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贾母提出攒钱给阿凤过生日,在攒钱过程中,王熙凤当着贾母的面建议,让人去问一下两位姨奶奶,看她俩要不要出钱,最终周、赵两位姨娘只得每人出二两银子:
凤姐又笑道:“上下都全了。还有二位姨奶奶,他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他们是理,不然,他们只当小看了他们了。”【庚辰双行夹批:纯写阿凤以衬后文。】贾母听了,忙说:“可是呢,怎么倒忘了他们!只怕他们不得闲儿,叫一个丫头问问去。”说着,早有丫头去了,半日回来说道:“每位也出二两。”——第四十三回
王熙凤提这个建议完全是使坏,周、赵二位姨娘兜里没几个钱,凤姐利用贾母的威严,命人去问两位姨娘,她们就算兜里干净,也得挤出几个钱来硬充面子。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原著写得很有深意,问话的丫鬟“半日才回来”,这个半日就表明周、赵两位姨娘紧张且矛盾,贾母亲自派人来问,她们只能出钱,但具体出多少钱,只能细细询问丫鬟,得知贾母、邢王夫人、李纨尤氏、众姐妹所出的银两后,这才挑选了最末一等的二两银子。
事情并没有结束,当身在一旁的尤氏,看穿了王熙凤的心思后,她暗暗骂了凤姐两句,而凤姐的回话则引人深思:
尤氏因悄骂凤姐道:“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凤姐也悄笑道:“你少胡说,一会子离了这里,我才和你算帐。他们两个为什么苦呢?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不如拘来咱们乐。”【庚辰双行夹批:纯写阿凤以衬后文,二人形景如见,语言如闻,真描画得到。】——第三十四回
凤姐说周赵两位姨娘“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这个别人是谁,《红楼梦》里似乎没有明言。

赵姨娘大闹怡红院
我们先来计算一下《红楼梦》里姨娘的月钱份例,原著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内定袭人为准姨娘时,就曾提到过姨娘的月钱为每月二两银子一吊钱。
赵氏登上姨娘之位,最保守估计也有十年至十五年,毕竟亲生女儿探春都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女了,我们就取最保守的十年,这十年里赵姨娘的月例累积是二百四十两,外加一百二十吊钱。
或许有读者会觉得,钱这个东西哪有只进不出的道理,赵姨娘十年间未必能累积下这么多钱,她难道不用花钱吗?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
荣国府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只要进了这座国公府,基本就算端上了铁饭碗,人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份例,基本不用额外花钱。
也正因这个道理,第四十五回王熙凤就曾以此调侃李纨,说她:主子奴才吃的穿的都是官中的,一年能累积下四五百两银子,却不愿意拿点钱办诗社。
当然,周赵两位姨娘的身份和李纨固然不是一个级别,但生活模式差别不大,姨娘也有固定的吃穿份例,只是级别较低,只要赵姨娘花钱不大手大脚,每年二十四两银子是一定能攒下来的。
说得再细一些,赵姨娘的实际份例恐怕还要多一些,因为她儿子贾环的月例也由赵姨娘领取,也是每月二两,女儿探春则因为思想独立,早早从赵姨娘那里将经济大权拿走,故而第二十七回,探春积攒下十几吊钱,交给贾宝玉外出采购,可见探春完全花自己的钱,赵姨娘奈何她不得。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如此一来,赵姨娘的月例加上儿子贾环的月例,每年至少四十八两银子,另外贾环上学之后,每年还有吃点心、买纸笔的八两银子,虽然后来探春兴利除宿弊,把这八两银子给蠲了,可这笔钱到底曾长时间存在过,我们不能忽略它。
如此一算,赵姨娘似乎不应该是尤氏口中的“苦瓠子”,她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口袋里怎么说也有个小康之家的银子数,可从书中来观,赵姨娘似乎确实很穷。
第二十五回,马道婆来访赵姨娘,想要两块布当鞋面子,可炕上的绸缎全都是些碎布,赵姨娘就着这些碎布粘鞋,看着有些寒酸;

贾环推倒灯油
第四十三回,凤姐生日所凑银两不过二两银子,都能让赵姨娘思忖半日,后来尤氏将二两银子还了回来,周、赵两位姨娘又是惊喜、又是害怕,担心被凤姐抓住把柄,最终在尤氏的撑腰下,才敢把银子拿回来。
也就是说,王熙凤的话说的没错,周赵两位姨娘按理并不穷,但由于某些原因,她们把钱全都“填送了别处”,导致日常生活中要花钱,反而捉襟见肘,尽露贫态。
原著中对周姨娘的描述很少,我们难以分析,但赵姨娘的“大手大脚”却是有记录的,仍是第二十五回,马道婆拜访赵姨娘时,赵氏就曾问:
赵姨娘问道:“前日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马道婆道:“早已替你上了供了。”赵姨娘叹口气道:“阿弥陀佛!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的上个供,只是心有余力量不足。”——第二十五回
人文社版《红楼梦》对药王的解释是这样的:
药王,菩萨名。佛教经典中有药王药上二菩萨,传入中国后受到供奉,但远不如民间信仰影响大。民间传说以神农或扁鹊为药王;一说唐代孙思邈为药王,认为祈求药王可以愈病。
无论哪种解释,“药王”都有求健康、保平安的意义,赵姨娘所供奉的“药王”,跟后文是对应的,她祈求平安健康,却又买通马道婆给王熙凤、贾宝玉下蛊,导致两人梦魇卧床,几乎病死,充满浓浓的讽刺意味。

