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后重看《甄嬛传》,才明白为何周迅斗不过孙俪

翠丫看电影 2024-07-13 17:13:47

今年是《甄嬛传》开播13周年。

当年,导演郑晓龙怕是怎么也没想到,这部剧能这么火,如今还衍生出了一门“甄嬛学”。

越研究,越对比同行,我们越是深刻的意识到,一部剧能封神,是剧本、制作、演员之间相互的成就。

但是,你知道吗?

火了十三年的《甄嬛传》,在当年,压根没人要。

导演郑晓龙以近乎捡漏的价格,拿下版权。他其实也在赌。

2011年,清穿剧当道,前有《宫锁心玉》,后有《步步惊心》。

收视的大锅汤里,已经难分到一杯羹。

又有风声传出,要减少古装剧的配额。

《甄嬛传》剪完无人看好,首轮播出时,根本没有卫视敢播。

风声紧,压力大,郑晓龙决定先在地方台试试水。

谁曾想,绍兴新闻综合频道在播出当晚,迎来了收视高点,之后口碑更是水涨船高。

一时间,《甄嬛传》成了香饽饽。

乐视大手一挥,豪掷两千万,买下网络独播权。

网友戏称:乐视靠一部《甄嬛》,保一生富贵。

四大卫抢着为其上星,最终花落安徽和东方两家。

此刻,《甄嬛传》的身价已抬到单集95万,全集买下是7220万。

结果,首轮上星,收视又出大糗,平均才一点几,年度盘点时连前十都挤不进去。

还是郑晓龙稳了军心:

“什么是精品,实际就是大浪淘沙,历史遗留下来的作品,至于当年这个片子得不得奖啊,收视率高不高,然后挣不挣钱,都不能证明它是不是精品,只有历史,只有时间。”

好日子,还在后头。

国内很少有一部剧能维持十年以上的热度,到现在还有一群观众热衷于挖掘和分析剧情。

《甄嬛传》爱好者们自称“甄学家”,在找不出替代品时,开始致力于“用显微镜看剧”,以此衍生的内容至今依然能带起流量。

在这十多年里,网络热梗不断更替,但好像总能看到它的出现。

在如今很多新剧看不进去,老剧没必要重看时,《甄嬛传》似乎成了许多人的保底选择,一款不会出错的电子榨菜。

今天的《甄嬛传》开始有两条传播线,一条是原剧本身,另一条则是以它为基础的强大造梗输出。

从最常见的人物与剧情解读,到基于原剧设定衍生出的同人文。

再到剧情的重新拼贴剪辑、配音和梗图,二次创作的赛道不断地推陈出新,永远都有新花样。

当基本的剧情已经被说烂之后,解说区的up主开始研究不同的衣服纹样、建筑陈设、角色站位。

甚至对一个只有几个镜头的丫鬟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而时隔多年,被下架的《如懿传》也掀起了一股热潮。

不是因为好看,而是为了吐槽。

时隔六年被群嘲,却一点都不冤。

它号称花了三亿投资,面试了5000多位演员,拍出一部堪比历史正剧的宫斗剧 。

这部剧花架子、表面功夫、噱头足够,演员阵容豪华,但剖开大女主叙事的外皮,所传达的观念却极其刻板腐朽。

比如,在《如懿传》中,“好女孩“要视爱情为信仰,但不能主动争取爱情。更不能通过打扮自己勾引对方,这都是些“上不得台面之举”。争宠可以是为了家族、为了孩子、为了朋友,唯独是不能为了自己。

看《如懿传》区分正派反派非常简单。

但凡是穿的老气横秋,一身奶奶味的,都是好女孩,穿的花枝招展美艳动人的都是坏女孩。

就连正面人物“海兰”黑化,展现的镜头也是海兰在梳妆台前描眉。

在这部剧的三观框架里,好像女性只能本分做自己,等待皇上垂爱,其他任何争宠手段都是上不得台面。

被困于宅院的女人们,连在后院这方小小天地争权夺利的权力也被夺去。至此,女性被迫成为毫无欲望的圣人,也成为了失去灵魂的花瓶。这也就是为什么,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超前性,差的文艺作品具有滞后性。

