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与散步有关?医生再三劝告:心脏不好的老人,散步多注意3点

悬泉大瀑布 2025-04-13 11:51:1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走路能活命,这句民间俗语蕴含着深刻的医学真理。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活动往往受到严格限制,许多患者甚至被误导应当卧床休息以"保护心脏"。

但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张教授近期在一次医学讲座中提出了令人震惊的发现:适当散步不仅不会加重心衰,反而可能是心衰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这一观点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讨论,也为众多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心衰患者到底该如何科学地进行散步锻炼?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人体代谢需求。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约为1.3%,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高达10%以上。

心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5年生存率甚至低于多种恶性肿瘤,被医学界称为"心脏病的癌症"。

从西医角度看,心力衰竭主要由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引起。当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

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疲乏无力、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得不坐起来才能缓解。

而在中医理论中,心衰属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为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或痰浊、水饮、血瘀等病理产物阻滞心脉所致。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心藏神,主血脉",心气不足则推动无力,心阳不振则温煦失职,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内停。

散步作为一种温和的有氧运动,对心衰患者具有多重益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刘主任表示,适度的身体活动能够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增强心肌收缩力。

同时,有氧运动还能提高外周肌肉的氧气利用效率,减轻心脏负担。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美国心脏协会(AHA)研究数据显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心衰患者,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可降低24%。

不过,心衰患者的散步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需要遵循科学原则,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散步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对心衰患者来说需要个体化制定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李教授建议,心衰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严重程度开展运动。

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可以从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的散步开始,逐渐增加至每天30-40分钟。

而对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则暂不推荐进行散步锻炼。

运动医学研究表明,心衰患者的运动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疲劳和气促为宜,通常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之间。

简单的评估方法是"说话测试"——运动中能够正常对话而不感到明显气促,说明强度适宜。患者可佩戴智能手环或心率监测器,实时掌握运动强度,一旦出现异常即刻停止活动。

第二,合理选择散步时间和场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王教授指出,心衰患者散步的时间选择至关重要。

清晨6-9点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波动较大的时段,也是心血管事件高发期,不宜进行运动。傍晚4-6点则是一天中心肺功能较佳的时段,适合进行适度散步。

散步场所应选择平坦、空气清新的环境,避开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的道路。公园、社区步道等场所较为理想。

夏季高温、冬季严寒、雾霾天气均不适合户外活动,可选择室内走廊或购物中心等场所进行散步。在适宜环境下进行规律散步的患者,其再住院率比不运动者低35%。

第三,关注身体信号,警惕运动禁忌。心衰患者在散步过程中需时刻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过度疲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张教授强调,心衰急性发作期、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患者禁止进行散步锻炼。

此外,散步前后的准备和恢复同样重要。散步前应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缓慢步行、轻度伸展等,使心率逐渐上升。

散步后同样需要5-10分钟的整理活动,使心率逐渐恢复到安静水平。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散步,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并增加心脏负担。

散步不仅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还能促进气血运行、调节阴阳平衡。散步这一"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既符合中医"动则生阳"的理念,又不至于耗伤心气,特别适合阳虚体质的心衰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散步虽好,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目前心衰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利尿剂等药物。

严重患者可能需要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植入型心脏除颤器(ICD)等器械治疗。中医治疗则以益气养阴、温阳化饮、活血化瘀为原则,常用中药如黄芪、党参、丹参、葶苈子等。

两种医学体系的结合,能够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坚持规律散步的心衰患者,其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42米。

生活质量评分提高23%,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提高4.1个百分点。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适当散步对心衰患者的积极作用。

注意运动强度、时间选择和环境因素,同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衰患者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散步,提高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实现疾病的长期稳定控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2. 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诊疗指南2021

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4. 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5. 张运. 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6. 黄建荣. 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与治法研究. 中医杂志, 202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349
悬泉大瀑布

悬泉大瀑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