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都听说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多少家长能够做到,在让孩子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做到呢?
一、父母言传身教,更容易教育孩子成功孩子,是在模仿别人的行为中逐渐长大。家长作为距离孩子最近的人,孩子自然会主动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自己先做到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才能更加容易让孩子模仿自己的行为。
于是,家长就是孩子的好榜样,孩子自然也会模仿得更快,学得更好。孩子持续模仿优秀的家人长辈,将来才能更加优秀。
因此,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清楚明了的榜样,让孩子明确地学习家长优秀的行为和习惯,才能引导孩子主动而又深刻的模仿父母。
让孩子按照父母的行为轨迹生活和遵从,仿佛成为父母阳光下的影子。父母自己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从而孩子也就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
二、父母无法成为孩子的榜样,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事,父母自己却做不到。于是,父母希望的样子与孩子自己喜好的样子,互相矛盾,成为一种家庭困扰。好多父母自己都不喜欢学习,却希望孩子成为学习好的学生。
然而,孩子每天看到父母抱着手机,不停的哈哈哈哈地笑,不看书,不学习。于是,孩子自己怎样也做不到静心学习。父母反而又在玩手机的时候,逼迫孩子自己学习,孩子内心气不顺,责怪父母自己都不学习,凭什么让我学习。最终,孩子心中的种种疑问,成为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激化了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
部分家庭矛盾频发的本质原因就在于此处。
家长在房屋内,如果没有塑造出学习的氛围,孩子也很难安静学习。父母此时如果再去强逼孩子学习,容易造成家庭亲子双方矛盾的对立甚至是对抗。比如家长看电视,玩手机,吃喝玩乐,动作不停,却让孩子安安静静去学习读书。孩子表示太难了,做不到啊。
即使是孩子刚刚安静下来的心,过一会,就会受到父母动作和声音的影响,导致孩子无法安心学习。家长不做榜样,一味命令孩子去做,孩子太难了。
父母让孩子学习,家长自己却不学习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这些父母自身的行为表现与嘴上对孩子说出的要求,之间有极大的反差。与此同时,父母如果也不给孩子塑造相应学习环境,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孩子不知道是相信耳朵里听到的话语,还是相信眼睛看到的父母的行为。孩子普遍相信眼睛里看到的父母行为,因为孩子眼睛里看到的父母行为更加具体,更加清晰,更加令孩子印象深刻,也容易让孩子模仿。再叠加咱们常说的,学坏容易,学好难。
培养读书学习的乐趣比较难,但是,享受玩耍的快乐很容易。所以,孩子在玩乐的家庭氛围之下,难以静心读书,很容易就想要跑出去玩耍。因此,父母行为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值得家长去深思和探讨。
只有父母言传身教,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父母之中有人偷懒,自己不学习,却让孩子学习,或者,把孩子丢下,留给爷爷奶奶养育,还给自己找到各种自以为合理的理由,伤害的都是一个幼小孩子脆弱的心灵。因为,任何理由都只是借口。
做好自己,再去要求别人,即使是要求自己的孩子。
想知更多信息,加个关注!谢谢。笔芯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