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百米传奇转身,以另一种姿态继续奔跑

星星在天上 2025-04-15 19:49:09

4月的肇庆,微风轻拂赛道,35岁的苏炳添站在全国田径大奖赛的跑道上,以10秒49的成绩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可能最后一场百米预赛。一天后,这位亚洲百米纪录保持者悄然退出半决赛,留下一句“现在是真的跑不动了”,为跨越17年的职业短跑生涯画下渐隐的句点。

从田间到赛道:一个亚洲速度的诞生

“从没想过一个农村孩子能成为亚洲最快的人。”苏炳添的感慨,道出了他传奇般的逆袭之路。2018年,他以9秒91刷新亚洲纪录;2021年东京奥运会,32岁的他以9秒83再次突破人类极限,成为首位站上奥运百米决赛跑道的亚洲人。这些高光时刻背后,是无数次起跑器的磨砺、技术细节的雕琢,以及“将年龄当作数字”的倔强。

与时间赛跑:伤病、年龄与未竟的终点线

近两年,伤病与年龄的双重枷锁让苏炳添的赛道逐渐收窄。2022年世锦赛后,他仅参加了两场百米赛事。巴黎奥运会观众席上的他坦言“退役取决于冬训结果”,而面对全运会10秒11的严苛达标线,他亦清醒自知:“难以再为队伍带来优势。”曾经誓言“跑到跑不动为止”的飞人,最终选择在巅峰余晖中体面退场。

转身新赛道:薪火相传的使命

告别个人竞技的苏炳添,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给予青少年更多帮助”成为他新的起跑线。从打造训练平台到投身选材工作,他试图用自己的经验缩短后来者的摸索之路。全国田径大奖赛上,他与三名“00后”队友携手夺得4×100米接力金牌的画面,恰似一场无声的交接——第一棒的老将奋力传棒,年轻的身影向着下一个十年奔去。

“敢闯荡,才有无限可能”

苏炳添的职业生涯,是一部不断突破偏见与局限的奋斗史。他曾用科学训练打破“黄种人进不了9秒90”的定论,如今又以转身的姿态诠释“退役不是终点”。正如他所言:“敢付出、敢拼搏、敢闯荡,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对于中国田径,苏炳添不仅留下了纪录,更种下了敢梦的基因。

百米赛道的聚光灯终会熄灭,但属于苏炳添的奔跑从未停止。从挑战极限的运动员到培育新苗的引路人,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一个关于速度与传承的故事。

0 阅读:6
星星在天上

星星在天上

看看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