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常棣
编辑 | 葛覃
继“人工智能+”概念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该战略提升至独立章节的地位,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应该“+”什么、怎么“+”?行业专家们的观点趋于一致,人工智能强调技术本身,“人工智能+”更强调与跟行业、场景的融合。
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产业之中,而且深度和广度远超以往。
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和场景的融合,将迸发出全新的生产力,进而促进产业转型、经济增长,但是由新技术到新场景的转化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对于那些各具特色、纷繁多样的中长尾场景。
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华为云创新中心分论坛正式举办,来自政府、企业等各方代表,共同围绕一个话题讨论——如何打通“人工智能+”的全通路,营造一个匹配AI时代的新产业生态。
在AI技术和应用场景之间,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环节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自研大模型,但所有企业都需要AI技术。在AI技术的底层创新到千行百业的场景普及之间,还有诸多核心难题要解决,譬如算力供应、数据治理、工具链等,如若不然,企业自身的优势场景和数据价值,便无法搭上AI产业的快车,转化为新时代的生产力。
AI不是单一技术,依赖于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及软件开发平台、数据治理平台、安全合规平台等综合能力,云厂商是最适合扮演生态整合者的角色,不仅具备AI所需要的技术生态,在产业生态层面,向上联接千行百业的场景,向下用解决方案来满足复杂各异的需求。
以华为云为例,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打造了昇腾AI云服务、AI原生基础设施、AI开发平台等AI全栈能力,从提供算力向全栈全场景能力延伸,与其说企业使用了大模型,不如说使用了AI云。
在开放生态方面,目前华为云生态已经聚集了全球超过780万的开发者和超过4.5万家的合作伙伴,华为云上线了昇腾AI云服务,百模千态专区和开发者模型专区,支持盘古大模型业界主流开源和第三方的专业模型。云商店聚集了超过了7000家的卓越合作伙伴,有超过1.2万件的商品,精准对接数智需求,共享市场增长的红利,伙伴在云商店的收益已超过百亿。
华为云坚定地投入到生态之中,这是其独特的产业定位所决定,作为行业数字化的“云底座”和“使能器”,构建生态是与产业共生共荣的必需,只有更多的客户商业化成功,华为云才能长久成功。
华为云生态发展与运营部部长陶志强表示,截至目前,华为云与不同区域的政府已经合作了超过100家创新中心,累计服务超过2.4万家企业客户,帮助企业客户培养了近万名开发者,超过100家合作伙伴与华为云联合构建的行业解决方案。
“这些联合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真正解决他们在日常的业务过程中具体的问题,真正帮助我们企业能够发展更好,也助力本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核心也是帮助企业,能上好云,用好云,借助AI的手段实现快速创新。”他说。
在本次大会上,黄金珠宝产业数智化赋能中心、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联创战略合作、国产人工智能生态源头创新中心、信息模型伙伴计划全国行·深圳站等一系列签约和合作正式启动,大模型产业生态向深向远延伸。
除此之外,信通院、赛迪研究院、通信产业报、中国电子报等智库机构与优秀媒体平台与智库为华为云创新中心的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优秀企业客户颁发了“通信产业全媒体报编辑选择奖”和“中国电子报年度编辑选择奖”,华为云创新中心也为诸多优秀伙伴颁发 “华为云创新中心新锐伙伴奖”、“华为云创新中心优秀解决方案伙伴奖”、“华为云创新中心卓越伙伴奖”,对伙伴为地方产业生态繁荣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与感谢。
在企业赋能方面,华为云致力于在区域培养更有能力的人才,更要把人才留住,华为凭借30多年在ICT领域的经验,通过云服务的方式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提供技术运营团队贴身的服务,助力本地企业面向高端化、智能化。同时借助华为云开发者生态,帮助企业快速培养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数字化的人才,获取全球认可的资格证书。
于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华为云创新分论坛的召开,代表华为云明显加强推动了“技术+场景+生态”的深度融合,在政府和产业各方的参与下,目的就是通过开放算力、共享数据、优化工具链,大幅降低AI门槛,助力中小企业和开发者快速融入创新浪潮。
AI产业本身的繁荣可能是参天大树,千行万业的场景与AI技术的不断融合,必定是AI时代的“热带雨林”。
