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毅市长看来,只要心中想着人民,想着党,想着国家,一心为党和人民办事,就不能束手束脚,也不能拘泥于形式。
因此,在接到上海大资本家荣毅仁的家宴邀请后,陈毅市长决定,带着夫人和孩子们,一起前往荣毅仁家里赴宴……
陈毅:我不干怕犯错误把自己手脚捆起来之事1949年6月,上海回到人民的手中刚刚一周,各种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此时,敌人封锁、物价波动、劳资纠纷迭起等问题,依然充斥在上海市的角角落落。由于上海市还处在困难阶段,陈毅市长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就在陈毅市长伏案忙碌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张请帖。这张请帖,是上海工商界代表人物荣毅仁和刘靖基两人差人送来的,提出要请陈毅市长去荣毅仁的家里赴宴。
很快,陈毅市长便将上海的干部们请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到底要不要去赴宴。
那时候,大家对和大资本家打交道还没有经验,不知道这两个大资本家又会下什么套,谁知道会不会是糖衣裹着的炮弹呢?
于是,有人提出不要去,去了影响不好,容易犯错误;也有人说还是去,毕竟人家邀请了,不去显得不礼貌。
事实上,陈毅把大家一起请来商量,就算这是一件私事,也变成了公事,已经将这件事情置于了大家的监督之下,是没有任何私密可言的,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私下交易的嫌疑。
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之下,陈毅市长笑着说:“吃饭也是做工作嘛,我看可以去。怕犯错误把自己手脚捆起来,我才不干!”
紧接着,陈毅市长又说:“共产党不怕帝国主义,不怕蒋介石国民党,难道对资本家就怕起来了?难道吃了这餐饭就会丧失政治立场?难道你们不会利用吃饭的机会去了解他们,去对他们做点思想工作?我带头,你们敢去的跟我去,有工作的,不敢去的,我不勉强。”
随后,陈毅市长组织了一个赴宴“团”。其中,包含了他的夫人张茜和孩子们,还有刘晓等上海市的一些领导干部。
这次前往荣毅仁家里,陈毅市长的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和他们交朋友。这是因为,陈毅谨记着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内容:“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积极性。”
在接到荣毅仁送来的请柬时,陈毅市长便看准了这一点。他知道,荣毅仁请他吃饭,就是一次“投石问路”。
陈毅市长之所以会下这样的定论,是因为他对荣毅仁这个大资本家是有过调查的。他早就从调查资料里发现了荣氏企业处境很不妙:在国民党搜刮下,荣氏企业的损失惨重;海口封锁原料涨价;企业大部资金也被家族的其他成员抽出带走;工人不断要求他们发放欠薪。
在这样的情况下,荣毅仁心里就存在这样一个大大的问号:政府会真心帮助我解决这些困难吗?
综合这些情况,陈毅市长欣然决定,到荣毅仁家里赴宴。
那天,陈毅市长带着大家一起来到荣毅仁的府上。刚停车,陈毅市长便看到了早已等候在门口的荣毅仁。
见面时,宾主互致了问候。紧接着,荣毅仁领着陈毅市长一行人来到餐桌前。
席间,陈毅摇着一把大葵扇,和荣毅仁、刘靖基等人拉家常、问情况,坦率亲切,谈笑风生。
这次宴席,一直持续了4个多小时。在聊天的过程中,陈毅市长虽然没有讲政治摆道理,但却沟通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对荣毅仁的影响很大。
之后的一段时间,陈毅市长经常请企业家到办公室去征询意见商讨政策,真心扶持私营企业发展生产,荣毅仁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们看到了出路和希望。
有了信心,上海工商界慢慢地稳定了下来,大家恢复了生产,心里都很高兴。
1950年,荣毅仁接到了到北京参会即将召开的全国税务会议的邀请。
在接到邀请的那一刻,荣毅仁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因为,在他的记忆里,税务一直是由政府定,工商界只有执行,或想办法托关系逃税。虽然疑惑,但荣毅仁还是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
会上,在陈云的邀请下,荣毅仁就改进税收工作、调整税率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这些看法,反映了工商界大多数同仁的意见。
就在荣毅仁还准备再说一些的时候,有个税务局长示意他讲得太多了。听了那人的话,荣毅仁愤怒地说:“是你们请我来的,不让我讲话,我可以一声不响!”