纵观全剧,女主如懿好像只会一句“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和一句“臣妾百口莫辩”。坚持人淡如菊、不争不抢的人设。

如懿所谓的淡然,实际只是高位者的自私姿态。以淡泊之名漠视他人苦难,以虚伪之姿掩盖个人所需。这般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道德准,隐藏着的是一种傲慢的阶级叙事。

忠仆惢心为保全其清白,落得断腿残疾,她想着的是为何自己的少年郎不肯信她。面对魏嬿婉被霸凌长达五年的凄苦求助,她却说“启祥宫爱折磨嬿婉,必不会让她受太重的伤,或是死了”。如懿所念似乎只有乌拉那拉氏的体面和与帝王爱恋的零落情分。

如果如懿是对所有底层人刻薄,还可以说是时代局限性。但事实上,如懿对她眼中的反派魏嬿婉阿箬刻薄,对惢心和接生姥姥也一样。她宛若不食人间烟火,漠视着这些底层女性的权益与欲望。

但对侍卫凌云彻,她却一改常态,怜他苦,暖他心。

甚至在皇上疑心两人有私心的时候,她也不知收敛,没有丝毫反思。

总结来看,在《如懿传》的世界观中,底层女性就应该乖乖接受命运安排,草草结束一生,才是唯一正道。

但在现实中,争抢从不羞耻,有野心从来不是过错啊。

再来看看《甄嬛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甄嬛传前半部分的主要故事里,大家都在围着皇上团团转。

前半部分没有一位妃嫔选择自戕,皇帝说过嫔妃自戕乃是大罪。

后宫女人的身体、思想以及她们的人生都必须围绕皇帝展开,不允许有任何僭越。

所以郑晓龙为什么说他拍甄嬛传的目的不是宣扬,而是批判。

批判那个环境和时代,鞭笞那个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他想告诉大家的是,做皇上的妃子并不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华妃的死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华妃死了,不仅在剧情上是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在整个甄嬛传的立意上也是承前启后的转折点。

以华妃为界,前半段讲的是悲悯,后半段讲的是反抗。

而华妃的赴死就是反抗开始的那一点点星火,这一点星火也成为甄嬛从蒙昧中醒来的开端。

后半段的整个叙事基调,主要是围绕这群深宫女子对那个扭曲制度的抗争展开的。

作为女主的甄嬛,她跟皇后、华妃她们又是不一样的。

在被当做替身这件事上,甄嬛明白自己痛苦的根源是皇帝,所以她从来没有怨恨过纯元,她更没有顾影自怜,怨恨过自己的长相。

她的逻辑是,你对我的爱是假的,好,那我也不会再爱你。

我选择离开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甚至可以为达目的假情假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甄嬛明白,她的仇人并非是这封建后宫里的女人,而是那个手握皇权、夫权和男权的皇帝。

所以,甄嬛没有黑化,她只是历经艰辛后打破了这重重凝视和重重封建的枷锁而已。

甄嬛一生的悲剧,都拜“莞莞类卿”所赐。

起初不争,却动情。结为伉俪,却无情。

古寺青灯,又深情。常伴帝王,终绝情。

敢问,十三年间,能否找到与这个特写匹敌的镜头。

答案是没有。

甄嬛心里比谁都清楚:在这后宫,没有百分百真心,有一点私心,有一点利益,再有一点真心,才最牢靠。这也是为什么,甄嬛容得下浣碧,也敢和曹贵人合作。

事实上,斗到了最后,对甄嬛百分百真心的人,甄嬛自己真心相待过的人。果郡王、流朱、眉庄,都已经不在了,留下的那些,都或多或少掺杂了利益。可甄嬛依旧选择斗下去,原因真的是为了自保,或者为了保护身边的人吗?