让一批企业,先踏上生态之桥人工智能场景化落地的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重重艰难险阻,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算法鲁棒性在复杂场景中频频失准,算力成本与商业价值的剪刀差尚未弥合等等,华为云的生态价值在于建造一座桥梁,这座桥不是生搬硬套的解决方案,
而是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需求的贴身服务。
华为云创新中心总经理也表示,“从华为云创新中心来看,实际上我们是一个平台,是一个桥梁。政府有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有需求,我们有场景。但是面向千行百业的场景,还需要ISV和我们一起联合构建优质的企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最终能用好云和上好云。”
华为云创新中心有三个主要职责。第一是生态能力平台,帮助政府用好产业扶持政策,实现产业生态的聚集和升级,以及聚集更多合作伙伴构建优质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的转型。
第二是能力平台,帮助区域企业客户持续培养数字化转型的综合人才以及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提供相关的开发者支持计划,帮助企业,客户提升能力。
第三是服务平台,华为云帮助客户解决新技术落地到企业生产过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技术专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落地的问题。
在创新中心的助力下,一批企业已经率先出发,走出了通向“人工智能+”的路径。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之晨”)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3D机器人视觉公司之一,在工业质检方面,海之晨与华为云强强联合,实现了产品质量的高精度、高速度检测,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水平。
在海之晨某客户的实际场景中,通过机器视觉自动化改造升级,海之晨为该客户提供了24小时不间断连续工作能力,助力客户生产效率提升20%,一套生产系统1天可额外增效10%,产品的良品率提升3%,工厂减省10%-15%人工质检成本。
海之晨与华为云合作开发的教学装备,基于真实工业场景设计,使学习者能够在模拟环境中深入理解并掌握AI算法的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为工业AI领域输送了大量掌握最新技术的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借助华为云遍布全球的技术支撑网络,海之晨不仅在国内市场深耕细作,还将成功案例与核心技术产品复制推广至全球各地。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本土需求,也为全球客户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和海之晨类似,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都科技)也深入融合华为云的AI能力生态,在自己的领域场景中打磨出性能优异的AI产品。
近日,佳都科技在华为云昇腾AI云服务的基础上,将DeepSeek满血版大模型部署至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覆盖交警车驾管电子书、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企业数智化办公应用等场景。
在这套云服务解决方案的助力下,佳都大模型交通训练资源开通时间实现7倍提升,一日内便可完成;平均问询响应时间缩短20%,模型训练稳定,实现重大版本发布“零故障”。
在AI大模型的助力下,佳都科技推出了电子书智能客服系统,电子书对库内知识的召回率达100%,回答准确率达95%,敏感词拦截率超99.9%。电子书智能客服系统的上线运行则主要依托于华为云ModelArts一站式大模型训练平台,其封装和适配功能大幅降低了系统搭建、维护的技术门槛,让工作人员能够专注应用层面的功能开发,大幅提高开发运维效率。
AI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算力成本高、技术有门槛、商业落地难等挑战,通过华为云领先的算力平台、技术生态和全球商业资源,正在转化为丰富的创新场景应用,加快商业化,AI加速成为重塑千行万业的新质生产力。
生态构建是一个“费力难讨好”的工作,一方面,大模型的复杂性对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一般企业不会将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外共享。
另一方面,它的价值体现在万千企业的转型升级中,而不是直接量化为简单的数据和指标,很多企业在无形中享受到了生态的便利,却对生态价值的感知不明显。
人工智能的技术价值不在于大模型的参数高低,而在于能否端到端解决业务问题,继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唯有通过生态的创新与繁荣,人工智能才能真正跨越“最后一公里”,从技术神话走向产业基石。
人工智能的生态打造是难而正确的事,其中离不开政府、合作伙伴、开发者等的共同力量,华为云与众多同行者一道,沿着人工智能落地千行万业的发展脉络,共建能力与生态平台,共同服务好客户,构建AI普惠化服务体系,这在当下的“人工智能+"产业叙事中,格外稀缺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