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张飞要求三天赶制10万副盔甲,这个要求有多难?

浅浅地看下历史吧 2024-12-14 14:31:26

但凡认真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想必都会对里面蜀汉大将张飞之死,感到很熟悉。

当时,关羽刚刚被东吴斩首,得知这一消息后的张飞悲痛欲绝,日日酗酒,时不时鞭打士兵。

同时还逼迫麾下两个侍从官张达、范强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内赶制出十万副白甲出来。

张达、范强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避免完不成任务后,被张飞鞭挞甚至直接处死。所以,他们便趁着张飞喝醉酒的时候,偷偷摸进其帐篷里,将其脑袋给砍了,同时跑到东吴去寻求庇护。

针对这一事件,后人议论纷纷,有的指责张达、范强这两个是弑主的小人,有的则觉得张飞对士兵太过于残暴无恩了,所以死的活该。

还有的读者,则比较关注张飞要求造十万副白甲,这一要求是否真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古代战争中,盔甲是士兵的重要防护装备,对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盔甲的制造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军队的高度重视。

而古代盔甲的制造需要经过矿石冶炼、金属锻造、皮革缝制等多个繁琐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而当时,蜀汉所控制的地盘,方才多少人口多少资源,张飞大口一张,就是要十万副盔甲,这很明显超过了当时的生产能力和时间限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任务。

别说是处在一个人口不多的乱世之中,就算是处在一个鼎盛时代,十万副盔甲想要在三天的时间内建造,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以明朝初年为例,此时大明所拥有的人口虽然算不上很多,但满打满算也有好几千万,比整个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加起来的总人口还要多。

根据史书记载,在洪武十一年五月份的时候,朱元璋曾经下令让工部,制定每年制造军器的数量,并将其作为法令规定下来。

于是,工部便确定了全国每年需要制造的军器数量:其中包括甲胄等防护装备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件,马军和步军使用的刀二万一千把,弓三万五千一十张,箭一百七十二万支。

这已经是当时大明王朝一个比较正常的盔甲制造速度了,但也不过一年只能生产一万三千副盔甲的数量而已。

而明初时期,其所掌握的人口、土地和资源都比三国时期的蜀汉高上很多倍。

连明朝都只能一年建造一万多副盔甲而已,那张达、范强就算有通天的本领,也无法在三天之间建造出十万副盔甲出来。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了,明初已经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了,已经不需要再怎么打战争了,所以每年没必要生产那么多的盔甲和其他的武器装备。

而三国时期,正处在一个战乱时期,各国兵工厂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肯定会开足马力生产的。

所以,这两者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比较。

既如此,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明末时期,盔甲的生产速度有多大。

我们都知道,明末时期,后金逐渐崛起,大明王朝面临着很大的军事压力,双方经常爆发战争,国内也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大明王朝的兵工厂想必是在开足马力,建造各种武器装备的。

可即便如此,根据史料记载,从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元年的这三年时间里,一共向辽东战场派发了27万多副盔甲,其中恐怕还不全是新造的,也有一些是旧的库存货。

可就算这27万多副盔甲,全部都是新造的,其平均每一年下来,也不过就是建造九万多副盔甲而已。这同张飞所要求的三天赶制十万副盔甲,还有很大的差距。

事实上,别说是十万副铠甲了,就算再减两个零,以当时蜀汉的情况来说,都未必能够在三天的时间内赶制出来。

比如:在明末清初,郑成功曾经让黄梧打造五百副铠甲,赎他丢失厦门的罪过。结果,黄梧觉得难以完成任务,便直接选择造反了。

故而,张达和范强所接到的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别说,他们两个能够完成了,就算是整个蜀汉动起来赶制,也完成不了。甚至就连明朝这样的大一统王朝,其开足马力,也无法完成的了。

人家周瑜在故意刁难诸葛亮的情况下,也顶多只是让其在十天之内赶制十万支箭而已,而箭的制造可比盔甲简单很多。

而且,周瑜为了不让自己的故意刁难,显得太过明显,还假装宽限几天而已。而张飞可是坚决,要求在三天内完成任务的。

我们可想而知,张达和范强这两人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心中究竟有多么的绝望。如果张飞平时是一个对士兵比较好,有所恩惠的将军的话,那么他们还可以放心赌一把,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后,只会被象征性处罚一下,不会要他们的命。

可无奈张飞的暴戾寡恩,在当时军中是出了名的。张达和范强两人心中知道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后,大概率是小命不保的。既如此,那还需要顾虑什么呢?直接冒险把张飞给嘎了,也总比被张飞处决好。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当时张飞所要求的并不是十万套白甲,而仅仅是要白布蒙甲而已。

然而,以当时蜀汉的生产力,能够蒙住十万套盔甲的白布,也无法在三天赶制出来。或许在成都来得及赶造,但没有个把月的时间,也完全运不到前线去。

0 阅读:9
浅浅地看下历史吧

浅浅地看下历史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