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院和剧团班子调整,你怎么看?

文化传承点 2025-03-12 15:48:32

新院长上任,结束院长长期空缺

豫剧院最近的班子调整掀起了戏迷圈子的热议。

在戏迷们的小聚会上,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大家聊起“院长空缺两年这事儿,终于结束了!”其实,对于豫剧院的爱好者们来说,这样的一个消息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和期待。

豫剧院院长之位悬空近两年,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猜测谁能接任这个位置,补上这个“群龙无首”的局面。

有人说,丁建英的上任是个好决定。

她作为导演多年的经验让她在戏曲艺术上有了很深的造诣。

虽然她不是名角,但她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认可。

此外,关效宇担任一团的团长,可以说是名至实归,他以前带领青年团也是有声有色的。

这些调整不仅填补了领导岗位的空缺,也给了豫剧院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

“名角治团”时代终结,新班子亮相

豫剧圈内一直有个现象,就是“名角治团”。

大名鼎鼎的戏曲演员同时担任管理层,这种状况延续了很多年。

可是,这次调整后,豫剧院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面貌。

豫剧院、一团、二团、曲剧、京剧等新任团长都不是知名演员,有点像是彻底告别了“名角治团”的时代。

很多人支持这种改变,认为这是合理配置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让名角们因为管理事务而分心于艺术创作。

而反对者认为,这样的调整或许会让豫剧失去一些号召力和吸引力,因为名角们不仅是技术上的标杆,也是观众们的情感寄托。

但是,抛开这些争议,这样的改变至少给了大家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豫剧及其管理。

跨界任职之争,曲剧人占据豫剧二团

争议最大的一点,当属曲剧团的常松和张付中分别担任豫剧院二团团长和副团长了。

豫剧和曲剧虽同为河南地方戏,但细节上却有不少差异,比如豫剧伴奏用的是板胡,而曲剧则是用曲胡。

一些豫剧戏迷对此不甚理解:“隔行如隔山,真能管好吗?”。

对于这个调整,质疑声四起。

不过,支持者认为:这是个大胆的尝试,不能因为一个人原来的职务就否定他们的能力。

常松和张付中都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也许他们能带来一些新的风貌呢?

青年团编制取消:鞭打快牛还是改革之举?

让很多戏迷感到遗憾和惋惜的是,青年团被取消编制了。

这个由中国戏曲学院2009年毕业生组成的年轻团队,曾被视为豫剧的希望,培养出不少人才。

如今,许多演员被分配到其他团,大家感到这是典型的“鞭打快牛”和“卸磨杀驴”。

当然,这也是改革的一部分。

面对现实,管理层认为这种合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分配资源。

这一调整是否真的能达到预期,还有待观察。

戏迷们心中的不舍与期待交织,但一切都要交给时间去验证。

结局:谁来掌舵豫剧院的未来?

这波变动不仅是对豫剧院内部的调整,更像是一场“大洗牌”。

从“名角治团”到普通管理者的上位,再到跨界担任团长,所有的变化透露出一种探索与尝试的心态。

河南豫剧院成立已经70多年了,这次调整未尝不是一次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机会。

未来的豫剧院会是什么样子?

是再创辉煌,还是步履维艰?

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切的变动都在朝着豫剧艺术复兴的方向迈进,大家能做的只有期盼和支持,用实际行动去见证豫剧的每一步发展。

聊完这些,豫剧迷们可能还会端起茶杯,继续讨论着那些经典唱段和新晋演员。

这些平凡的人和事,构成了豫剧活生生的一部分。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豫剧院和每一位戏迷都一起走在这条探索前路的旅程里。

总之,这一切变动,或许都在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地,豫剧都是我们共同的文化根基,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共同维护。

不断的调整和变化,都是为了未来的更好。

这也是每一个痴迷豫剧的人心中最真诚的期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