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欲望就会快乐吗?论欲望与快乐的关系

丽文悦心赏美人 2024-03-21 12:12:48

有的宗教可以控制心灵,而我们需要有识别与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才能不被欺骗与洗脑。

就像欲望,佛家思想主张灭绝欲望,还有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其实无的思想与灭绝欲望,表面看非常美好,但实际上却容易滋生懒惰,荒废我们宝贵的时间与美好的生命。

世界要想美丽,国家与社会富强昌盛需要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而只有物质与精神富足充裕才能够让人们幸福快乐。

叔本华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

欲望是一个人的本质特征,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快乐之源,人若行尸走肉怎么能够找到更高级的快乐?

快乐是建立在欲望的满足基础上,没有了欲望就没有快乐。所以有的宗教说灭绝欲望,而后定心,而后生智慧,智慧才能够让人快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快乐与欲望是离不开的,欲望是快乐的根,没有欲望就除掉了快乐的根,没有了根还到哪里找寻快乐。

还有《庄子》中,庄子提出了“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的观点。他认为,无欲则无求,无求则无为,无为则万物自在化生。这种“无欲”、“无为”的思想,我们看似十分美好,十分快乐与逍遥,但实际上若是孤立的去谈“无为”就是消极的,让人们失去了奋斗的力量。

而谈“无为”我们不能够孤立去谈,无为与有为是一个辩证的关系,道家思想其实是一对辩证的关系,是在有为与无为两种状态下的。

人生首先建立在有为的基础上,当一个人创立了很多财富与打下一定经济基础上之后才能够去自由自在的逍遥,而人生没有经历奋斗,就直接没有了欲望,只想去避世,人生就真的一片空白了。

其实世界上凡是孤立与绝对的观点,都是有问题的,而只有讨论两个方面,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

像无为与有为,色与空这些思想只讨论一方面,都会产生错误。而儒家的中庸思想,是分析问题的最佳策略。

而“无”与“空”是我们做事时,所占的角度或者观察世界的视角。有时有的问题需要站在无与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中庸也是我们正确做事的策略与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且很多思想不能够孤立去谈,而应该从整体上分析,才能够真正看清这种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一种思想应该具有哲学的辩证思维,将两个方面都看清楚才能够完整的分析一种思想,而只讨论无为而忽视有为,必然导致道家思想的精华部分的缺失。

另外,没有了欲望,一个人没有激情与活力,没有了男女之爱,上哪里找寻所谓的大爱,这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

大爱就应该包括众生所有的爱,而不贪恋小爱,在拥有小爱的时候,也考虑他人的感受,能够帮助别人就很好。

而我们帮助的人,要看他是否懂得感恩,若帮助不懂感恩的人,这样的爱与帮助就会是一场灾难,会引火烧身。

欲望也是一条河流,能够控制欲望的流向就很好,一个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灭绝欲望,而在于能够控制欲望。控制欲望的程度,不过度,刚刚好,才是修行的最佳状态。

任何事情有时达到一个最强盛的状态,而后学会慢慢隐退,才是最好的。

一个人懂得顺势而为,懂得不断变通,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并且能够在风雨坎坷中,增长见识,内心不断提升与进步就好。

认知美、探寻美、

发现美、热爱美

追寻美的足迹

过美丽人生

丽文悦心,

用美丽文字

愉悦心灵。

编者茹立文,

文学爱好者

喜欢文学与诗歌

愿生活与诗常相伴,

愿岁月与美常相依!

图片自网络

1 阅读:46

丽文悦心赏美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