不是的,她已经失去了值得她保护的人。

斗,只是因为甄嬛已经认可并遵循了后宫规则——因利而聚,因利而散。斗,是甄嬛的生命力,事实上也是后宫的生命力。

甄嬛是聪明人,她总是能最快地发现规则,适应规则。甚至利用规则,所以她最容易成为赢家。

除此之外,《甄嬛传》出场人物众多,得益于角色塑造的立体性,可解读空间很大。

人物内容的丰富,让它能够有机会加入不同时期的话题讨论。

从职场关系、高情商处事、亲密关系、父权压迫,好像都能分析几句。

最后,《甄嬛传》的主角,定下从没演过古装戏的孙俪,郑晓龙说,选孙俪,因为她够勤奋。

整个《甄嬛传》期间,孙俪没跟导演吃过一顿整饭,她台词最多,全部剧本的容量,她的台词得占一半。

而周迅在拍摄《如懿传》的时候呢?

褪去清宫背景,《甄嬛传》最难得的,还是它把一众女性群像融入到甄嬛这个大女主的成长历程之中,融入得恰到好处、栩栩如生。

不仅使得甄嬛一路的升级打怪摆脱了爽剧的模式化,长出了真实的血肉骨架。

也让这些女性群像都枝繁叶茂,焕发出各自的生机。

它让我们看到,用“雌竞”来形容女性之间的关系有多么肤浅粗暴。

这些或幽暗或透亮,或冷峻或炙热的女性情谊,分明既深邃彻骨,又荡气回肠。

而《如懿传》中,魏嬿婉这个人物是剧里难得的有活人味的人,她很立体。

不像大小琵琶精单纯的坏,纯妃庆嫔单纯的蠢。而主角如懿对她的讨厌也来的莫名其妙,就像一开始看过剧本了一样。

不论魏嬿婉怎么讨好努力,她就是认定她是个下贱的坏女人,不肯施舍一点好脸色。

她的逆袭之路如此艰难,她受尽虐待的五年却被主角团轻描淡写、彻底无视,五年被折辱的时光,换来如懿一句:“有何苦衷”。

因为出身不好,她的上进争宠也被判定为不知廉耻、品行低劣。在《如懿传》的世界观中,底层女性就应该乖乖接受命运安排,草草结束一生,才是唯一正道。

整个剧组对魏嬿婉这个角色的态度可以说从根上就双标。“因为她是反派,所以一点点人性、优点都不能给她”。整个剧组是这么个创作态度,指望这个草台班子整出“千红一窟万艳同悲”,那是缘木求鱼。

《甄嬛传》感动过我们的,从来不止精巧的步步为营,闪现的纯粹赤诚。

更多的,是我们所共情的那脆弱又强大的女性命运。

这部神剧,已经成为一种成长印记,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丰富出新的血肉。

在吃人的后宫之中,一个个鲜活而有情有义的女性,被当作工具和牺牲品。

受制于人,求爱不得,走向虚无。

讲了人性的泯灭与持守、蜕变与觉醒,以及那些至今仍有回响的女性宿命。

而这也是《甄嬛传》历经13年,依然长盛不衰的活力所在。

古代的故事,映照着如今我们身边的世相。

跟着变化的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作品,才如此经久不衰。

同时,它们也映照着当下女性的际遇的起伏。

身为女性,大概都能在剧中看到某些阶段的自己。

因为它们讲后宫的女性命运,更讲那时全体女性的命运,也一笔笔勾勒着你我的身影。

深宫中女性的挣扎、迷失、醒悟、出走,何尝不是你我在浮世中困顿着前行的投射。

以前我们恨安陵容的刻毒,现在也理解她也有她的自卑和无奈。

以前觉得华妃的霸气侧漏看得人爽快,但现在明白她们也是困于后宫的可怜人。

这里没有纯粹的善与恶,各有各的艰难和幽暗,她们不过是如你我一样,沉溺于七情六欲的浊骨凡胎。

好在女性还能觉醒,能抗争。

看透了“君恩不过如是”的眉庄,可以为自己痛快活一场。

也愿所有女性,都能在更文明自由的当下,拨开迷雾,看看太阳,为自己活一趟。

0 阅读:0

翠丫看电影

简介:一种“真情实感”倾诉,更是一种“点到为止”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