荣毅仁的话说完后,现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这时,薄一波说:“我们邀请工商界来提意见,不让他们讲话是不对的!”
很快,荣毅仁在会议上的表现就被汇报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听后,决定邀请他吃个饭。
那天,荣毅仁按照邀请的时间和地点,战战兢兢地前往宴会厅。他不知道,毛主席会和他说些什么,他思来想去,觉得很有可能会因为会上的讲话,对他提出警告,至少会提出批评。
然而,当他来到宴会厅的时候,荣毅仁发现周恩来总理已经在门口等候了。简单地问候了两句后,荣毅仁在周恩来总理的带领下,走进宴会厅。
见面时,毛主席握着荣毅仁的手,笑着说:“荣先生,你是大资本家呀! ”周恩来总理也打趣说:“他是中国民族资本家中的‘少壮派’。”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你来了,很好!”说完后,毛主席将荣毅仁让到座位上,大家一起坐了下来。
席间,毛主席说了许多,但就是没有对荣毅仁说过一句批评的话,这让荣毅仁觉得很是意外。
后来,荣毅仁回到上海,按照毛主席的嘱咐,和工厂的工人们打成一片,得到了工人们的认可。
经过多年的治理,上海市的秩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仅街上逐渐繁荣起来,一些大工厂更是陆续恢复了生产,到处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于陈毅市长来说,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一壶美酒,让他陶醉。
1954年,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在完成了工作交接后,陈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上海,前往北京任职。
陈毅虽然离开了上海,但在上海的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1957年1月,上海市召开了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就是专程从北京赶来的陈毅元帅!
会上,陈毅元帅坦率地说:“这次我到上海来,毛主席交给我一个特殊的任务,要我和上海市的同志们商量一下,请大家投荣毅仁一票,把他选为副市长。”
陈毅元帅的话说完后,会场上议论纷纷,在大家看来,荣毅仁是一个资本家,虽然他非常爱国,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要担任上海市副市长,还是不太恰当的,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给他一些荣誉。
这时,陈毅元帅说:“毛主席说,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家现在把全部企业都拿出来和国家合营了,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影响。他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
紧接着,陈毅元帅又说:“实不相瞒,荣毅仁已经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今天,我要以老共产党员的身份,为这位红色资本家竞选。”
陈毅元帅的话,开导了大家。于是,与会者纷纷鼓掌,表示赞同老市长的观点。
片刻之后,陈毅元帅示意大家静一静,接着说:“凭着他的身份,在国内外资产阶级中,还能够发挥出我陈毅起不到的作用。”
紧接着,陈毅元帅为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当年他担任市长时发生的真事。
那时候,一个法国的大商人来拜访荣毅仁,两人说了一些话后,那个法国商人笑了起来。
对此,陈毅感到很不可思议,便问荣毅仁说了什么。荣毅仁回答说:“其实也没什么,就说把产业交给国家后,荣家人是生活依旧很优裕,也不用担心敲诈绑票了,工作、读书、学习都感觉更有奔头了,想着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把家里的定息都拿出来,每年为国家开一家纱厂。”
荣毅仁简单的话语,改变了原本对共产党抱有恐惧之心的法国资本家对新中国的看法,让他对新中国产生了信心,愿意来中国投资。
讲完这个故事后,陈毅元帅大声问:“你们说,把荣毅仁选上副市长,该不该?”
从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陈毅元帅已经知道了他们的选择。投票的结果是:荣毅仁顺利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这时,陈毅元帅想起了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以利治天下,天下皆小人,天下则离心离德、一盘散沙。以德治天下,天下皆君子,天下则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世界人民大团结!”
陈毅元帅和荣毅仁的君子交往,便是对这句话的一个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