田基本达到现有规模,成为当地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清道光年间的记载显示龙脊当时已具有多民族分布格局。龙脊梯田至少有2300多年的历史。


龙脊梯田处于越城岭西侧江南古陆边缘,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高山-阶地-河谷地貌,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体海拔300-1850米,700-1300米海拔分布最广。
梯田坡度大多在26°-35°之间,最大坡度达50°以上,其中15°-25°(斜坡)、25°-35°(缓陡坡)坡度带分别占区域面积的45.16%、30.34%,有500余级,精华段从300米上升至1100米,由下至上垂直高度一般为500-800米。
龙脊梯田属中亚热带常绿植被区,乔、灌、草本植物种类千余种。景区内溪流纵横,有常年流水山涧溪流33条,大小溪流共50余条,最大水系为金江河,为梯田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



龙脊梯田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共分为金坑•大寨红瑶梯田观景区、平安壮族梯田观景区、龙脊古壮寨梯田观景区,面积共66平方千米。
龙脊梯田有1号和2号两个观景点,1号观景点在村子东侧上方,较远。2号相对近一些。1、2号观景点之间有平路相连,两处都可看见当地较为著名的龙脊梯田中的“七星伴月”。


平安壮族梯田观景区
- 七星伴月:由七个小山顶梯田和一个大的山顶梯田组成,七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七块田的中央,仿佛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是龙脊梯田的精华所在。
- 九龙五虎:位于平安梯田内,“九龙”指龙脊主脉分出来的九条小山梁,“五虎”指五个略微凸起的小山头,它们全部被梯田所盘绕,站在平安壮寨的1号观景台可欣赏到这一壮观景象。



金坑红瑶梯田观景区
- 千层天梯:是金坑梯田内的2号景观台,梯田在波折陡峭的山脊上一阶阶堆砌、层层叠叠地匐在山坡上,从这里还能见到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点缀其中。
- 西山韶乐:位于田头寨,在此能够观赏数千条田埂以及梯田上的土山包所组成的壮阔画面,还可以俯视40-50平方千米的梯田景观,该观景台正对日出的东方,是看日出的较佳平台。
- 金佛顶:是金坑大寨梯田内的最高观景台,也是龙胜梯田景区唯一开通缆车的景点,从对面山远望时像一尊大肚弥勒佛,在这可以看到“雄鹰展翅”“金线吊葫芦”及日落的景观。



龙脊古壮寨梯田文化观景区
- 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壮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用具、传统服饰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壮族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 壮族干栏式吊脚木楼建筑群:这里拥有广西乃至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壮族干栏式吊脚木楼建筑群,其中有5处木楼已经有100年以上的历史,最老的木楼达250年,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龙脊梯田居住着壮、瑶等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如壮族的铜鼓舞、师公舞、打扁担,瑶族的唢呐锣鼓等,游客可欣赏到少数民族古朴舞蹈和原生态服饰,听到优美山歌。
龙脊梯田是中国南方梯田农耕文化的代表,更是龙胜各族人民磅礴力量、大地艺术和人文智慧的象征,具有世界级景观价值。龙脊梯田内有国家传统村落6个,有国家民族特色村寨4个,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5项。



2010年,龙脊梯田升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8年,龙脊梯田作为“中国南方稻作梯田”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2022年12月,龙脊梯田大寨村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的“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