赵姨娘、马道婆密谋
赵姨娘日子过的清贫,却能拿出五百钱上供,并且言称“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的上个供”,可见在国公府深宅大院之中,像赵姨娘这样的中年妇女,只能把精神寄托在虚幻的信仰上,其实莫说赵姨娘,贾母、王夫人何曾不是一样?
故而甲戌本《石头记》第二十五回回末批语就解释道:此回本意是为禁三姑六婆进门之害,难以防范。
表明纵然是国公府,贾母、王夫人、赵姨娘这些中老年妇女往往容易受骗,《金瓶梅》里也有相同的情况,西门庆就非常厌恶薛姑子,认为她是打着信仰的幌子骗钱,可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却对薛姑子十分信任,家中有人生病,就找薛姑子来“治病”,可见三姑六婆之害自古皆然。

一僧一道搭救宝凤
赵姨娘一次就拿出五百钱上供,在那漫长的十多年里,她又拿出多少钱上供,我们不得而知,原本还算小康的口袋,硬是被上供上成了贫寒之家。
从一些细节来看,赵姨娘对马道婆的信任也是十分坚固的,为了让马道婆给宝凤叔嫂两人下蛊,赵姨娘敢想敢干,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和首饰,又写了一张五百两银子的欠契,这一下就把自己未来二十多年的月钱全部提前支出了。
后来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亲自出场,救下了王熙凤和贾宝玉,赵姨娘的积蓄和那五百两银子算是打了水漂,事情没办成,她是否需要给马道婆还钱,这一点前八十回没有提及,可能曹雪芹也觉得,三姑六婆的文字点到为止,多写就俗了。
倒是高鹗(或无名氏)所续后四十回,写到了马道婆被官府擒拿,供出了赵姨娘当年下蛊的事,但不红君个人以为续书写得并不好,情节逻辑漏洞十分明显,读之难以细思,就不单独拎出来予以解读分析了。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胡梦茵
虽然宁国府荣国府同为一家,并且当年贾源贾演是一母同胞得兄弟,但是论年纪以及宗祠,都是以宁国府为尊。偏生到了贾敬这一辈出了问题,不仅仅爵位比代善低了,而且葱凤姐说和贾珍打小儿一块淘气,偏生平儿却又是和荣国府的丫鬟们一起长大,可知当年总是贾珍出入荣国府而不是贾珠贾琏进出宁国府,与如今贾琏宝玉等出入宁府,动不动宁府设宴请了贾母等过去听戏,完全颠倒了个个。谁登谁门代表得可是这京城贾家谁为主谁为次,所以别看贾珍见天花天酒地,可是乌进孝来交租子那里,他对荣府的账心里门儿清,连带宁府的庄头乌进孝也着意打听荣府庄子的收成,可知贾珍一直防着荣府一手的。而尤氏只是续弦,既没有一儿半女,又没有娘家做依靠,和邢夫人一般,那么只能一应事务对贾珍唯命是从,这种情况说的话明显立场问题严重,送还银子更是挑拨离间之举,算不得赵周二人穷苦的证据。
胡梦茵
这里所谓赵姨娘周姨娘两个苦瓜瓤子不过是尤氏说的,算不得准,而且明显尤氏说这话以及后面还钱给赵周两位都有挑拨离间之嫌。具体情况就是赵姨娘和王熙凤是天生的仇怨,在好容易王夫人被贾政拿了大把柄逼着去吃斋念佛不管事只挂个名儿,贾政不仅仅纳了管库房的赵家女儿为妾,还让其接连生女产子,要说贾政没动借赵姨娘之手架空王夫人管内宅事的心思是不可能的,毕竟别看贾政住着荣禧堂,可是爵位还是在贾赦手中,贾珠偏生又早死了,贾宝玉因为衔玉而生闹的沸反盈天最后贾政扛不住压力在其周岁上亲手断了宝玉未来,而贾环虽然是庶子,却一应明面待遇比肩宝玉贾兰,还有荣国府大管家赖家是贾母的人,二管家林之孝一家子还是贾赦的人,贾政趁着收拾王夫人抬举赵姨娘继而抬举赵家想要在赖大退休时候接替赖家成为大管家之心不无可能,偏生王家看到王夫人测底无法翻身重新送了凤姐来联姻,并且还是嫁给长房贾赦,这直接就把断了赵姨娘一家子上位的美梦,所以凤姐与赵姨娘是不死不休得格局。这里凤姐非要赵姨娘周姨娘出钱不是贪得无厌而是报复赵氏不够周氏成了池鱼。而尤氏却是明晃晃的离间荣国府两房了。